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要求:“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要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多读无字之书,立报国之志,学真知、悟真谛、练真功、长本领,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奋斗中绽放光彩。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志存高远的青年一代,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一定要脚踏实地。”要做到脚踏实地,就要从小事做起,深入社会实践开展调查研究,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在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艰苦的插队生活,帮助习近平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7年中,尤其是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习近平带领党员、群众种烤烟,打吃水井、打坝淤地,办沼气、办磨坊、办铁业社、办代销店、办扫盲班等,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民、惠民、利民的好事。习近平后来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青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拔节孕穗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实践中培养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品格,这是青年人立大志、做大事必须打牢的思想品行基础。开山岛上的年轻人接过守岛接力棒,用青春奋斗续写爱国奉献的崭新篇章;扎根农村的扶贫干部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用坚定脚步丈量脱贫攻坚之路……各行各业的青年把理想和抱负熔铸于脚踏实地的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注入正能量。
敢于质疑 勇于创新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创新,就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凡事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广大青年要勇于创新、真学实干,把学问做在祖国大地上,把汗水洒在祖国大地上。
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岁;2020年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不到45岁……事实表明,青年是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培育人才第一资源、凝聚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力量。
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宏大目标,肩负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要坚持钻研不懈怠,坐“冷板凳”不退缩,闯“无人区”不畏难,在打牢基础的同时锐意进取,把个人追求与祖国发展相联系、科研梦想与青春梦想相结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赢得不平凡的创新成就,以青年之力点亮国家未来。
坚定理想信念 筑牢信仰之基
百年党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也是中国青年的奋斗史。1921年7月,13位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人参加的那场意义非凡的會议,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的起点。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青年学史增信,增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的是对于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人生献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念,增的是以自己的青春奋斗助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
在驰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4.2万多名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他们临危受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西藏边境,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戍边战士用热血和青春筑起了巍峨界碑。年龄最小的“00后”战士陈祥榕牺牲时年仅19岁,“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他在日记里写下的战斗口号,饱含了他对祖国最深最真最纯的情感,令无数国人感动。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的深情寄语:“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宁)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要求:“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要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多读无字之书,立报国之志,学真知、悟真谛、练真功、长本领,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奋斗中绽放光彩。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志存高远的青年一代,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一定要脚踏实地。”要做到脚踏实地,就要从小事做起,深入社会实践开展调查研究,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在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艰苦的插队生活,帮助习近平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7年中,尤其是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习近平带领党员、群众种烤烟,打吃水井、打坝淤地,办沼气、办磨坊、办铁业社、办代销店、办扫盲班等,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民、惠民、利民的好事。习近平后来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青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拔节孕穗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实践中培养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品格,这是青年人立大志、做大事必须打牢的思想品行基础。开山岛上的年轻人接过守岛接力棒,用青春奋斗续写爱国奉献的崭新篇章;扎根农村的扶贫干部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用坚定脚步丈量脱贫攻坚之路……各行各业的青年把理想和抱负熔铸于脚踏实地的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注入正能量。
敢于质疑 勇于创新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创新,就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凡事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广大青年要勇于创新、真学实干,把学问做在祖国大地上,把汗水洒在祖国大地上。
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岁;2020年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不到45岁……事实表明,青年是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培育人才第一资源、凝聚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力量。
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宏大目标,肩负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要坚持钻研不懈怠,坐“冷板凳”不退缩,闯“无人区”不畏难,在打牢基础的同时锐意进取,把个人追求与祖国发展相联系、科研梦想与青春梦想相结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赢得不平凡的创新成就,以青年之力点亮国家未来。
坚定理想信念 筑牢信仰之基
百年党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也是中国青年的奋斗史。1921年7月,13位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人参加的那场意义非凡的會议,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的起点。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青年学史增信,增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的是对于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人生献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念,增的是以自己的青春奋斗助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
在驰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4.2万多名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他们临危受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西藏边境,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戍边战士用热血和青春筑起了巍峨界碑。年龄最小的“00后”战士陈祥榕牺牲时年仅19岁,“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他在日记里写下的战斗口号,饱含了他对祖国最深最真最纯的情感,令无数国人感动。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的深情寄语:“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