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控制释放地塞米松导电生物膜的制备与性能

来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good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降低神经电极植入机体产生的炎症反应,构建了一种纳米微结构复合电极.先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地塞米松磷酸钠(Dex)超声混匀后滴涂到电极上,再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将一层聚吡咯/聚苯乙烯磺酸钠(PPy/PSS)沉积到MWCNTs覆盖的电极表面,获得一种功能化导电生物膜MWCNTs/Dex@PPy/PSS.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导电生物膜的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阻抗扫描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PPy/Dex导电生物膜相比,所制备的MWCNTs/Dex@PPy/PSS生物膜表现出三维结构表面形貌和更高的电荷存储容量、更低的阻抗及更高的药物释放能力.
其他文献
通过两段式聚合法制备共聚酰胺PA6-66,然后采用熔融共混得到碳纤维增强PA6-66复合材料(CF/PA6-66).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热性能、结晶性能、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熔体流变性、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CF/PA6-66复合材料的熔点约为190℃,分解温度在376℃以上.DSC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CF的加入加快了聚合物的结晶速率,促进γ晶型的形成.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CF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与缺口冲击强度
异形截面纤维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纤维与基体树脂间的界面结合,改善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文中采用环氧氯丙烷对熔纺三叶形聚乙烯醇(PVA)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模压成型首次制备了改性三叶形PVA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改性前后三叶形PVA纤维表面结构和性能及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三叶形PVA纤维表面出现鳞状沟槽,粗糙度增加;纤维表面接枝了环氧官能团,与环氧预浸料的接触角减小,浸润性增加;表面接枝的环氧官能团参与了基体树脂的固化反应,单纤拔出力提高至3.61 N;改性三叶形PVA
针对生物基聚酯弹性体(BEE)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聚己内酯(PCL)作为BEE的增强相,通过溶液共混及橡胶传统硫化工艺,制备了具有较高力学性能的生物基BEE/PCL硫化胶.通过动态力学性能、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测试等,对BEE/PCL硫化胶的相容性、微观相态、热性能及结晶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BEE/PCL硫化胶只有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为热力学相容体系,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BEE/PCL硫化胶为微观相分离体系.随着PCL含量的增加,BEE/PCL硫化胶的结晶度逐渐增加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BMA)、甲基丙烯酸丁酯(MMA)的共聚物为壁材、聚丙烯酰胺(PAM)水溶液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防穴蚀微胶囊,并将其加入环氧树脂中制成防穴蚀涂料.探究了硬度、附着力、抗冲击性、拉伸强度、最大吸水率等涂层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采用磁致伸缩振动实验研究了涂料防穴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微胶囊用量及涂层厚度的增加,涂层防穴蚀性能提升但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涂层,即从涂层内部到表面,微胶囊含量由0%递增至5%,对比微胶囊均匀分布的涂层结构,新型涂层结构在力学性能和防
根据石墨烯及海绵结构的特性,以一步法聚酰亚胺泡沫(PIF)为基体,通过在一步法PIF孔结构中构筑还原氧化石墨烯海绵(rGOs),从而对一步法PIF材料进行阻燃改性,研究rGOs在不同水热还原温度下对rGOs-PIF材料阻燃性能、微观泡孔结构的影响、烟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rGOs-PIF材料阻燃性能得到明显提升,使用安全性提高.当水热烟密度等方面的影响反应温度为180℃时,rGOs-PIF样品的极限氧指数(LOI)最高达到28.3%,相较于一步法PIF提高了34.38%;当水热反应温度为160℃时,rGO
铌多酸三维框架材料是近年来无机合成化学与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类材料不但可以将铌多酸的优异特性与框架结构的优点复合起来,而且在光催化、主客体化学、能源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铌多酸三维框架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了该类材料的合成策略、结构调控、性质及应用探索.此外,还对当前该类材料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硫醇配体保护的高核银纳米团簇具有丰富的结构和性能,在光致发光、生物传感、纳米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精确控制高核Ag/S纳米团簇的尺寸和结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构建高核Ag/S纳米团簇的可行策略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合成方法和表征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核Ag/S纳米团簇的合成和性能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总结了含20个或以上Ag原子的Ag/S纳米团簇的合成方法(直接还原法、阴离子模板法及配体交换法),对部分高核Ag/S纳米团簇的结构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采用熔体挤出拉伸法以高、低分子量混合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制备微孔膜,研究了不同热拉伸温度对PVDF微孔膜表面形貌及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测试手段分别对微孔膜的形态、结构、晶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拉伸温度对PVDF微孔膜的成孔形貌、孔隙率、结晶度及β相含量均有影响.热拉伸温度为80℃时,微孔膜结晶度为58.86%,β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到42.50%,此时微孔膜的力学性能最佳;而当热拉伸温度为120℃时,PVDF微孔膜的成孔分布更加均匀,其孔隙
基于长纤维增强聚合物注塑件的纤维分布,运用Mori-Tanaka复合材料性能均质化理论模型,采用耦合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了长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的弹性、弹塑性本构关系,研究了材料本构对翘曲变形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分析了主要纤维参数对翘曲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于弹性、弹塑性材料本构的翘曲变形形状均为“穹顶”结构,但弹塑性本构的翘曲变形更大;翘曲变形随初始纤维长度、初始纤维长径比及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是由金属簇节点或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连接而成的典型的无机-有机杂合物,作为一类新兴的无机多孔晶态材料,MOFs因具有高度有序的多孔性、结构可裁剪性、高比表面积及灵活多变的骨架类型等优点而在工业合成、能源开发、环境治理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氢能源的开发利用出发,总结了近年来MOFs基纳米复合材料在催化化学制氢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常见的含氢量高的化学储氢材料,包括氨硼烷、甲酸和水合肼等;催化材料主要有单一MOFs、MOF基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复合材料及MOF基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