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改善癌因性疲乏的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生率在世界各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癌因性疲乏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肿瘤治疗过程中较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严重影响着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癌因性疲乏的形成原因复杂,具体治疗方案尚待研究。通过中医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以及中药方剂、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治疗手段进行综述。
  关键词: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中医疗法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7-0083-03
  恶性肿瘤是目前影响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2017年癌症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当年的恶性肿瘤的新发病例17088例,死亡病例8052例[1]。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在肿瘤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更可能出现在晚期癌症阶段。美国国家肿瘤综合网络[2](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将其定义为:“一种持续性的主观疲劳感觉,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而与近期的活动无关,并且干扰正常生活。”与正常人的疲劳相比,癌因性疲乏的特点是发生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缓解等[3]。研究发现90%患者在放疗期间会出现疲乏感,而75%~100%的患者在化疗期间会产生严重疲乏感[4],癌因性疲乏的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抑郁、焦虑、情绪低落等表现。由此可知,癌因性疲乏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探索癌因性疲乏的治疗方法,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1 癌因性疲乏的西医研究现状
  1.1 西医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 西医学对癌因性疲乏的病因病机尚缺乏统一的定论,通过研究发现癌因性疲乏的发病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5-6]:(1)肿瘤本身的影响:肿瘤细胞坏死产物的分解以及肿瘤的生长都会造成机体耗能的增加,供需失衡,从而使患者感到疲乏。(2)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等杀伤大量正常组织细胞,增加机体营养需求而加重疲乏。(3)恶性肿瘤的相关合并症:感染、贫血等。(4)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焦虑、愤怒、沮丧等影响睡眠质量、降低食欲而加重疲乏。
  1.2 西医对癌因性疲乏的治疗 癌因性疲乏形成的原因复杂,具体治疗药物尚不明确,临床多结合患者病情实施对症支持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主要采用红细胞生成素,促进贫血等症状的改善,使机体供氧量增加,从而改善疲乏症状,但此疗法有造成血栓风险[7],故临床未做广泛应用;Minton Ollie 等通过对104名参与者的临床研究发现,哌醋甲酯可以刺激肾上腺素受体,促使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量增加而改善癌因性疲乏症状[8],但因临床有使用哌醋甲酯发生猝死的相关案例,故临床也未得到广泛应用;非药物治疗主要有运动[9]、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节合理饮食、关注患者睡眠管理等,这些方法一定程度的改善了患者的疲乏症状,但是否长期有效尚待研究。
  2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研究现状
  2.1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明确的关于癌因性疲乏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将癌因性疲乏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虚损”等疾病的范畴。古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劳逸失常、情志内伤、药物攻伐太过等因素有关。如:《医宗金鉴·虚劳总括》曰:“虚者,阴阳、气血、荣卫、精祌、骨髓、精液不足是也。损者,外而皮脉肉筋骨,内而肺心脾肝肾消损是也。成劳者,谓虚损日久,贸连不愈,而成五劳、七伤、六极也。”《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治疗上,有不少文献论述和记载。《难经·十四难》曰:“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现代中医学者对癌因性疲乏从病因病机到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就中医理论而言,他们认为癌因性疲乏不是单独成病,其发生主要因癌肿本身或部分激进治疗,耗伤人体气血精气,导致阴阳失衡,其病位在五脏,尤以脾、肾为主。此外,由于癌症具有痰、瘀、毒等邪滞因素,故本病在病变发展中,往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治疗上,临床中多将癌因性疲乏分为气血两虚、肝郁脾虚、脾肾两虚、气滞血瘀、阴虚火旺、痰湿凝聚、阴阳失调等不同证型,其中多以虚证为主[10-11],因此,多从脾肾两虚、气血两虚、肝郁脾虚三方面进行治疗。
  2.2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治疗
  2.2.1 中医药内治法 中医内治法多以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为主,可以根据患者证型不同而调整用方,具有见效快、专人专方针对性强的特点。
  2.2.1.1 脾肾两虚 李志明[12]研究发现:健脾益肾法可以纠正血清中Th1/Th2平衡,改善癌癥患者疲乏症状。祝利民等[13]经临床研究发现:健脾益肾解毒方可以减轻化疗患者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的下降,缓解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疲乏症状。
  2.2.1.2 气血两虚 王新杰等[14]研究发现芪归复原汤以益气养血、扶正固本的功效,改善食管癌患者化疗后疲乏症状。李娜等[15]通过复方阿胶浆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观察,认为复方阿胶浆通过益气养血的功效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补充血容量以减轻肿瘤患者的疲乏症状。
  2.2.1.3 肝郁脾虚 念家云等[16]运用疏肝健脾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经临床研究证实疏肝健脾颗粒可以改善患者疲乏情况。汪小琳等[17]运用柴胡疏肝散合四物汤加减,以疏肝理气养血,使患者疲乏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2.2.2 中医药外治法 外治法具有副作用少、操作简便易行、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具有中医特色的针刺、灸法、穴位贴敷、足浴等外治法临床中也在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2.2.1 针刺 于明微等[18]通过针刺百会、内关、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方案治疗癌因性疲乏患者。疲乏整体评分、情绪维度、抑郁评分等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改善。陈军等[19]通过针刺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百会、神门、关元、绝骨、三阴交、足三里、血海等穴位后,患者血液中CD3+、CD4+、CD8+水平升高,免疫力相应增强。
  2.2.2.2 灸法 霍雨佳等[20]通过对6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发现:麦粒灸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乏力等症状。张在翔等[21]发现雷火灸可以降低癌因性疲乏患者血液中的白介素-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提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从而改善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
  2.2.2.3 穴位贴敷 李华等[22]认为穴位贴敷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体,减少药物经人体消化吸收产生毒副作用,从而减轻脏腑负担,调节脏腑功能,补益气血,改善患者疲乏不适。郑香琴[23]经临床研究发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以降低致使患者疲乏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皮质醇的合成与释放,减轻患者疲乏症状。
  2.2.2.4 中药足浴 张瑞倩等[24]通过对15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运用中药抗瘤补虚方足浴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足浴可以增强机体新陈代谢、加速药物吸收,促进疾病的治疗。
  2.2.3 其他干预措施 许陶[25]通过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八段锦锻炼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八段锦可以患者减轻不良情绪、促进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质量。关丽等[26]对60例肺癌化疗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八段锦锻炼配合五行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疲乏症状。
  3 小结
  综上,癌因性疲乏贯穿肿瘤疾病发展的始终,因其发病因素的非单一性致使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常需联合用药,进而增加了患者治疗疾病的经济负担。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在临床治疗中使众多患者获益。在西医治疗缺乏有效手段的今天,中医在缓解癌因性疲乏症状上展现出较西医更大的优势。但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疗效多以医者临床经验为主,缺乏有效的循证医学依据,所以研究中医药疗法对恶性肿瘤所致的疲乏症状的改善有必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潘睿.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队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7.
  [2]李琛,王笑民.癌因性疲乏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1177-1180.
  [3]单红梅,夏黎明.癌因性疲乏的病因病机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69-71.
  [4]Xin Shelley Wang MD,MPH,Fengmin Zhao PhD,et al.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ate to severe fatigue:A multicenter study in cancer patients and survivors.2014,120(3):425-432.
  [5]杜梦楠,易丹.《金匮要略》虚劳论治体系在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J].中医肿瘤学杂志,2019,1(5):14-17.
  [6]林允照,顾华,沈健.癌因性疲乏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8):796-799+802.
  [7]田新学,孙倩倩,赵可雷,等.癌因性疲乏相关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8,31(11):46-48.
  [8]Minton Ollie,Richardson Alison,Sharpe Michael,et al.Drug therapy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2010,CD006704.
  [9]吳良松.癌因性疲乏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1):146-148.
  [10]张永慧,林丽珠.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4):485-489.
  [11]王海明,方凡夫,黄枫,等.消化道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候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5,21(9):12-15.
  [12]李志明.健脾益肾法改善晚期大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及机制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9):148-152.
  [13]祝利民,郭玲建,毛竹君,等.健脾益肾解毒方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19,29(3):39-44+48.
  [14]王新杰,赵明星,郑玲玲,等.基于益气养血扶正法治疗食管癌气虚型癌因性疲乏回顾性分析[J].中医肿瘤学杂志,2020,2(3):21-24+42.
  [15]李娜,陈信义,李潇,等.复方阿胶浆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565-567.
  [16]念家云,李琛,严晨,等.疏肝健脾颗粒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7:1.
  [17]汪小琳,闫君梅,温婷惠,等.储真真教授疏肝养血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9,12(2):207-209.
  [18]于明薇,李道睿,杨国旺,等.针刺治疗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9):89-93.
  [19]陈军,方乃青,王蕾,等.针刺治疗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48(12):56-58.
  [20]霍雨佳,徐天舒.麦粒灸对肿瘤化疗患者癌性疲乏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2):4-8.
  [21]张在翔,夏辉,乔普荣,等.雷火灸治疗胃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J].中医学报,2019,34(12):2682-2686.
  [22]李华,邵小亚,蒋丽.穴位贴敷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3):96-97.
  [23]郑香琴,王苗,袁亚芬,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癌因性疲乏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13):113-118.
  [24]张瑞倩.中药抗瘤补虚方足浴对直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劳的改善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6):709-710.
  [25]许陶,陈乐,金春晖,张晓群.八段锦对4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康复期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20,61(10):881-885.
  [26]关丽,杨中.八段锦配合五行音乐疗法对肺癌化疗后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医药导报,2019,25(7):102-123.
  (收稿日期:2020-12-07)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联合专项面上项目[2018FF001(-005)];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0Y01);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0Y02)
  第一作者简介:姜雪鹰(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肿瘤方向。
  通信作者:石颖,E-mail:936077071@qq.com
其他文献
图书馆是当代社会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系统.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功能也早已从传统的信息搜索、文献查阅以及阅读服务等方面逐渐转变为今天的高科技电子信息化平
摘要:目的 观察面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疗效,对治疗经验及结果加以分析总结。方法 選择12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发病1周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120例患周围性面瘫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一般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药物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6周后评定2组的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加以比较。结果 神经定位在鼓索以上的,治疗组经治疗6周后
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温阳健脾汤进行治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后开展回顾性分析,5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划分入对照组,50例予温阳健脾汤治疗的患者划分入观察组;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测定2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
摘要:目的 观察管氏耳病六聪穴结合天竺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管氏耳病六聪穴结合天竺灸,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每周5次,共治疗4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耳鸣致残量表、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严重程度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的不断进步发展,公共图书馆逐渐被人所提及,公共图书馆作为代表公益性文化服务的重要设施设备阵地,它的普及让人们拥有了更便利的学习途径.现如今
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其自身特色,是高校图书馆的扩展与补充,在教学科研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发展与建设变得尤其重要.本文针对
摘要:目的 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评价鹿茸对于动脉硬化大鼠的疗效。方法 肢体缺血手术、高脂饲料喂养制作大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分别在给药后0、7、14、28d对各组大鼠进行多普勒检测,观察各时期大鼠血流灌注恢复程度;同时进行体温的监测。结果 各给药组各时期下肢温度及LDPI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同时期对比鹿茸高剂量组升高最为显著,其次为鹿茸中剂量组,再次
摘要:目的 探讨醒神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人体细胞分化抗原及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2组均给药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传统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采用NIHSS量表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
摘要:目的 明确夏教授辨证运用平推法作用于慢性腰肌损伤的兔动物模型后,柔和及渗透是手法的重要因素,为临床推广夏教授平推法的辨证学术经验打下基础。方法 取日本大耳白兔70只,随机分为不用手法对照组、作用时间长手法组、作用时间短手法组、频率快手法组、频率慢手法组、手下有压力组、手下无压力组,每组10只,采用人工固定家兔加桑枝击打腰部肌肉造模,经过周期治疗对比,测定兔血清中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处死后腰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不同地域骨质疏松患者具有不同的体质倾向性、骨代谢标志物与中医体质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及基于中医“体质可调”理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三方面对骨质疏松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为今后进行骨质疏松防治工作提供中医理论依据,开展相关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数据参考。  关键词:中医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