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将先进的数据库、多媒体、远程监控技术应用于农作物保护过程中,可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科技技术;农作物保护;产量;虫害
中图分类号:S5121048文献标识码:A
1信息技术在农作物保护中早期应用
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很多学者已就农作物的害虫治理问题开始进行系统理论的分析[1],学者Odum首次创立了系统生态学,紧接着,学者Watt、moms首次将系统分析方法用于昆虫种群问题的研究。1972~1973年,综合治理农作物害虫的计划开始部署,系统科学与模型建立方法得到成功引进,在农作物害虫预测、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并由此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就农作物保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小麦,高粱,玉米等农作物害虫治理与综合防范方面引进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信息技术在农作物保护中的现代应用
21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在20世纪90年代,一部完整的关于农业的数据库在美国的农业图书馆完成[2,3],农业文献约300万篇,拥有130多个国家的农业资料,具体有农业各领域的杂志、书籍、专利、著作、技术报告等。在1996年,国际植物检疫数据库关于农作物病毒分类数据库等数据管理软件完成,对农作物病毒查询提供了有力的资源基础。
1998年,国内学术期刊杂志共收录农业方面的文献16 603篇,农作物保护方面的文献3 393篇,分类300余种。这些有力的数据库工具为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可供农业人员提供害虫辅助鉴定和制定消灭虫害决策的功能。
22计算机技术在农作物保护中的应用
学者Scott在农作物病理学领域首次采用计算机技术,其有效地利用作物害虫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有利工具,揭示有关农作物病理学和农作物保护的策略。并应用农作物病流行学模拟以及预测模型、加上农作物病理诊断系统、农作物病理管理专家系统和农作物风险分析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4,5]。
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农作物保护领域的研究同样也得到了巨大进步。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部农作物检疫实验所就检疫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重要性进行了声明,同时,农业部也建立了与农作物有害生物检疫有关的农作物有害生物数据库,研制了一条对我国农业现状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和PRA分析模型,同时也参与了制定国际PRA技术标准。同一时期,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有效地将高原蝗虫进行了分类。
现在,对于水稻、玉米,高粱、苹果、西瓜等主要虫害的研究专家系统已在农业生产作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
23远程监控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目前,大多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都离不开与之相关的环境,所以,通过对环境的实时监测,有效地分析,可以有效地预防农作物病虫害,同时可有效地抑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条件,从而可以不打药甚至少打药,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为农民创收。而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直接的效益,安装农作物远程病虫害监测以及远程分析服务报警平台便成为必然。远程分析服务报警平台整合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可实现咨询互动,远程分析服务报警平台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同时,给出指导意见。监控系统还为农业合作社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管理手段,合作社管理者可通过互联网登录平台,实现对每个大棚的有效管理。该平台还可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绿色认证手段,产品的生产、生长过程可以通过电子标签溯源,并通过网络视频随时监控。
系统平台在农作物病虫害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现代远程诊断与呼叫技术,集成智能代理技术,同时,可将其详细设计用于水稻,高粱,棉花,小麦,果树,蔬菜等农作物疾病检测诊断的监控系统中,并引进目前一些先进的软件,将其应用到果树、蔬菜、牧业等病虫害远程监控,预测报警程序中,有效地建立一种全天型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控,诊断,分析,报警的服务平台,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率和预测精度,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的受害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3我国农作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
我国农作物保护技术,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系统、信息管理技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远程监控技术已十分先进。同时,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以及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的质量与应用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结论
本文介绍了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系统,计算机技术等在农作物保护中的应用,同时也分析了远程监控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控分析中的应用,分析其现在的发展状态,较发达国家的差距,指出了未来我国农作物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格安,郑维秀,宋秀焕.农业产量波动与气候调合指数[J].黑龙江气象,2011(02):56-59.
[2]李宁,邱丹.计算机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3):158-162.
[3]陈建铭.旱涝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气象,2006(04):26-29.
[4]李建龙,蒋平.利用3S技术动态监测天山草地农业产量及其成因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02):160-164.
[5]邓华.精准农业产量图分析方法研究与系统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5:15-30.
关键词:科技技术;农作物保护;产量;虫害
中图分类号:S5121048文献标识码:A
1信息技术在农作物保护中早期应用
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很多学者已就农作物的害虫治理问题开始进行系统理论的分析[1],学者Odum首次创立了系统生态学,紧接着,学者Watt、moms首次将系统分析方法用于昆虫种群问题的研究。1972~1973年,综合治理农作物害虫的计划开始部署,系统科学与模型建立方法得到成功引进,在农作物害虫预测、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并由此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就农作物保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小麦,高粱,玉米等农作物害虫治理与综合防范方面引进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信息技术在农作物保护中的现代应用
21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在20世纪90年代,一部完整的关于农业的数据库在美国的农业图书馆完成[2,3],农业文献约300万篇,拥有130多个国家的农业资料,具体有农业各领域的杂志、书籍、专利、著作、技术报告等。在1996年,国际植物检疫数据库关于农作物病毒分类数据库等数据管理软件完成,对农作物病毒查询提供了有力的资源基础。
1998年,国内学术期刊杂志共收录农业方面的文献16 603篇,农作物保护方面的文献3 393篇,分类300余种。这些有力的数据库工具为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可供农业人员提供害虫辅助鉴定和制定消灭虫害决策的功能。
22计算机技术在农作物保护中的应用
学者Scott在农作物病理学领域首次采用计算机技术,其有效地利用作物害虫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有利工具,揭示有关农作物病理学和农作物保护的策略。并应用农作物病流行学模拟以及预测模型、加上农作物病理诊断系统、农作物病理管理专家系统和农作物风险分析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4,5]。
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农作物保护领域的研究同样也得到了巨大进步。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部农作物检疫实验所就检疫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重要性进行了声明,同时,农业部也建立了与农作物有害生物检疫有关的农作物有害生物数据库,研制了一条对我国农业现状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和PRA分析模型,同时也参与了制定国际PRA技术标准。同一时期,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有效地将高原蝗虫进行了分类。
现在,对于水稻、玉米,高粱、苹果、西瓜等主要虫害的研究专家系统已在农业生产作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
23远程监控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目前,大多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都离不开与之相关的环境,所以,通过对环境的实时监测,有效地分析,可以有效地预防农作物病虫害,同时可有效地抑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条件,从而可以不打药甚至少打药,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为农民创收。而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直接的效益,安装农作物远程病虫害监测以及远程分析服务报警平台便成为必然。远程分析服务报警平台整合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可实现咨询互动,远程分析服务报警平台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同时,给出指导意见。监控系统还为农业合作社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管理手段,合作社管理者可通过互联网登录平台,实现对每个大棚的有效管理。该平台还可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绿色认证手段,产品的生产、生长过程可以通过电子标签溯源,并通过网络视频随时监控。
系统平台在农作物病虫害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现代远程诊断与呼叫技术,集成智能代理技术,同时,可将其详细设计用于水稻,高粱,棉花,小麦,果树,蔬菜等农作物疾病检测诊断的监控系统中,并引进目前一些先进的软件,将其应用到果树、蔬菜、牧业等病虫害远程监控,预测报警程序中,有效地建立一种全天型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控,诊断,分析,报警的服务平台,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率和预测精度,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的受害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3我国农作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
我国农作物保护技术,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系统、信息管理技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远程监控技术已十分先进。同时,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以及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的质量与应用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结论
本文介绍了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系统,计算机技术等在农作物保护中的应用,同时也分析了远程监控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控分析中的应用,分析其现在的发展状态,较发达国家的差距,指出了未来我国农作物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格安,郑维秀,宋秀焕.农业产量波动与气候调合指数[J].黑龙江气象,2011(02):56-59.
[2]李宁,邱丹.计算机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3):158-162.
[3]陈建铭.旱涝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气象,2006(04):26-29.
[4]李建龙,蒋平.利用3S技术动态监测天山草地农业产量及其成因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02):160-164.
[5]邓华.精准农业产量图分析方法研究与系统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5: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