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换了环境以后,人开始变得多思多虑。”李妍说。她有长达8年的失眠困扰,从8年前在日本读社会福利专业研究生期间就开始了,经常两三点以后才能睡着。她经常大晚上会爬起来算一算账,还要打工多少才能负担学费和旅游的花费,也会考虑毕业后去企业还是当公务 员。
睡前看手机也会让她失眠,尤其有时突然看到一个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刷淘宝、发现好看的电视剧,“我不是很自律的那种人—不是到了几点就会关闭手机。”李妍说。
“失眠人群趋于年轻化,已经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了。”孔祥对《第一财经周刊》说。2013年到2016年,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睡眠科工作。这3年,他发现就诊人数明显增多,失眠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流行病。
这与技术革命带来的焦虑不无关联。“都市人的睡眠状况越来越差,有电子产品的干扰,也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蜗牛睡眠CEO高嵩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蜗牛睡眠是一家以智能硬件+App模式切入睡眠领域的创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年初。2017年年初开始,它相继推出了两款智能枕头,价格分别为1498元和599元,前者采用骨传导耳机设计,同时具备睡眠监测、梦话记录、浅睡唤醒等功能;后者是第二代智能枕,升级了舒服度体验感,可以搭配睡眠管理App使用。App在2015年8月就上线了,提供免费的助眠音频,能检测梦话,并且提供助眠曲、睡前故事等,如今还上线了付费内容。
尽管有些讽刺,但这是一个事实—很大程度上,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人们的睡眠障碍,而如今,我们又通过技术来寻求解决方案。
睡眠问题造就了巨大的市场,蜗牛睡眠只是从中谋利的数十家新兴公司之一。这些公司大多成立于2015年前后,以技术角度提供从睡眠监测到改善睡眠问题的智能硬件产品。成立于2015年的冰寒科技推出了一款名为PEGASI的智能睡眠眼镜,宣称该眼镜可以通过光疗法来调节人体生物钟,从而改善睡眠问题;位于深圳的动静科技发布了基于人体工学的音频助眠枕头PILO云梦枕;2017年6月5日,智能睡眠健康公司Sleepace享睡宣布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B+轮融资,从2011年起,这家公司先后推出睡眠监测器、Nox智能助眠灯、Nox音乐床头灯、享睡忆眠枕、智能床垫等产品。
有人将这门生意称为“睡眠经济”。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15年,睡眠产品行业的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在国外,睡眠经济也在兴起。据《时代》周刊估算,如今美国和日本睡眠创业市场的规模已超千亿美元。研究发现,睡眠疾病总共有90余种,其中,失眠的发病率大概在20%,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率平均为6%到8%。跟100年前相比,人们的睡眠时间已经缩短了两个小时。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世界平均有28%的人失眠,中国人的失眠发生率更是高达到38%。
“市场的确在起来。”高嵩说,2016年,他去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时还没有看到睡眠专区,2 017年CES单独开辟了“睡眠技术”(Sleep Technology)专区,到今年,这个专区的规模扩大了三四倍。除了像高嵩这样的创业者,巨头们也在寻找机会,比如飞利浦就推出了SmartSleep头带,它内置傳感器,能监测用户睡眠时的脑部活动,然后发出白噪声帮助放松。
过去几年,苹果、三星、诺基亚、LG等巨头也纷纷入局。2015年,三星投资以色列睡眠监测厂商EarlySense;2016年,诺基亚宣布收购法国健康设备厂商Withings;2017年,苹果收购芬兰睡眠监测厂商Beddit;2018年,LG U+宣布与Sleepace享睡合作推出智能卧室场景。
目前市面上的睡眠产品,主要针对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这两大睡眠问题。尽管睡眠疾病已经成为危害现代人健康的一大问题,目前的研究还无法证实,睡眠疾病的发病率是不是真的变高了。但从市场需求的角度,高嵩更愿意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增多了。
此外,专业睡眠监测技术的大众化也为创业公司们提供了可能性。高嵩认为这也是为什么这类公司大多成立于2015年前后的原因—随着计算机硬件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传感器技术大幅提升,成本也大幅下降。“早期监测技术提升,让更多的数据展现在人们面前,导致人们对睡眠越来越重视。当大量的数据产生,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就要思考如何把数据转化为价值。”
常见的睡眠监测方法一般有几种:利用手机内置的加速传感器监测身体运动,利用麦克风捕捉呼吸频率,用超声波无线探测身体微运动,或用红外传感器测量脉搏。高嵩说蜗牛睡眠采用的是前两种,他们与医疗级的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做过对比测试,试验结果显示,他们的产品精确度为76%。 PSG被称为睡眠监测的金标准,该技术始于1950至1960年代,1970年代被应用到市场,它通过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脑电波、心率、呼吸频率这4个重要指标,制定治疗方案帮助诊断睡眠障碍尤其是睡眠呼吸暂停症。
针对睡眠呼吸暂停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已经比较成熟了,一般来说分为3种。一是手术,切掉肥大的呼吸道软组织或增生的组织,二是戴口腔矫正器,让呼吸道的空间可以扩大一些,增加呼吸的通畅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家用呼吸机。
而失眠就没有那么容易治疗了。传统的方法是药物治疗,比如服用安眠药。现在一种叫作“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十分盛行,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心理、精神原因引起的慢性失眠。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疗法,比如光照疗法、芳香疗法、瑜珈、冥想等等,以及国内部分人主张的中医治疗。
李妍有阵子也喝温胆汤,喝的那几天特别明显,连着好几天,困了马上就能睡着,但有时也不管用。她觉得“技术产品可能就是给你提供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要根治不太靠谱”。
的确,技术产品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治疗失眠,迄今并没有确凿的数据可证明。孔详认为,目前来说这些创业公司做的还是偏向于健康保健这一领域,“所谓的智能硬件产品,主要的作用还是数据采集,但是后期对这些数据如何分析、利用,如何提供医疗服务,还没有特别明朗。”也许正如李妍所说,它试图提供更舒适的睡眠环境,甚至是只起到安慰剂的作用。
目前来说,蜗牛睡眠活得还不错。根据它提供的数据,其App现在拥有2000万注册用户,日活数据达到100万。盈利部分包括App的付费音乐、广告收入,以及智能枕头的销售收入。通过第三方合作,App内付费用户的比例为1%左右,而智能枕头每月的销量也达到几千个,2017年9月公司已实现盈亏平衡。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在睡眠医疗领域,睡眠治疗在中国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才给了技术公司快速介入的机会。欧美的睡眠医疗服务比较成熟,很多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诊所都设有睡眠中心。在美国,睡眠呼吸暂停已经作为儿童的一项定期体检项目,对于一些从事高危职业的群体,比如货车司机,它也是必须做的一项检查。不仅如此,睡眠医疗从业者也有一套须遵守的规范。而在国内,相对来说,睡眠医疗的服务水平还有所欠缺。尽管越来越多三甲医院开设了睡眠科室,但大部分级别稍低的公立医院的睡眠中心建设还并不完善,私立医院或诊所开设睡眠中心的就更少了。
“失眠这事很综合,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等,现在的医疗体系很难把所有的科室集中起来—即便集中起来,它也不是一个有机的组合。现在的医疗体系(包括西方),在解决睡眠问题上非常不合适。”沈洪伟说,他曾先后在医药、生物技术、健康保健领域的多家企业担任高管。
被称为金标准的PSG同样有很多的局限。“一般来说,会检查出来两三项指标,但睡眠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应该远远不止那几项。”沈洪伟说。他认为失眠是全球人民共同的难题。
在孔详看来,睡眠技术类公司的加入,无论如何,是一件好事。“虽然出发的角度不一样—不是从临床医疗出发—但它们确实给很多用户、潜在的患者,提供了一种了解睡眠的途径,只有更多地认识睡眠,才能去发现里边的问题,然后才有可能去一步步地去治疗这些疾病。”
“你要问我压力大不大,好像也不到那个地步。但总觉得有那么一股力量,在无形中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习惯。以前不相信情绪可以致病,现在真的觉得情绪会影响健康。”大城市的压力和心理焦虑仍然是造成李妍失眠的重要原因。
从日本留学回来,李妍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当时她依然断断续续失眠。一年不到,她決定回家乡杭州。尽管是自己租房住,但缺少陪伴时能找得到人,也不用再每天挤公交地铁,工作也不如在北京时累。她还记得年初,杭州下雪,经过西湖,觉得美极了,”好像失眠也慢慢好了。”
睡前看手机也会让她失眠,尤其有时突然看到一个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刷淘宝、发现好看的电视剧,“我不是很自律的那种人—不是到了几点就会关闭手机。”李妍说。
“失眠人群趋于年轻化,已经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了。”孔祥对《第一财经周刊》说。2013年到2016年,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睡眠科工作。这3年,他发现就诊人数明显增多,失眠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流行病。
这与技术革命带来的焦虑不无关联。“都市人的睡眠状况越来越差,有电子产品的干扰,也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蜗牛睡眠CEO高嵩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蜗牛睡眠是一家以智能硬件+App模式切入睡眠领域的创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年初。2017年年初开始,它相继推出了两款智能枕头,价格分别为1498元和599元,前者采用骨传导耳机设计,同时具备睡眠监测、梦话记录、浅睡唤醒等功能;后者是第二代智能枕,升级了舒服度体验感,可以搭配睡眠管理App使用。App在2015年8月就上线了,提供免费的助眠音频,能检测梦话,并且提供助眠曲、睡前故事等,如今还上线了付费内容。
尽管有些讽刺,但这是一个事实—很大程度上,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人们的睡眠障碍,而如今,我们又通过技术来寻求解决方案。
睡眠问题造就了巨大的市场,蜗牛睡眠只是从中谋利的数十家新兴公司之一。这些公司大多成立于2015年前后,以技术角度提供从睡眠监测到改善睡眠问题的智能硬件产品。成立于2015年的冰寒科技推出了一款名为PEGASI的智能睡眠眼镜,宣称该眼镜可以通过光疗法来调节人体生物钟,从而改善睡眠问题;位于深圳的动静科技发布了基于人体工学的音频助眠枕头PILO云梦枕;2017年6月5日,智能睡眠健康公司Sleepace享睡宣布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B+轮融资,从2011年起,这家公司先后推出睡眠监测器、Nox智能助眠灯、Nox音乐床头灯、享睡忆眠枕、智能床垫等产品。
有人将这门生意称为“睡眠经济”。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15年,睡眠产品行业的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在国外,睡眠经济也在兴起。据《时代》周刊估算,如今美国和日本睡眠创业市场的规模已超千亿美元。研究发现,睡眠疾病总共有90余种,其中,失眠的发病率大概在20%,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率平均为6%到8%。跟100年前相比,人们的睡眠时间已经缩短了两个小时。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世界平均有28%的人失眠,中国人的失眠发生率更是高达到38%。
“市场的确在起来。”高嵩说,2016年,他去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时还没有看到睡眠专区,2 017年CES单独开辟了“睡眠技术”(Sleep Technology)专区,到今年,这个专区的规模扩大了三四倍。除了像高嵩这样的创业者,巨头们也在寻找机会,比如飞利浦就推出了SmartSleep头带,它内置傳感器,能监测用户睡眠时的脑部活动,然后发出白噪声帮助放松。
过去几年,苹果、三星、诺基亚、LG等巨头也纷纷入局。2015年,三星投资以色列睡眠监测厂商EarlySense;2016年,诺基亚宣布收购法国健康设备厂商Withings;2017年,苹果收购芬兰睡眠监测厂商Beddit;2018年,LG U+宣布与Sleepace享睡合作推出智能卧室场景。
目前市面上的睡眠产品,主要针对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这两大睡眠问题。尽管睡眠疾病已经成为危害现代人健康的一大问题,目前的研究还无法证实,睡眠疾病的发病率是不是真的变高了。但从市场需求的角度,高嵩更愿意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增多了。
此外,专业睡眠监测技术的大众化也为创业公司们提供了可能性。高嵩认为这也是为什么这类公司大多成立于2015年前后的原因—随着计算机硬件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传感器技术大幅提升,成本也大幅下降。“早期监测技术提升,让更多的数据展现在人们面前,导致人们对睡眠越来越重视。当大量的数据产生,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就要思考如何把数据转化为价值。”
常见的睡眠监测方法一般有几种:利用手机内置的加速传感器监测身体运动,利用麦克风捕捉呼吸频率,用超声波无线探测身体微运动,或用红外传感器测量脉搏。高嵩说蜗牛睡眠采用的是前两种,他们与医疗级的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做过对比测试,试验结果显示,他们的产品精确度为76%。 PSG被称为睡眠监测的金标准,该技术始于1950至1960年代,1970年代被应用到市场,它通过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脑电波、心率、呼吸频率这4个重要指标,制定治疗方案帮助诊断睡眠障碍尤其是睡眠呼吸暂停症。
针对睡眠呼吸暂停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已经比较成熟了,一般来说分为3种。一是手术,切掉肥大的呼吸道软组织或增生的组织,二是戴口腔矫正器,让呼吸道的空间可以扩大一些,增加呼吸的通畅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家用呼吸机。
而失眠就没有那么容易治疗了。传统的方法是药物治疗,比如服用安眠药。现在一种叫作“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十分盛行,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心理、精神原因引起的慢性失眠。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疗法,比如光照疗法、芳香疗法、瑜珈、冥想等等,以及国内部分人主张的中医治疗。
李妍有阵子也喝温胆汤,喝的那几天特别明显,连着好几天,困了马上就能睡着,但有时也不管用。她觉得“技术产品可能就是给你提供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要根治不太靠谱”。
的确,技术产品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治疗失眠,迄今并没有确凿的数据可证明。孔详认为,目前来说这些创业公司做的还是偏向于健康保健这一领域,“所谓的智能硬件产品,主要的作用还是数据采集,但是后期对这些数据如何分析、利用,如何提供医疗服务,还没有特别明朗。”也许正如李妍所说,它试图提供更舒适的睡眠环境,甚至是只起到安慰剂的作用。
目前来说,蜗牛睡眠活得还不错。根据它提供的数据,其App现在拥有2000万注册用户,日活数据达到100万。盈利部分包括App的付费音乐、广告收入,以及智能枕头的销售收入。通过第三方合作,App内付费用户的比例为1%左右,而智能枕头每月的销量也达到几千个,2017年9月公司已实现盈亏平衡。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在睡眠医疗领域,睡眠治疗在中国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才给了技术公司快速介入的机会。欧美的睡眠医疗服务比较成熟,很多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诊所都设有睡眠中心。在美国,睡眠呼吸暂停已经作为儿童的一项定期体检项目,对于一些从事高危职业的群体,比如货车司机,它也是必须做的一项检查。不仅如此,睡眠医疗从业者也有一套须遵守的规范。而在国内,相对来说,睡眠医疗的服务水平还有所欠缺。尽管越来越多三甲医院开设了睡眠科室,但大部分级别稍低的公立医院的睡眠中心建设还并不完善,私立医院或诊所开设睡眠中心的就更少了。
“失眠这事很综合,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等,现在的医疗体系很难把所有的科室集中起来—即便集中起来,它也不是一个有机的组合。现在的医疗体系(包括西方),在解决睡眠问题上非常不合适。”沈洪伟说,他曾先后在医药、生物技术、健康保健领域的多家企业担任高管。
被称为金标准的PSG同样有很多的局限。“一般来说,会检查出来两三项指标,但睡眠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应该远远不止那几项。”沈洪伟说。他认为失眠是全球人民共同的难题。
在孔详看来,睡眠技术类公司的加入,无论如何,是一件好事。“虽然出发的角度不一样—不是从临床医疗出发—但它们确实给很多用户、潜在的患者,提供了一种了解睡眠的途径,只有更多地认识睡眠,才能去发现里边的问题,然后才有可能去一步步地去治疗这些疾病。”
“你要问我压力大不大,好像也不到那个地步。但总觉得有那么一股力量,在无形中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习惯。以前不相信情绪可以致病,现在真的觉得情绪会影响健康。”大城市的压力和心理焦虑仍然是造成李妍失眠的重要原因。
从日本留学回来,李妍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当时她依然断断续续失眠。一年不到,她決定回家乡杭州。尽管是自己租房住,但缺少陪伴时能找得到人,也不用再每天挤公交地铁,工作也不如在北京时累。她还记得年初,杭州下雪,经过西湖,觉得美极了,”好像失眠也慢慢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