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不确定性、人力资本内化与生育意愿——基于三期中国家庭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shi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贝克尔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模型并构建三期世代交叠模型,整合2012、2013和2015年三期中国家庭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开展理论推导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工作不确定性对女性生育意愿有显著抑制作用,而高人力资本能够提高其抵御不确定性与抗风险能力并提高生育意愿,从而突破了传统的“越穷越生”恶性循环;(2)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在工作和教育匹配的婚姻模式中呈U型分布特征,家庭资产对其有增促作用;夫妻工作婚配显示女方签订劳动合同而男方未签的家庭,其生育意愿最强,夫妻双方均签订劳动合同的生育意愿次之;夫妻教育婚配结果显示,夫妻双方同为本科毕业者,其生育意愿最强,其次是同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放开二胎的政策对女性生育意愿并未产生预期正向影响.(4)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京津冀区域女性生育意愿普遍较低,户籍管理制度对生育意愿抑制作用显著.(5)亟需通过系统性配套措施提升劳动力市场确定性和人力资本内化水平,进而促进“二胎”乃至当前的“三胎”政策效应最大化.
其他文献
海子诗歌以集体无意识为主要表现内容,诗中的原型连接着集体的、普遍的经验和记忆,具有明显的“原型写作”特征和风格.海子十分关注“元素和伟大材料”,主张进行史诗创作.海子创作中非常青睐自然基本元素类原型、古老乡村生活类原型、阿尼玛原型和阴影原型的呈现.“原型写作”赋予海子诗歌丰富的象征性,神话式、童话式、梦境式的表达方式和用生命书写的力度让其作品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
黄永玉的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在创作上呈现出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新型小说艺术形态.人物形象在巧妙塑造中削去旁枝错节,行文结构于散漫中实现情节叙写的完整性,语言形态于平白如话中见出生活的厚重感,这都与传统规范而精致的小说创作要式形成了格格不入的对峙态势.
中国现代域外纪游文学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增添了极为精彩的一页.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不少中国近代精英知识分子旅居海外,学习借鉴域外文化,写下了诸多表现中西文化相遇的域外纪游文学作品.中国现代域外纪游文学通过对异域现代文化的观感与体验,深刻地反映了精英知识分子面对西方异质文化时复杂矛盾的心态,并在器物、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实现了循序渐进的域外文化借鉴.中国现代域外纪游文学应和时代的需要,在纪游文学的游踪、风貌、观感、载体四个方面,实现了现代转型,促进了文体的发展.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是新时代青年群体的先进力量,是党组织的新鲜血液,肩负新时代赋予的特殊历史使命,其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观念及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课题组基于6189份有效调查问卷中284份党员答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对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状况展开研究,由此得出基本结论:要丰富教育内容,厚植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情怀;要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广州历史上的新南城共有两座,一是唐昭宗天祐三年(906年)由时任清海军节度使刘隐所建的南汉新南城,规模较小,大致呈东西长、南北窄的不规则梯形,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大,拟唐长安城修建,具有都城性质;另一座是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由时任广州提督吴桂芳所筑,其规模数倍于南汉新南城,为左宽右窄的不规则保龄球瓶形,该城修建是为了保护城南区域免遭兵燹之灾,故军事考量是影响明代新南城修筑最主要的因素.此外,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演变也是影响两座新南城修筑的重要因素.
在“社会化”论和“社会结构”论看来,母亲与环境的亲密关系浑然天成.那么中国的母亲群体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表现得更环保、更亲环境呢?本文使用CGSS2013数据,勾勒了中国母亲群体的日常环境行为图景,并基于对客观结构和主观感知与母亲群体环境行为关系的考量,在母亲身份、社会交往、环境污染感知等关系维度上,探讨了中国母亲群体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发现,在公共领域环境行为上父亲表现得更积极,非母亲女性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环境行为上都表现得比母亲群体更积极;媒体使用、环境污染感知、受教育年限等对母亲环境行为具有
黑格尔的真无限与恶无限思想为理解马克思的资本概念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资本具有真无限和恶无限两个基本特征.从真无限的角度看,资本是自我联系、自我相关的闭合结构,资本的所有存在形式都能够在循环运动中内在地关联在一起,甚至具有把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要素都吸纳到自己运动轨道之中的趋势.资本在不断地回归自身的循环中,不断地使自身增殖,这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因而又具有恶无限的性质.资本的真无限与恶无限促进了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塑造了物化的社会结构、世界市场和思维方式,对于批判性地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构型具有重
在使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熵值法分别计算劳动价格扭曲指数和环境污染指数的基础上,借助除西藏外中国大陆30省(市、区)2003-2019年的数据,系统地考察了劳动价格扭曲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深层次揭示了劳动价格扭曲影响环境污染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价格扭曲程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劳动价格扭曲显著地加剧了环境污染.克服内生性问题、剔除异常值、更换环境污染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异后,核心结论依然成立.从传导机制来看,劳动价格扭曲不仅会直接加剧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行政管理的“无限追责”亟需纠偏,“避责型不作为”亟需整饬,制度龃龉亟需矫正,这些均表明生态环境行政管理尽职免责制度的创设具有较为迫切的现实需求.信托责任有限性、“呼吸的空间”理念、权责一致原则均可为生态环境行政管理尽职免责制度的创设提供理论支撑.建议将“尽职履责”列举为法定免责事由,设置尽职免责程序以实现尽职免责制度的立法建构;运用“嵌套责任论”识别“职责范围”,借鉴“业务判断准则”认定“履职程度”以确立尽职免责制度的适用路径,期冀推进尽职免责制度的新立与善用.
现今的社会生活仍旧无法避免现代性特征与价值的强烈影响,现代性、环境与治理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现代性因环境污染与风险受到批判,但在现代性与环境转向之间建立正向共存的价值联系并非不可能.虽然一些现代价值与环境价值之间存在冲突,但进步性、科学性和平等性等现代价值与环境价值之间具有相容性,并孕育和促成了现代社会的环境转向.环境转向之后,环境保护引出了以二分法形式出现的价值冲突,环境保护及其政策与现代问题更深入、更全面地相互交织在一起,对环境正义的寻求为此提供了话语空间和价值回应.为了应对随之而来的更加复杂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