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海的电话

来源 :小溪流(故事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58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介绍:安房直子(1943-1993),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成名作《花椒娃娃》获第三届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新人奖。她的童话代表作有《手绢上的花田》《狐狸的窗户》《北风遗忘的手绢》《风和树的歌》《遥远的野玫瑰村》《风的旱冰鞋》《谁也看不见的阳台》等。她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女人,她一生淡泊,深居简出,甚至拒绝出门旅行。但她却为我们留下了一山坡野菊花似的短篇幻想小说,如梦如幻,精美至极,犹如一首首空灵隽永的短歌。
  有一个人带着吉他去大海,回来时忘记带回来了。不,那个人说,不是忘记了,是放在那里了。是打算什么时候请它们还回来,寄存在大海那里了。
  这个人叫松原,是音乐学校的学生。
  松原的吉他是才买来的,闪闪发亮的栗色,一拨动琴弦,“扑咚”,就会发出像早上的露水落下来一般好听的声音。
  松原把那把吉他搁在海边的沙滩上,稍稍睡了一个午觉。也不过就是五分、十分钟,不过就打了个盹。然后醒过来的时候,吉他就已经坏了。吉他的六根弦,全都断了。
  松原说,没有比那个时候更吃惊的事了。
  “不是吗?身边连一个人也没有啊!”
  是的。那是初夏的、还没有一个人的大海。碧蓝的大海和没有脚印的沙滩,连绵不断,要说在动的东西,也就只有天上飞着的鸟了。尽管如此,松原还是试着大声地喊了起来:“是谁!这是谁干的?”
  想不到近在咫尺的地方,有一个非常小的声音说:“对不起。”
  松原朝四周看了一圈,谁也没有。
  “是谁!在什么地方哪——”
  这回,另外一个小小的声音说:“抱歉。”
  接着,许许多多的声音一个接一个地传了过来:“只是稍稍碰了一下。”
  “我们也想玩玩音乐啊!”
  “没想把它弄坏。”
  “是的呀,只是想弹一下哆来咪发嗦。”
  松原发火了,发出了雷鸣般的声音:“可你们是谁呀——”
  然而,你再怎么大声吼叫,大海也连一点回声也没有;你再怎么发怒,西红柿颜色的太阳也只是笑一笑,波浪只是温柔地一起一伏、哗哗地唱着歌而已。
  松原摘下眼镜,“哈哈”地吐了口气,用手帕擦了起来。然后,把擦好了的眼鏡重新戴上,在沙滩上细细地寻找开了。
  啊……他终于看到了。
  坏了的吉他后边,有好多非常小的红螃蟹。小螃蟹们排成一排,看上去就像是在行礼似的。
  “实在是对不起。”
  螃蟹们异口同声地道歉说。然后,一只一句这样说道:“怪就怪我们的手上全长着剪刀!”
  “真的没想把它弄坏,只是稍稍碰了一下……”
  “就是。只是稍稍碰了一下,啪、啪,弦就断了。”
  “就是。就是这样。”
  “真是抱歉。”
  螃蟹们又道了一次歉。
  “真拿你们没办法!”松原还在生气。
  “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吗?这把吉他才买来没几天,就是我自己,都还没怎么弹呢!可、可……”
  啊啊,一想到它坏成了这个样子,松原就悲伤起来。这时,一只螃蟹从吉他的对面朝松原这里爬了过来,说道:“一定把它修好!”
  “哎!”
  松原惊讶地缩了一下肩膀。
  “修好?别说大话哟,怎样才能把断了的弦接上呢?”
  “让我们来想吧!大家一起绞尽脑汁来想吧!”
  “再怎么想,螃蟹的脑汁也……”
  松原轻侮地笑了起来。不过,螃蟹那边却是认真的。
  “不不,不要瞧不起螃蟹的脑汁。从前,就曾有过螃蟹把快要撕碎了的帆船的帆缝起来、让人惊喜的事。”
  “可帆船的帆和吉他的弦,不是一码事啊。这是乐器呀,就是修好了,也不可能再发出原来的声音了。”
  “是的。关于这一点,请放心吧!我们一个个乐感都非常出众。到您说好了为止,就让我们一直修下去吧!”
  “你都这么说了,那我也就该回去了!”
  松原看了一眼手表。手表正好指向了3点。于是螃蟹说:“对不起,这把吉他可以暂时留在这里吗?”
  见松原不说话,螃蟹就滔滔不绝地说道:“如果修好了,我们会打电话给您,让您在电话里听一下吉他的调子。如果可以了,您再来取回去。如果声音还不好,我们就再修下去。”
  松原目瞪口呆了。
  “螃蟹怎么打电话呢?那么小的个头,怎么拨得了电话号码呢?”
  只听吉他那边的螃蟹们异口同声地说:“螃蟹有螃蟹的电话啊!”
  螃蟹一脸严肃,好像多少有点愤慨了的样子。松原本打算再说两句风凉话的,但他打住了,小声说道:“那么,就留在你们这里试试看吧!”
  听了这话,螃蟹们立刻就又高兴起来了。然后,这样说道:“对不起,到3点喝茶的时间了。有特制的点心,请尝一口吧。”
  走还是不走呢?松原正想着,螃蟹们已经兴冲冲地准备起茶点来了。
  一开始,十来只螃蟹先挖起沙子来了。它们从沙子里,挖出来一套像过家家玩具一样小的茶具。茶碗还都带着茶托,茶壶也好、牛奶罐也好、糖罐也好,全都是清一色的沙子的颜色。而且,还有贝壳的碟子。它们把这些茶具整整齐齐地摆到干干的沙子上,就有两三只螃蟹不知从什么地方打来了水。好了,这下螃蟹们可就忙开了。
  一组螃蟹刚往石头做的小炉灶里加上劈柴,烧起水,另外一组螃蟹就往沙子里加上水,揉了起来,用擀面杖擀了起来。那就和人用面粉做点心一模一样。不,比女人做得要快多了、要漂亮多了。一眨眼的工夫,点心就烤好了,放到了贝壳的碟子里。松原瞪圆了眼睛就那么看着。那些小小的点心,有的是星星的形状,有的是船的形状,还有的是鱼的形状、锚的形状。可是,它们真的能吃吗?正想着,两组螃蟹已经兴冲冲地把茶点搬了过来。   “啊,请请,千万不要客气。”
  一点都没客气啊……松原一边这么想着,一边小心翼翼地夹起了一个星星形状的点心。
  “请,请刷地放到嘴里,嘎巴地咬一口。”
  侍者螃蟹说。松原把点心轻轻地放到了嘴里。
  嘴里充满了一股大海的味道。甜得不可思议、爽得不可思议。还有一种沙啦沙啦的干干的齿感——
  “啊,做得真不错,非常好吃啊。”
  松原这样嘀咕着,咕嘟一口把茶喝了下去。螃蟹们异口同声地说:“对不起,简慢您了。”
  于是,松原也匆匆低下头:“谢谢,承蒙款待。”
  喏,就是这样,结果松原把吉他搁在了海边。
  接着,回到家里,每天等起电话来了。大约过了一个多星期,一个用白纸包着的小包寄到了松原家里。小包反面,写着几个怪里怪气的字:“螃蟹寄”。松原吃了一惊,打开一看,从里头滚出来一个手掌大小的白色海螺。
  “为什么送我这样一个东西呢?”
  想了一会儿,突然,螃蟹曾經说过的话在松原的脑海里响了起来:“螃蟹有螃蟹的电话啊……”
  啊,是这样啊,这么想的时候,海螺中似乎已经传来了一个声音。轻轻的、嘣嘣地响着的那个声音……啊啊,那是吉他的声音。
  松原不由得把海螺贴到了耳朵上。和吉他声一起传过来的,不正是海浪的声音吗?
  (啊,的确是来自大海的电话。可那把吉他修好了没有呢?有声音了,这至少说明琴弦已经接上了。)松原想。不过,松原毕竟是音乐学校的学生,什么也瞒不过他的耳朵。松原把海螺贴到了嘴上:“还不是原来的声音哟!嘣嘣地响得太厉害了,最粗的一根弦不对!”
  他说完,海螺里的音乐一下就停了下来。
  “那么下个星期吧!”
  听到了螃蟹的声音,结束了。
  松原连一个星期都等不及了。
  一想到海螺电话,不管是上学也好、去打工也好,走在街上也好,都开心得不得了。松原突然觉得,也许比起自己弹吉他,在海螺电话里听螃蟹弹吉他要有意思多了。
  就这样,恰好过去了一个星期的那天深夜,从搁在松原枕头边上的海螺里,突然响起了吉他的声音。松原慌忙把海螺贴到了耳朵上。
  这回,和着比上回要好多了的吉他的声音,传来了螃蟹的歌声:
  “海是蓝的哟,
  浪是白的哟,
  沙子是沙子颜色的,
  螃蟹是红色的,
  螃蟹的吉他是栗色的。”
  “嘿,作为螃蟹来说,唱得还真不赖呢!”
  松原一个人嘟哝道。于是,螃蟹们的合唱戛然而止,传来了那个头领螃蟹的声音:“喂喂,‘作为螃蟹来说,唱得还真不赖’这句话,听起来可不舒服啊。”
  “那么该怎么夸你们呢?”
  “像什么比谁唱得都好啦、世界第一啦。”
  “那不是太自以为了不起了吗?如果想成为世界第一,那还要练习才行。吉他弹得还不行啊!”
  “是吗……”
  螃蟹嘟嘟囔囔地说:“我们已经尽全力在保养吉他了!用细细的沙子擦拴弦的眼儿,借着月光精心地打磨。”
  “……”
  这时,松原突然想起了什么,他想起了螃蟹的剪刀。于是他大声地说:“喂,不是奇怪吗?你们那长着剪刀的手一磨琴弦,琴弦不是又断了吗?”
  只听螃蟹清楚地回答道:“不,我们全都戴着手套哪!”
  “手套!”
  松原吃了一惊。螃蟹比想像的要聪明得多呢!
  螃蟹得意地继续说:“是的。现在,我们就全都戴着绿色的手套在弹吉他。是用裙带菜特制的手套。戴在手上正合适,戴着它弹乐器,真是再好不过了。我们后悔得不得了,怎么一开始没戴手套呢?要是戴了,那天也就不会把您的吉他给弄坏了!”
  “是吗……”
  松原算是服了,于是,情不自禁地说出这样一句话来:“既然这样,就暂时先把吉他寄存在你们那里吧!我眼下特别忙,去不了大海。”
  “真、真的吗?”
  螃蟹们一齐嚷了起来,仿佛已经高兴得按捺不住了。
  “嗯,是真的。你们再研究一下吉他的高音吧!合唱时要注意和声,对了,常常给我打电话。”
  说完,松原放下了白色的海螺。然后,用手帕把海螺一卷,珍爱地藏到了抽屉里。
  松原想,我要把这个海螺当成自己的宝贝。
  “瞧呀,就是它呀,就是这个海螺呀!”
  松原常常让人看这个海螺,但是,这个海螺只是里面透着一点淡淡的粉红色,听不见螃蟹合唱的声音、吉他的声音和海浪的声音。不管怎样把海螺贴到耳朵上,别人就是听不到任何声音。
  也许,这是一只惟有吃过那沙子点心的人才能听到声音的海螺。
其他文献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为了防止元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把儿子们分封在各地,帮助他守江山。当时的藩王,不仅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又是皇帝在地方的代言人,可以随意指挥地方官员。  然而,“靖难之役”一过,藩王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朱棣即位之后,即着手削弱藩王势力。此后几朝都延续朱棣的做法,以免再出现藩王杀到京城,把皇帝赶下台去的情况。同时,皇帝们也牢记“打一巴掌再给几个甜枣”的道理,赐
月亮起得早,站在牛角岩上,又大又圆。  乃果翻起床,往牛角岩跑。跑了一阵,乃果有点气喘吁吁。他停下来,转过脸,额头撞在月亮上。  噗!响的不是月亮,是棵大楮树。  乃果心里慌乱,肚里像跳进了麻拐,“呱呱”直叫唤,又被楮树撞了,更加烦躁。一阵高高的山风吹过,林子里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他想把攥在手里的木叶吹响,木叶凉丝丝、硬生生,不但发不出声音,反而破碎了。  “婆——”乃果浑身打个冷颤,惊慌失措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冬天,陈胜的西征大军进抵关中,距离大秦帝国首都咸阳不过40千米。直到这时,帝国朝廷才开始考虑纷乱的局势并召开专题会议,会上,部长章邯挺身而出,献策说:“骊山的刑徒(受刑之人)很多,如果能够赦免他们,发给他们兵器,这就是一支抵抗盗贼的军队。”  这个计策是绝对的冒险。在座的大臣哪个不晓得武王伐纣时“倒戈一击”的典故?所以从李斯以下,人人缄默不语。胡亥把死马当活马医,拍板大
北宋大臣钱若水担任同州(今陕西渭南)推官期间,曾及时阻止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冤案,堪称经典。  案件的过程是这样的:一天,当地某富人家的婢女突然失踪了,富人十分着急,派人到处去找,但仍然没有找到婢女的影子。婢女的父母忧愤之下,将富人告到官府,当时负责一审的是录事参军。富人一见录事就知道大事不妙,因为之前这名录事曾经向富人借过钱,被富人拒绝,富人生怕对方这次挟私报复自己。果不其然,录事简单问过之后就断言
“达康书记”这个称呼其实大有讲究。无论职位高低,党内互称同志,这是传统,不过大家一般不会称“李达康同志”,除非对方级别比李达康高很多,這样叫显得庄重严肃。“同志”是身份认同,也是政治待遇,能叫“达康同志”的一般都是地位略高的,比如省委书记沙瑞金,他称呼高育良也是“育良同志”。至于李達康称呼沙瑞金,就得叫“瑞金书记”,公开场合还得叫“沙书记”,以示上下级关系。同样,下属就得叫李达康“李书记”。关系密
在李白的朋友圈里,第一个大V是孟浩然。他比李白大11岁,是李白最崇拜的一个人,也相当有个性:在朋友面前从来不把自己当外人。一位老朋友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中,宾客举杯饮酒,一派歡乐。然而孟浩然来了一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人家邀请他了没有?没有。但是孟浩然自告奋勇地陪人家喝酒。  还有一次,襄州(今湖北襄阳)刺史准备将孟浩然举荐给朝廷,约他见面详谈。孟浩然因和朋友喝酒忘了赴
元朝康里国王族后代康里脱脱天生“姿貌魁梧”,曾在宫中担任宿卫(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官职虽不大,但元世祖初次见他,就断言他日后必定是“大用之才”。事实证明,元世祖的眼光没有错。  一  从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开始,西北宗王海都就联合其他藩王发动叛乱,一直持续了三十多年。1299年,元世祖曾孙、时任皇太子的孛儿只斤,海山受命出镇漠北,前去平定“海都之乱”,康里脱脱也在随从之列。两军相逢,
练就虎胆  一个在正常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难练就一颗虎胆,虎胆练成的过程往往都是苦涩的、不幸的。曹操的得力干将杜畿(jī)也不例外。  杜畿的祖上很阔,他是京兆杜陵(今属陕西西安)人,汉武帝手下的一位著名酷吏、汉宣帝时期的一位能臣都是他的直系先祖。然而,这一切都跟杜畿无关。到了他这一代,杜家的家境非常一般,杜畿又从小就死了亲娘,雪上加霜的是老爹给他娶了一位后妈,后妈进门没多久,老爹也死了。后妈会善待
孔子“礼崩乐坏”的评语使后人以为春秋时的人已经不讲礼仪,其实,正是因为春秋时礼仪无处不在,以至于礼乐稍被破坏,就显得触目惊心。  在晋齐搴(an)之战中,齐国战败,齐顷公逃跑时,晋国将军韩厥紧随其后。齐顷公的御者说:“射那个驾马车的(指韩厥),一看他就是君子(君子在先秦典籍中是贵族男性的通称)。”齐顷公当即拒绝:“明知是君子还射他?这不符合礼。”于是韩厥逃过一劫。  韩厥不仅是礼的受益者,他在战场
玛丽·沃克是美国第一位女军医,也是美国迄今为止唯一荣获国会荣誉勋章的女性。她的传奇一生是从穿裤子開始的。  1832年,玛丽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农场主家庭。由于要帮助父母在农场干活,所以玛丽从小就经常穿着裤子。但裤子在当时是男性的专属,女性是不能穿的。玛丽的父母对此倒也不在意,渐渐地,她就将穿裤子作为一种常态,认为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1855年,23岁的玛丽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她是同届学生中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