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丝网材料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美学应用

来源 :城市住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oi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既是室内空间设计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室内空间美学的重要载体。以金属丝网这一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金属丝网材料在现代建筑室内空间中的功能、应用及美学表现,探究材料本身赋予室内空间的美学表现及应用价值,并提出金属丝网材料在室内空间应用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采用氧弹法、浸提-氧弹法和管式炉-氧弹法分别测定生活垃圾组分中的总氯、无机/有机氯以及挥发态/固定态氯的含量,探究了生活垃圾中氯的形态和在热处理过程中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各组分的总氯含量(干基)为1.52-19.44 mg/g,其中,厨余类组分的氯含量最高,为8.38-19.44 mg/g。厨余类组分的无机氯含量占比高达90%以上,橡塑类组分的有机氯含量占比为46%-55%。热处理过程中,无机氯在空气气氛下更易转化成挥发态氯和固定态氯,在氮气气氛下更易转化成固定态氯和其他态氯;而有机氯则主要转化
基于航空发动机空-油换热器的冷却换热问题,开展了竖直U形圆管内超临界压力RP-3航空煤油换热的数值研究。探究了进口竖直段、弯管段、出口竖直段的换热特征和换热机理,阐述了运行压力和热质比对换热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进口竖直段呈现均匀换热的特征。弯管段离心力作用致使流体温度出现异常分层,周向密度不均匀,横向不平衡动能诱发强二次流问题,最大二次流速度达到0.45 m·s-1。固体热传导过程也受到影响,出现固体温度异常分层。两者综合作用下导致管壁温度和热通量的周向差别。出口竖直段的周向换热差别依然存在,二次流被削
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吸附分离技术可在温和工况下实现烯烃纯化,而吸附剂的烷烃选择性是实现高效化工分离过程的关键。基于分子模拟,提出调节孔道尺寸以控制多孔炭优先吸附乙烯或乙烷的选择性反转机制;控制活化条件,实验制备出不同孔径的多孔炭材料并验证了乙烯-乙烷选择性反转规律。结果表明,多孔炭的石墨化表面优先吸附乙烷;随着孔径尺寸的增大,可出现优先吸附乙烯的孔道区间;若孔径进一步增大,多孔炭可回归到优先吸附乙烷的石墨化表面吸附特征。选择性反转机制适用于不同形状的孔道结构。因此,可利用微孔孔道的限域作用放大多孔炭表面
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低温下运行时尿素分解不彻底,易形成缩二脲、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等副产物。本研究将TiO2催化剂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相结合,在程序升温条件下考察了载气中有无O2时引入等离子体前后TiO2催化尿素分解副产物水解的性能。结果表明:TiO2表面缩二脲、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分别在43-261℃、217-300℃和199-300℃水解生成NH3和CO2,载气中有无O2
基于配体诱导界面生长策略,制备了具有优异光芬顿降解性能与稳定性的NM88(D)/COF-OMe复合材料,并对该材料的结构形貌与光电性能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说明:DMTP的锚定能够诱导复合材料内部形成紧密连接的异质界面,并提高COF-OMe在NM88(D)表面的分散度,提升该材料的比表面积、可见光吸收能力和光生载流子分离能力,从而增强复合材料的光催化能力。光芬顿降解性能测试表明:NM88(D)/COF-OMe对磺胺甲嘧啶(SMR)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0658 min−1,明显高于原始材料和其他已报道的催化剂。
新型多旋臂气液分离器可实现大直径分离器内的气液旋流高效分离,其入口旋流头结构是分离器的重要组件之一。通过大型冷模实验,对入口旋流头结构的液滴群粒径分布进行非引出式在线测量,从压降和分离效率角度考察了旋流头的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在入口直管段,初始液滴粒径会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迅速进行重新分布,粒径分布呈类正态分布,Sauter平均粒径(SMD)为16.8μm。在16.95 m/s的气速下,液滴群在H/D=2.47-8.48长度内的入口直管段中运动状态稳定,粒径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在高气速的操作条件下,剪切效
金属表面处理行业危险废物种类多、危害大,加上生产企业对危险废物产生节点识别不清以及危险废物管理意识薄弱,加剧了金属表面处理行业危险废物的管理难度。选取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电镀、化学镀、阳极氧化、磷化和钝化处理工艺,通过工艺流程梳理,结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分析各工艺的危险废物产生节点、产生特点和规律;调研其中主要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处置工艺和处置现状,并对未来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工作提出合理建议。研究结果对实现金属表面处理行业危险废物的源头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置具有重
氢型丝光沸石(H-MOR)分子筛是二甲醚(DME)羰基化制乙酸甲酯(MA)的一种高效催化剂,经研究吡啶的修饰可以有效提高其稳定性及催化寿命。为了从原子尺度上研究吡啶对其改性的本质机理,基于Monte Carlo及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别对H-AlMOR及Py-H-AlMOR周期性模型内羰基化主反应物CO、DME及产物MA的吸附-扩散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吡啶的引入会使H-MOR分子筛模型内主反应物CO、DME的吸附量产生一定下降(24%-33%),但有助于改善二者分子筛内的吸附平衡,并提升活性孔道8-
膜电极(MEA)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提供了电子、质子、反应气体和产物水等多相物质传递和电化学反应的重要场所。设计和制备具有优异特性的MEA对提高PEMFC的性能,降低制造成本,加快其商业化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对PEMFC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接着从气体扩散层(GDL)、催化层(CL)、质子交换膜构造(PEM)3个方面阐述各部件在MEA中的作用,归纳总结了各部件的制备方法、传热传质方式、仿真模型、构效关系以及优缺点,最后对影响MEA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且结合目前涌现出的许多新兴技术对
二维膜因其可控的结构和通道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气体分离、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诸多分离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层状Mg/Al氢氧化物(LDH)单片与聚乙烯醇(PVA)高分子链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层层堆叠构建了PVA/LDH复合膜。利用SEM、XRD考察了PVA与LDH的配比对于复合膜层状结构与层间距高度的影响规律。考察了PVA/LDH复合膜的纯水通量及染料模型分子的截留率。结果表明,不同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