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 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注重自主探索的开放性学习,从这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自主学习
中国的传统教育习惯是沿袭固定的模式,我们的教师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我听过很多数学课,课堂上教师和孩子们配合的天衣无缝,无论是问题还是回答,都过度得很自然。我也讲过一些公开课,也曾试着预设一下课堂,可是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很没意思,学生虽然能顺利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内容,但是看得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没有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已经没有了活力,也失去了它的光彩,而我的激情也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认为应该把自主的空间留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
不少家长在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对孩子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在学校听不听话?”不少教师满足于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时至今日,在不少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孩子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就是故意捣乱,不听话。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随便动手,古用戒尺,今用教鞭。一时的“纪律”,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如今的学生已经不同往日了,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闪光点。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数学课上更能体现这一点,每一个孩子想出来的东西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应该认识到小孩子的能力。我们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便可发现学生是很有创造力的。让我们的学生变得更加地好问,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安静”的,而是要充满活力和生机,让课堂成为孩子创新的摇篮。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有的学生在探索时想出了新方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高兴劲儿别提有多得意了。如我在上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一课时,放手让学生去计算25×12,不少学生很快就做出来了,这时我告诉他们还有其他方法,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继续思考,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竟然做出了四种方法,分别是25×12=25×4×3;25×12=25×2×6;25×12=25×(2 10)=25×2 25×10;25×12=25×(4 8)=25×4 25×8。
二、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让他们自主发挥
我现在教六年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还要给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例如,六年级数学中有关圆面积的计算,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公式,但由于圆周率一般取两位小数3.14,有些数据也是小数,还要计算平方数,因此课堂上接受慢一点的孩子或计算能力差的孩子,经常算错,做一道题要两三遍,第一遍错了没什么,第二遍就失去了信心,我告诉他在老师讲之前做出来就是好样的!也许是我的话起了作用,接下来的这一遍,他特别认真,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脸。
让我们的孩子获得足够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中之重”。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谦虚,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让我们的孩子过分地谦虚,也就会让他们过分地缺乏自信心。作为教师,要给班级里每一个学生自信心,让他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最后结局当然是每一个学生都尊敬崇拜他们,对学习也更加有信心了。学生有了自信,就有了创新的动力。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是给教师本身的课堂教学有反思和及时调整的空间和机会。尤其是在数学这一科目当中,如果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不仅学生有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反思前面的教学,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尽量减少教学失误。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就是给教师本身一个学习的机会。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多而新颖,这是任何一个发散思维能力再强的人都无法相比的。课堂上多给学生一次提问的机会,也就是多给自己一次成长机会。
例如,关于一条线段且两端都要栽树的问题。我首先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先让学生试做,大多数学生得出错误结果: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这时我没有急着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假设路长只有20米,要栽几棵树?学生用示意图的方式帮助思考,很快发现了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不仅得出了正确答案,而且概括出了两端都栽树时棵树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学生自主的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自主探索的开放性学习
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周长”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1.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台操作,将“圆的周长”放在投影上演示,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2.自做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想办法求出直径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的周长。
3.观察思考。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如果不通过操作测量等方法怎样计算出来?这个设计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注重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自主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要注意寓教于乐,真正把小学数学教好,真正发挥好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自主学习
中国的传统教育习惯是沿袭固定的模式,我们的教师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我听过很多数学课,课堂上教师和孩子们配合的天衣无缝,无论是问题还是回答,都过度得很自然。我也讲过一些公开课,也曾试着预设一下课堂,可是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很没意思,学生虽然能顺利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内容,但是看得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没有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已经没有了活力,也失去了它的光彩,而我的激情也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认为应该把自主的空间留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
不少家长在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对孩子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在学校听不听话?”不少教师满足于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时至今日,在不少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孩子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就是故意捣乱,不听话。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随便动手,古用戒尺,今用教鞭。一时的“纪律”,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如今的学生已经不同往日了,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闪光点。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数学课上更能体现这一点,每一个孩子想出来的东西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应该认识到小孩子的能力。我们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便可发现学生是很有创造力的。让我们的学生变得更加地好问,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安静”的,而是要充满活力和生机,让课堂成为孩子创新的摇篮。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有的学生在探索时想出了新方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高兴劲儿别提有多得意了。如我在上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一课时,放手让学生去计算25×12,不少学生很快就做出来了,这时我告诉他们还有其他方法,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继续思考,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竟然做出了四种方法,分别是25×12=25×4×3;25×12=25×2×6;25×12=25×(2 10)=25×2 25×10;25×12=25×(4 8)=25×4 25×8。
二、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让他们自主发挥
我现在教六年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还要给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例如,六年级数学中有关圆面积的计算,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公式,但由于圆周率一般取两位小数3.14,有些数据也是小数,还要计算平方数,因此课堂上接受慢一点的孩子或计算能力差的孩子,经常算错,做一道题要两三遍,第一遍错了没什么,第二遍就失去了信心,我告诉他在老师讲之前做出来就是好样的!也许是我的话起了作用,接下来的这一遍,他特别认真,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脸。
让我们的孩子获得足够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中之重”。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谦虚,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让我们的孩子过分地谦虚,也就会让他们过分地缺乏自信心。作为教师,要给班级里每一个学生自信心,让他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最后结局当然是每一个学生都尊敬崇拜他们,对学习也更加有信心了。学生有了自信,就有了创新的动力。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是给教师本身的课堂教学有反思和及时调整的空间和机会。尤其是在数学这一科目当中,如果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不仅学生有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反思前面的教学,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尽量减少教学失误。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就是给教师本身一个学习的机会。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多而新颖,这是任何一个发散思维能力再强的人都无法相比的。课堂上多给学生一次提问的机会,也就是多给自己一次成长机会。
例如,关于一条线段且两端都要栽树的问题。我首先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先让学生试做,大多数学生得出错误结果: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这时我没有急着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假设路长只有20米,要栽几棵树?学生用示意图的方式帮助思考,很快发现了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不仅得出了正确答案,而且概括出了两端都栽树时棵树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学生自主的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自主探索的开放性学习
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周长”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1.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台操作,将“圆的周长”放在投影上演示,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2.自做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想办法求出直径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的周长。
3.观察思考。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如果不通过操作测量等方法怎样计算出来?这个设计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注重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自主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要注意寓教于乐,真正把小学数学教好,真正发挥好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