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常站在讲台之上,看着台下一张张粉嘟嘟的小脸,总会禁不住心生欢喜。其实在生活中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这种最为真切的方式去静待花开的静谧之声,而有幸体味了这一过程的人,心中所饱含的期待与欣慰常常又是溢于言表的。如果说是暖阳见证了片片绿茵从破土而出直至枝繁叶茂,那么多么希望身为教师的我们都可幻化为一滴滴雨露,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前几天,我遇见了学生小艺的妈妈,与她谈起孩子的近况,开始时,家长欲言又止,可最终还是打开了话匣子。小艺乖巧懂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特别爱劳动,只是学习成绩平平。小艺是在四年级转学到我们学校的,我教她的数学。我每次上课都发现这孩子眼神忧郁,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我找她谈话,仿佛她把心门锁得很紧,不太愿意和我交流;我也找过家长,尝试与家长沟通,但家长也闪烁其词。我终究没能弄明白这孩子为什么不开心,尽管我非常努力,孩子也有点变化,但效果不明显。此事让我一直耿耿于怀,却又无能为力。如今再次遇见小艺的妈妈,职业的责任感驱使我旧话重提,希望通过她知道当时真实的情况。
小艺的妈妈是个很有个性且涵养很高的人。见我的态度非常诚恳,她终于肯对我说实话。我们俩谈的很投机,她边说边流眼泪,我能感觉到谈到这件事情,小艺的妈妈非常伤心。
小艺在三年级的时候,她的数学老师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但教育方法却简单粗暴。有一次小艺忘写数学作业,老师没问明原因,就对着小艺大喊大叫,并且说:“以后教室最后边旮旯里的位置就是你的,罚你写十遍作业!”小艺一再央求老师,自己可以把作业补上,并保证以后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请老师原谅,但老师仍旧对孩子不依不饶。也就是从那时起,恶梦就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孩子的睡梦中,直到现在,这个看上去很坚强的女孩子,想起好多年前的这件事情,还心有余悸。
我想,小艺的妈妈能够把这件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我,大概是想通过我来告诉身边的老师朋友,对于我们的学生,理应多一分关爱,不要再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不该承受的打击。分手时小艺的妈妈感激地说道:“小艺很喜欢你,他经常说“李老师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当我们犯了错时,李老师从不打骂我们,而是讲道理,让我们明辨是非。我们通过李老师知道,犯错并不可怕,只要能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孩子遇到你真是他的福气。”我能感觉出最后一句是小艺妈妈发自肺腑的声音。但对于小艺妈妈的褒奖,我感到有些汗颜,对于一位好老师的定义,一直感觉自己是了然于心的,但通过小艺这件事,显然我做得还很不够,当然小艺三年级的老师就更该反思了。最后,孩子的妈妈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最起码,你没有让孩子做恶梦,我认为这就是好老师啊!”
不让孩子做恶梦,就能称得上是好老师吗?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可谓低的可怜吧,也可能是家长的无奈吧?作为教师的我,却陷于了深思。
以前常有这样的感觉:作为老师,我们每天辛勤工作,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倾注满腔心血,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白天,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晚上,我们读书、备课、改作业;课余,我们苦口婆心地辅导学困生;假日,我们不厌其烦地接打家长电话、家访……这些有目共睹的事实,足以说明了我们老师对学生倾注了无私的爱。但是,与小艺妈妈谈话后,却让我陷入了深思:我们对学生的所有的“爱”,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孩子是否需要这样的爱?抑或这是真的爱吗?家长又是否能够接受呢?这一连串的疑问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曾从《中国教育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材料,某一调查组“从5所学校随机抽取10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被试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00名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2%。”这样的结果,肯定出乎百名老师意料之外。难道是我们的学生走进了感情的荒漠?对老师的爱没有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吗?联系到与小艺的妈妈的谈话,我真正感觉到了作为老师,对学生要倾注真诚的关爱以及关爱的方式方法的重要性。
其实对于每位学生来说,无论天资如何,教师的关爱都是他们心中的暖阳,它总与关心和鼓励同在,可以促使其上进。所以作为老师,我们真的不应过多地责怪我们的学生,还是好好反省我们自己,我们的要求是不是太过于苛刻?我们的语言是不是存在了太多的规定标准指向性?我们的脾气是不是太急躁?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太简单粗暴?我们会不会把家庭的不如意带到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我们“恨铁不成钢”,我们“爱之深”,然而,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对学生的“责之切”。训斥、挖苦、讽刺等处罚学生的事不是时有发生吗?想想自己,有时面对那些完不成任务的学困生,会不冷静、会急躁、会对孩子大声说话,诸如此类“只给好心,不给好脸”的爱,学生岂能接受?有多少跟小艺一样的孩子,也可能会因我们的简单粗暴而做恶梦?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尊重信任学生,善于理解宽容学生。有人说:“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我还想说,宽容就是平等,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宽容就是理解,学会了理解,你就拥有了宽容,也拥有了爱。那么,让我们试着去理解学生吧!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如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如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如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冰川。
愿每一位教师心中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让真爱浸润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温宿县第二小学843100)
前几天,我遇见了学生小艺的妈妈,与她谈起孩子的近况,开始时,家长欲言又止,可最终还是打开了话匣子。小艺乖巧懂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特别爱劳动,只是学习成绩平平。小艺是在四年级转学到我们学校的,我教她的数学。我每次上课都发现这孩子眼神忧郁,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我找她谈话,仿佛她把心门锁得很紧,不太愿意和我交流;我也找过家长,尝试与家长沟通,但家长也闪烁其词。我终究没能弄明白这孩子为什么不开心,尽管我非常努力,孩子也有点变化,但效果不明显。此事让我一直耿耿于怀,却又无能为力。如今再次遇见小艺的妈妈,职业的责任感驱使我旧话重提,希望通过她知道当时真实的情况。
小艺的妈妈是个很有个性且涵养很高的人。见我的态度非常诚恳,她终于肯对我说实话。我们俩谈的很投机,她边说边流眼泪,我能感觉到谈到这件事情,小艺的妈妈非常伤心。
小艺在三年级的时候,她的数学老师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但教育方法却简单粗暴。有一次小艺忘写数学作业,老师没问明原因,就对着小艺大喊大叫,并且说:“以后教室最后边旮旯里的位置就是你的,罚你写十遍作业!”小艺一再央求老师,自己可以把作业补上,并保证以后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请老师原谅,但老师仍旧对孩子不依不饶。也就是从那时起,恶梦就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孩子的睡梦中,直到现在,这个看上去很坚强的女孩子,想起好多年前的这件事情,还心有余悸。
我想,小艺的妈妈能够把这件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我,大概是想通过我来告诉身边的老师朋友,对于我们的学生,理应多一分关爱,不要再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不该承受的打击。分手时小艺的妈妈感激地说道:“小艺很喜欢你,他经常说“李老师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当我们犯了错时,李老师从不打骂我们,而是讲道理,让我们明辨是非。我们通过李老师知道,犯错并不可怕,只要能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孩子遇到你真是他的福气。”我能感觉出最后一句是小艺妈妈发自肺腑的声音。但对于小艺妈妈的褒奖,我感到有些汗颜,对于一位好老师的定义,一直感觉自己是了然于心的,但通过小艺这件事,显然我做得还很不够,当然小艺三年级的老师就更该反思了。最后,孩子的妈妈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最起码,你没有让孩子做恶梦,我认为这就是好老师啊!”
不让孩子做恶梦,就能称得上是好老师吗?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可谓低的可怜吧,也可能是家长的无奈吧?作为教师的我,却陷于了深思。
以前常有这样的感觉:作为老师,我们每天辛勤工作,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倾注满腔心血,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白天,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晚上,我们读书、备课、改作业;课余,我们苦口婆心地辅导学困生;假日,我们不厌其烦地接打家长电话、家访……这些有目共睹的事实,足以说明了我们老师对学生倾注了无私的爱。但是,与小艺妈妈谈话后,却让我陷入了深思:我们对学生的所有的“爱”,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孩子是否需要这样的爱?抑或这是真的爱吗?家长又是否能够接受呢?这一连串的疑问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曾从《中国教育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材料,某一调查组“从5所学校随机抽取10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被试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00名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2%。”这样的结果,肯定出乎百名老师意料之外。难道是我们的学生走进了感情的荒漠?对老师的爱没有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吗?联系到与小艺的妈妈的谈话,我真正感觉到了作为老师,对学生要倾注真诚的关爱以及关爱的方式方法的重要性。
其实对于每位学生来说,无论天资如何,教师的关爱都是他们心中的暖阳,它总与关心和鼓励同在,可以促使其上进。所以作为老师,我们真的不应过多地责怪我们的学生,还是好好反省我们自己,我们的要求是不是太过于苛刻?我们的语言是不是存在了太多的规定标准指向性?我们的脾气是不是太急躁?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太简单粗暴?我们会不会把家庭的不如意带到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我们“恨铁不成钢”,我们“爱之深”,然而,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对学生的“责之切”。训斥、挖苦、讽刺等处罚学生的事不是时有发生吗?想想自己,有时面对那些完不成任务的学困生,会不冷静、会急躁、会对孩子大声说话,诸如此类“只给好心,不给好脸”的爱,学生岂能接受?有多少跟小艺一样的孩子,也可能会因我们的简单粗暴而做恶梦?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尊重信任学生,善于理解宽容学生。有人说:“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我还想说,宽容就是平等,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宽容就是理解,学会了理解,你就拥有了宽容,也拥有了爱。那么,让我们试着去理解学生吧!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如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如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如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冰川。
愿每一位教师心中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让真爱浸润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温宿县第二小学8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