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巧丽 笔名兰玲。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济南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当代小说》、《辽河》、《博爱》等报刊,部分作品被收入多种文选。出版有散文集《绽放的铃兰》、散文集合集《小树林的月光》。
子卷里的母爱
那个年代对记忆来说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但有些人和事,有些东西是一辈子储存在记忆深处而难以忘怀的。从我记事起,母亲给我们做的可口饭菜和食品数不胜数,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母亲蒸的菠菜子卷。
初春,大地还在沉睡,小草还没有苏醒,菠菜却不畏寒冷,从褐黄色的土里钻出来了,一点点的绿,嫩油油的着实让人看着嘴馋。这时候,我们知道母亲一定会做菠菜子卷给我们吃了。
菠菜对现在的人来说,不算什么好吃的蔬菜。可在我儿时和少年时代,生活条件差,物质生活比较贫乏,蔬菜的种类也少,菠菜就是饭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菜肴。我家孩子多,父亲在外教书,家里全靠母亲一人打理,生活很拮据,平时吃的菜就很少,经常是白水煮面条,馍馍就咸菜,一年四季菜里难得看见点油星点子,更别说吃肉了。母亲就在菜的花样上做文章,尽量调剂出各种各样的吃法,让一家人吃的好一点。菠菜的吃法很多,有菠菜炒豆腐、炒鸡蛋,菠菜凉拌、菠菜汤等,可是豆腐和鸡蛋我们也是难得吃上的,豆腐要买,鸡蛋却是要卖钱的。菠菜又是季节性很强的菜,只在初春的时候最好吃了,天气稍热,它长出长长的梃子就不好吃了。所以,当漫长的冬天过去,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我和姐姐就去自留地转悠,期盼那一地绿色带给我们的喜悦,让我们的胃也换换口味。
菠菜刚露出头,嫩嫩的芽绿油油的实在让人看着嘴馋,我和姐姐急不可耐地拔出来,拿回家,催促母亲做子卷。母亲从盐罐里拿出两个鸡蛋,又在裤兜里掏了掏,掏出一个小红包包,那是母亲自己用碎布做的钱包。母亲数数钱包里的几张钱,再从里面捏出几分来,让我去高进家买块豆腐,姐姐帮她烧火。母亲说,过年到现在还没吃好的哩,今天我们就吃顿好的吧!豆腐鸡蛋粉条,一样不缺!
等我小跑着从高进家买来豆腐,母亲已经把择洗好的菠菜切碎,粉条煮软切好,盛在了盆里。看我买回豆腐,母亲吩咐我把豆腐切成小丁,搅在菜里。姐姐坐在锅灶前添火,母亲把油锅放上,等油热了,拿鸡蛋在锅沿一磕两半,蛋黄蛋清流进锅里。母亲用筷子把鸡蛋搅碎,等熟了,起锅,倒进盛菜的盆里,切上葱末,加入多种调料搅拌均匀。
弄好了这一切,母亲开始和面。母亲把面和的不软不硬,面太硬了包出来的子卷干涩,太软了又容易破碎。母亲把面擀成薄薄的一大张,把调和好的菜端过来,里面撒上食盐,搅匀了,用筷子夹起来放在面皮上,然后掀起面的一边儿,小心翼翼地卷着,卷着,一层皮一层菜地卷起来,卷成一个长圆的筒——子卷的意思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
姐姐已经把蒸锅放到灶上,添好水,开始烧火。母亲将笼布洗湿,轻轻拧去滴水,铺在箅子上,卷好的菜卷切成段,放在箅子上,依次往锅里放。先用箅钩钩起最小的箅子放在锅的半腰,再在锅口放一个,接着放上笼屉,笼屉口放一张箅子;然后再加一层笼屉,再放一张箅子,最后盖上锅盖。母亲把姐姐换下来,她开始烧火蒸,吩咐我们看表,拾掇饭桌,捣蒜。大约15到20分钟,母亲熄了火,盖上灶口的盖子。过一会儿,母亲揭开锅盖,一股热气腾腾,诱人的菜香味顿时就窜满了屋,弟弟妹妹欢呼着从远处跑过来,手也不洗就坐到饭桌前,嚷嚷着要吃子卷,被姐姐呵斥声,洗手去!等一切都准备停当,父亲母亲,我们孩子,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用筷子夹起一大块子卷,蘸上蒜泥醋水,放到嘴里嚼一口,那美味,那清香顿时就溢满心脾,久久不散。
春天的菠菜伴着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我去外地求学,回家的日子少了,姐姐出嫁了,我家的生活也渐渐好起来了,新鲜蔬菜多起来了,母亲的子卷我们渐渐吃不到了。
毕业了,我到外地工作,遇到了现在的先生。他家也在农村,母亲也种菠菜,种下的菠菜让他父亲带到县城,再让他拿给我吃。然而过度的食用菠菜使我大病一场,病好以后我就开始讨厌吃菠菜了。结婚后,我们自己从来不买菠菜吃。但婆婆却总在初春时节让公公给我们送来菠菜,这让我很为难,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已经让我生厌反胃了的菠菜,先生也不太喜欢吃菠菜,只好送给同事吃。
寒假回家的时候,和父母姐妹们聚在一起,自然而然想起了曾经吃过的那些美味,想起那些艰苦却温馨的岁月!母亲笑说我小时候最爱吃子卷了。我说是啊,小时候怎么就觉得菠菜那么好吃,现在可是一点都不爱吃了。母亲说她也有好多年不做子卷了。孩子们都大了,翅膀硬了,离窝了,她也没心思换着花样做吃的了。母亲的话听着有些伤感,一旁的先生捅捅我,悄声问,妈做的子卷真那么好吃啊,让她现在做给咱们吃吧。可现在哪有菠菜?要不,你回去以后给我做吧,我想吃呢。我一想,这也未必不是个好办法,赶到明春起,婆婆送来的菠菜就有办法吃了。于是我向母亲请教子卷的做法。母亲特别高兴,兴致勃勃地给我说了起来,末了还特意嘱咐我,盐要最后放,因为菠菜嫩,水分多,盐放早了会渍出水来,到时候不仅不好做还容易跑味。我一一记下,并许诺,等母亲去我那里小住的时候,我做子卷给她吃,保证和小时候她做给我们吃的一样样的香!
回去以后,我尝试着做母亲曾经给我们吃过的子卷,我想念那个味道,想念那种无忧无虑的开心日子!眼前的菠菜散发着青青的香味,时光仿佛倒流到过去,我和姐姐在地里开心地拔起绿莹莹的菠菜,比赛着跑回家,催促母亲做子卷给我们吃。这样想着,竟驱散了我在心中对菠菜的厌恶和反感。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做的子卷得到了一向吃饭挑剔的先生的赞赏。他认为,在菠菜的众多吃法中,数子卷最好吃了!而我的胃大约也受到了感染,竟然再一次接纳这一久违了的食物了!不过,先生要我勇于创新,比如说是不是在菠菜里再放点他喜欢吃的豆腐干或者煎肉,这样会更好吃了。我笑他不知羞,是个大吃货,他却说民以食为天,吃的好是幸福了自己快乐了他人,不信你打个电话回去,看看妈在做什么。
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可口饭菜,回味着菠菜在我们生活中的诸多波折,想想含辛茹苦了一辈子的母亲,此刻她会在做什么呢。打一个电话回去,是父亲接的,他乐呵呵地告诉我,你妈没空接电话,她正忙着做子卷呢! 父亲和他的葡萄地
葡萄成熟的季节里,我总喜欢买那种叫巨峰的葡萄,这种葡萄个头大,肉多,吃起来甜丝丝的清爽利口,百吃不厌。之所以这么钟情巨峰葡萄,是因为它总让我想起父亲的葡萄地,给我一种甜蜜而亲切的回忆。
父亲是教师,父亲的教师生涯分两个阶段,前半阶段是民办教师。那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民办教师仍是农民,挣的是工分,而且只算半个劳动力。那时,生产队有规定,每家必须出一个全劳力。我和姐弟都还未成年,这全劳力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身上。父亲虽是民办教师,但规定不能在本村的学校教书,所以他常年工作在邻村学校,只要星期天和假期才能回家。平时家中所有的事务都是母亲一人来做,既辛苦又劳累,还常常因为家务事耽误出工。不出工是要扣工分的,再加上女劳力工分少,所以一年下来,父母在农业社所挣的工分就很少了,工分少了,分红自然就少,我家几乎年年是生产队的欠款户。为了让我们的日子好过些,宽裕些,父母总是想办法补贴家用,自留地里种上各种蔬菜,一年四季自给自足;家里养猪,养羊,养鸡,卖了的钱还生产队的欠款,给全家添置衣物等生活用品,偶尔也给孩子们买点肉和零食,打点牙祭。那个时候,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过年有肉吃就是好生活。记得有一年过年我家杀了一口猪,好肉舍不得吃,都卖了,只把猪头留给自家吃,虽然肉少点,但我们也美滋滋地吃了好几天,那年正月是我们家最幸福的日子。
对于母亲的劳累,父亲自然是看在眼里,挂在心上。每到星期六的下午,父亲给孩子们放了学,把学校打扫干净,锁上校门,然后骑上自行车回家。回到家,父亲把车子放下就开始干活了,出圈,拉土,挑水,扫院,烧火,绑笤帚;到自留地锄地,拔草,摘菜,有什么活就干什么活,为的是减轻母亲的负担。父亲的勤劳和才干被左邻右舍看在眼里,夸在嘴里,成了他们学习和看齐的标准。
后来,改革开放,包产到户,日子一天好过一天。我们村人少地多,各家都分到成片成片的地,地到自家,想种什么由自己做主。父亲虽不在农业第一线,却也有远见的目光和智慧的头脑,种麦种棉,种瓜种豆,母亲都和父亲商量,把田地规划出来,再留出菜地。这样一年下来,吃喝有余,零钱充足,桌上的肉蛋增多了,土布衣服被淘汰了,日子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父亲却不能安于现状,因为孩子大了,花销增多了,房子旧了,需要翻新,耕地面积比往年减少了许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意识一天天深入人心,父亲的眼界开阔了,心胸远大了。平时忙于教学的父亲,借外出开会、学习、参观的机会,虚心取经,随时请教,琢磨着如何让土地多吐钱。一次外出,父亲带回了喜悦:栽葡萄!父亲说,目前有一种叫做巨峰葡萄的新品种正在各地全面推广栽种,巨峰葡萄颗粒大,成苗快,本小利大,栽种划得来。父亲还说,现在村里还没人栽种巨峰葡萄,我们先枪手栽种了,到时候就是一笔好收入呢!这样,父亲就成了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父亲的筹划下,我们在地里插上了长长两行的葡萄枝,然后一家人怀着喜悦和期待的心情,一天天地盼着它们长根发芽。培土,除草,浇灌,施肥,整枝,上架,样样活儿都需花费很大精力和时间,父亲和母亲都不惜力气地抢着干。父亲的休息日,也变成了专业技术劳动日。在田间地头,父亲用一些小木料搭起一个窝棚,供田间劳作时家人歇息所用。父亲就常常坐在屋前小凳子上,满怀喜悦地守望着精心护理和经营的葡萄苗、瓜苗,以及各种作物的绿苗。那里,每一珠幼苗、每一颗果实,都饱含了父亲母亲的心血和汗水。葡萄苗的成活率非常的好,几乎扦插的每个枝桠上都长出了嫩嫩的叶子来。嫩绿的叶子在一天天变大,小小的枝桠在一天天窜高。父亲又忙着扯出两条长长的铁丝来,每搁一段用一根木棍固定起来,然后把长大了的葡萄苗用布条或绳子捆在铁丝上,远望去,就像两道碧绿的充满青春活力的青龙匍匐在田间。葡萄苗上架后,渐长渐高,到后来竟窜成一人来高的小树。远望去,碧绿的叶子在微风下挤挤挨挨,翻滚涌动,犹如泛着青翠的波浪,此起彼伏,构成一道绿色的海洋。
当葡萄树宽大的叶子下面点缀出一嘟噜一嘟噜绿色的小颗粒时,父亲的心血与汗水变成了喜人的硕果,全家人沉浸在欢欣笑语中。邻居们羡慕的眼光无不饱含着赞赏,淘气的孩子摘一颗还泛着青色的小葡萄,尝一尝,酸涩得直吐舌,父亲看见了,忙不迭让孩子赶快吐了,说现在还不能吃呢,眼中却泼洒着甜蜜的味道。等葡萄成熟了,我们从树上摘下来,洗干净了,放入口中,轻轻一吮,滑溜溜冰凉凉的果肉滋润着舌尖,顿觉满嘴的馨香要溢出来似的,好吃极了。
葡萄成熟的季节,父亲又有了新的目标。根据相关政策,民办教师可以通过参加考试来转正,达到一定年限的就可以免试。父亲因为记错了年限,教龄少算了两年,结果和要求免试的条件相差了一年。怎么办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父亲的性格是倔强的,他不会就这么轻易认输!那是1992年,已经50出头的父亲,拿出年轻时求学上进的劲头,投入到紧张的迎考中。从此,田间地头的小屋门前,碧绿茂盛的葡萄架旁,不时出现父亲伏案学习的身影,已生华发的父亲戴着一副浅边的近视镜,坐在小屋门前的一张自制小桌旁,桌上放满了各种学习必用的课本和教参,以及演算本。父亲拿着笔,专心致志地演算着一道道习题,或者神情专注地背记着一篇篇古文,有不懂的地方常常要问到我这个曾是他学生的女儿。望着父亲,我心里一阵发酸,父亲已不再年轻了!额头细细的皱纹一道道历数着勤奋和艰辛,两鬓苍发道出岁月蹉跎人生无奈啊!父亲身上似乎散发着无穷的力量,支撑着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人生的真谛!风中的葡萄藤欢唱着雀跃着,像枝头快活的小鸟在歌唱。宽大的绿叶微微摇摆着,像蒲扇一样为父亲除去躁热和疲劳。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取得了公办教师的资格。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值得书写的一笔!
如今,父亲的葡萄地早已不复存在,但葡萄的香醇留给我们的快乐和喜悦却一直甜在嘴角,美在心头……
子卷里的母爱
那个年代对记忆来说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但有些人和事,有些东西是一辈子储存在记忆深处而难以忘怀的。从我记事起,母亲给我们做的可口饭菜和食品数不胜数,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母亲蒸的菠菜子卷。
初春,大地还在沉睡,小草还没有苏醒,菠菜却不畏寒冷,从褐黄色的土里钻出来了,一点点的绿,嫩油油的着实让人看着嘴馋。这时候,我们知道母亲一定会做菠菜子卷给我们吃了。
菠菜对现在的人来说,不算什么好吃的蔬菜。可在我儿时和少年时代,生活条件差,物质生活比较贫乏,蔬菜的种类也少,菠菜就是饭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菜肴。我家孩子多,父亲在外教书,家里全靠母亲一人打理,生活很拮据,平时吃的菜就很少,经常是白水煮面条,馍馍就咸菜,一年四季菜里难得看见点油星点子,更别说吃肉了。母亲就在菜的花样上做文章,尽量调剂出各种各样的吃法,让一家人吃的好一点。菠菜的吃法很多,有菠菜炒豆腐、炒鸡蛋,菠菜凉拌、菠菜汤等,可是豆腐和鸡蛋我们也是难得吃上的,豆腐要买,鸡蛋却是要卖钱的。菠菜又是季节性很强的菜,只在初春的时候最好吃了,天气稍热,它长出长长的梃子就不好吃了。所以,当漫长的冬天过去,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我和姐姐就去自留地转悠,期盼那一地绿色带给我们的喜悦,让我们的胃也换换口味。
菠菜刚露出头,嫩嫩的芽绿油油的实在让人看着嘴馋,我和姐姐急不可耐地拔出来,拿回家,催促母亲做子卷。母亲从盐罐里拿出两个鸡蛋,又在裤兜里掏了掏,掏出一个小红包包,那是母亲自己用碎布做的钱包。母亲数数钱包里的几张钱,再从里面捏出几分来,让我去高进家买块豆腐,姐姐帮她烧火。母亲说,过年到现在还没吃好的哩,今天我们就吃顿好的吧!豆腐鸡蛋粉条,一样不缺!
等我小跑着从高进家买来豆腐,母亲已经把择洗好的菠菜切碎,粉条煮软切好,盛在了盆里。看我买回豆腐,母亲吩咐我把豆腐切成小丁,搅在菜里。姐姐坐在锅灶前添火,母亲把油锅放上,等油热了,拿鸡蛋在锅沿一磕两半,蛋黄蛋清流进锅里。母亲用筷子把鸡蛋搅碎,等熟了,起锅,倒进盛菜的盆里,切上葱末,加入多种调料搅拌均匀。
弄好了这一切,母亲开始和面。母亲把面和的不软不硬,面太硬了包出来的子卷干涩,太软了又容易破碎。母亲把面擀成薄薄的一大张,把调和好的菜端过来,里面撒上食盐,搅匀了,用筷子夹起来放在面皮上,然后掀起面的一边儿,小心翼翼地卷着,卷着,一层皮一层菜地卷起来,卷成一个长圆的筒——子卷的意思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
姐姐已经把蒸锅放到灶上,添好水,开始烧火。母亲将笼布洗湿,轻轻拧去滴水,铺在箅子上,卷好的菜卷切成段,放在箅子上,依次往锅里放。先用箅钩钩起最小的箅子放在锅的半腰,再在锅口放一个,接着放上笼屉,笼屉口放一张箅子;然后再加一层笼屉,再放一张箅子,最后盖上锅盖。母亲把姐姐换下来,她开始烧火蒸,吩咐我们看表,拾掇饭桌,捣蒜。大约15到20分钟,母亲熄了火,盖上灶口的盖子。过一会儿,母亲揭开锅盖,一股热气腾腾,诱人的菜香味顿时就窜满了屋,弟弟妹妹欢呼着从远处跑过来,手也不洗就坐到饭桌前,嚷嚷着要吃子卷,被姐姐呵斥声,洗手去!等一切都准备停当,父亲母亲,我们孩子,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用筷子夹起一大块子卷,蘸上蒜泥醋水,放到嘴里嚼一口,那美味,那清香顿时就溢满心脾,久久不散。
春天的菠菜伴着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我去外地求学,回家的日子少了,姐姐出嫁了,我家的生活也渐渐好起来了,新鲜蔬菜多起来了,母亲的子卷我们渐渐吃不到了。
毕业了,我到外地工作,遇到了现在的先生。他家也在农村,母亲也种菠菜,种下的菠菜让他父亲带到县城,再让他拿给我吃。然而过度的食用菠菜使我大病一场,病好以后我就开始讨厌吃菠菜了。结婚后,我们自己从来不买菠菜吃。但婆婆却总在初春时节让公公给我们送来菠菜,这让我很为难,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已经让我生厌反胃了的菠菜,先生也不太喜欢吃菠菜,只好送给同事吃。
寒假回家的时候,和父母姐妹们聚在一起,自然而然想起了曾经吃过的那些美味,想起那些艰苦却温馨的岁月!母亲笑说我小时候最爱吃子卷了。我说是啊,小时候怎么就觉得菠菜那么好吃,现在可是一点都不爱吃了。母亲说她也有好多年不做子卷了。孩子们都大了,翅膀硬了,离窝了,她也没心思换着花样做吃的了。母亲的话听着有些伤感,一旁的先生捅捅我,悄声问,妈做的子卷真那么好吃啊,让她现在做给咱们吃吧。可现在哪有菠菜?要不,你回去以后给我做吧,我想吃呢。我一想,这也未必不是个好办法,赶到明春起,婆婆送来的菠菜就有办法吃了。于是我向母亲请教子卷的做法。母亲特别高兴,兴致勃勃地给我说了起来,末了还特意嘱咐我,盐要最后放,因为菠菜嫩,水分多,盐放早了会渍出水来,到时候不仅不好做还容易跑味。我一一记下,并许诺,等母亲去我那里小住的时候,我做子卷给她吃,保证和小时候她做给我们吃的一样样的香!
回去以后,我尝试着做母亲曾经给我们吃过的子卷,我想念那个味道,想念那种无忧无虑的开心日子!眼前的菠菜散发着青青的香味,时光仿佛倒流到过去,我和姐姐在地里开心地拔起绿莹莹的菠菜,比赛着跑回家,催促母亲做子卷给我们吃。这样想着,竟驱散了我在心中对菠菜的厌恶和反感。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做的子卷得到了一向吃饭挑剔的先生的赞赏。他认为,在菠菜的众多吃法中,数子卷最好吃了!而我的胃大约也受到了感染,竟然再一次接纳这一久违了的食物了!不过,先生要我勇于创新,比如说是不是在菠菜里再放点他喜欢吃的豆腐干或者煎肉,这样会更好吃了。我笑他不知羞,是个大吃货,他却说民以食为天,吃的好是幸福了自己快乐了他人,不信你打个电话回去,看看妈在做什么。
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可口饭菜,回味着菠菜在我们生活中的诸多波折,想想含辛茹苦了一辈子的母亲,此刻她会在做什么呢。打一个电话回去,是父亲接的,他乐呵呵地告诉我,你妈没空接电话,她正忙着做子卷呢! 父亲和他的葡萄地
葡萄成熟的季节里,我总喜欢买那种叫巨峰的葡萄,这种葡萄个头大,肉多,吃起来甜丝丝的清爽利口,百吃不厌。之所以这么钟情巨峰葡萄,是因为它总让我想起父亲的葡萄地,给我一种甜蜜而亲切的回忆。
父亲是教师,父亲的教师生涯分两个阶段,前半阶段是民办教师。那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民办教师仍是农民,挣的是工分,而且只算半个劳动力。那时,生产队有规定,每家必须出一个全劳力。我和姐弟都还未成年,这全劳力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身上。父亲虽是民办教师,但规定不能在本村的学校教书,所以他常年工作在邻村学校,只要星期天和假期才能回家。平时家中所有的事务都是母亲一人来做,既辛苦又劳累,还常常因为家务事耽误出工。不出工是要扣工分的,再加上女劳力工分少,所以一年下来,父母在农业社所挣的工分就很少了,工分少了,分红自然就少,我家几乎年年是生产队的欠款户。为了让我们的日子好过些,宽裕些,父母总是想办法补贴家用,自留地里种上各种蔬菜,一年四季自给自足;家里养猪,养羊,养鸡,卖了的钱还生产队的欠款,给全家添置衣物等生活用品,偶尔也给孩子们买点肉和零食,打点牙祭。那个时候,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过年有肉吃就是好生活。记得有一年过年我家杀了一口猪,好肉舍不得吃,都卖了,只把猪头留给自家吃,虽然肉少点,但我们也美滋滋地吃了好几天,那年正月是我们家最幸福的日子。
对于母亲的劳累,父亲自然是看在眼里,挂在心上。每到星期六的下午,父亲给孩子们放了学,把学校打扫干净,锁上校门,然后骑上自行车回家。回到家,父亲把车子放下就开始干活了,出圈,拉土,挑水,扫院,烧火,绑笤帚;到自留地锄地,拔草,摘菜,有什么活就干什么活,为的是减轻母亲的负担。父亲的勤劳和才干被左邻右舍看在眼里,夸在嘴里,成了他们学习和看齐的标准。
后来,改革开放,包产到户,日子一天好过一天。我们村人少地多,各家都分到成片成片的地,地到自家,想种什么由自己做主。父亲虽不在农业第一线,却也有远见的目光和智慧的头脑,种麦种棉,种瓜种豆,母亲都和父亲商量,把田地规划出来,再留出菜地。这样一年下来,吃喝有余,零钱充足,桌上的肉蛋增多了,土布衣服被淘汰了,日子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父亲却不能安于现状,因为孩子大了,花销增多了,房子旧了,需要翻新,耕地面积比往年减少了许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意识一天天深入人心,父亲的眼界开阔了,心胸远大了。平时忙于教学的父亲,借外出开会、学习、参观的机会,虚心取经,随时请教,琢磨着如何让土地多吐钱。一次外出,父亲带回了喜悦:栽葡萄!父亲说,目前有一种叫做巨峰葡萄的新品种正在各地全面推广栽种,巨峰葡萄颗粒大,成苗快,本小利大,栽种划得来。父亲还说,现在村里还没人栽种巨峰葡萄,我们先枪手栽种了,到时候就是一笔好收入呢!这样,父亲就成了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父亲的筹划下,我们在地里插上了长长两行的葡萄枝,然后一家人怀着喜悦和期待的心情,一天天地盼着它们长根发芽。培土,除草,浇灌,施肥,整枝,上架,样样活儿都需花费很大精力和时间,父亲和母亲都不惜力气地抢着干。父亲的休息日,也变成了专业技术劳动日。在田间地头,父亲用一些小木料搭起一个窝棚,供田间劳作时家人歇息所用。父亲就常常坐在屋前小凳子上,满怀喜悦地守望着精心护理和经营的葡萄苗、瓜苗,以及各种作物的绿苗。那里,每一珠幼苗、每一颗果实,都饱含了父亲母亲的心血和汗水。葡萄苗的成活率非常的好,几乎扦插的每个枝桠上都长出了嫩嫩的叶子来。嫩绿的叶子在一天天变大,小小的枝桠在一天天窜高。父亲又忙着扯出两条长长的铁丝来,每搁一段用一根木棍固定起来,然后把长大了的葡萄苗用布条或绳子捆在铁丝上,远望去,就像两道碧绿的充满青春活力的青龙匍匐在田间。葡萄苗上架后,渐长渐高,到后来竟窜成一人来高的小树。远望去,碧绿的叶子在微风下挤挤挨挨,翻滚涌动,犹如泛着青翠的波浪,此起彼伏,构成一道绿色的海洋。
当葡萄树宽大的叶子下面点缀出一嘟噜一嘟噜绿色的小颗粒时,父亲的心血与汗水变成了喜人的硕果,全家人沉浸在欢欣笑语中。邻居们羡慕的眼光无不饱含着赞赏,淘气的孩子摘一颗还泛着青色的小葡萄,尝一尝,酸涩得直吐舌,父亲看见了,忙不迭让孩子赶快吐了,说现在还不能吃呢,眼中却泼洒着甜蜜的味道。等葡萄成熟了,我们从树上摘下来,洗干净了,放入口中,轻轻一吮,滑溜溜冰凉凉的果肉滋润着舌尖,顿觉满嘴的馨香要溢出来似的,好吃极了。
葡萄成熟的季节,父亲又有了新的目标。根据相关政策,民办教师可以通过参加考试来转正,达到一定年限的就可以免试。父亲因为记错了年限,教龄少算了两年,结果和要求免试的条件相差了一年。怎么办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父亲的性格是倔强的,他不会就这么轻易认输!那是1992年,已经50出头的父亲,拿出年轻时求学上进的劲头,投入到紧张的迎考中。从此,田间地头的小屋门前,碧绿茂盛的葡萄架旁,不时出现父亲伏案学习的身影,已生华发的父亲戴着一副浅边的近视镜,坐在小屋门前的一张自制小桌旁,桌上放满了各种学习必用的课本和教参,以及演算本。父亲拿着笔,专心致志地演算着一道道习题,或者神情专注地背记着一篇篇古文,有不懂的地方常常要问到我这个曾是他学生的女儿。望着父亲,我心里一阵发酸,父亲已不再年轻了!额头细细的皱纹一道道历数着勤奋和艰辛,两鬓苍发道出岁月蹉跎人生无奈啊!父亲身上似乎散发着无穷的力量,支撑着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人生的真谛!风中的葡萄藤欢唱着雀跃着,像枝头快活的小鸟在歌唱。宽大的绿叶微微摇摆着,像蒲扇一样为父亲除去躁热和疲劳。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取得了公办教师的资格。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值得书写的一笔!
如今,父亲的葡萄地早已不复存在,但葡萄的香醇留给我们的快乐和喜悦却一直甜在嘴角,美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