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200512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特点,提出了在开展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针对课堂教学环节如何有效的实施“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法作了详细的阐述,该教学法将对推进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工学结合 项目驱动 教学改革
  一、“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法简述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预示人类的社会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为满足新世纪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促进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的全方位提高,我们有必要年研究新的教学理论、探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总结教学经验。近些年在对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有益的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的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工学结合、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教学法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显著特点是:1.目标一致:教师的教学设计开展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始终保持一致,即一个中心点;2.项目驱动:基于授课任务,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发挥自主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任务;3.注重实用:项目驱动教学符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用性特点,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及技能。
  概括来说就是,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以教师下达的任务为驱动力,教师根据当前课节的主题内容提出任务,针对所提任务,采用课件讲解和实践操作等形式,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及具体实施方;学生边学边做,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开展项目驱动教学能够充分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每名学生在学期课程结束时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地应用和操作计算机,精通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在开展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精心设计任务,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成一个总任务,再将总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每一节又细分为一个或多个小任务;2.在教学法的运用上,教师使学生树立 “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二、“工学结合、项目驱动”在教师授课环节的应用
  授课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了解所教学生在要讲授的知识体系内,已知了多少,目前掌握状态,其专业需求情况,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能力条件下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结构。教师要把项目任务的整体目标细分为每一个的小项目模块,通过完成一个个的小模块来归纳总结完成总体目标。如:在学习互联网的应用时,可以把这个问题划分为几个模块任务:浏览网页、搜索查找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网络娱乐、上传下载资料、网络购物、BBS论坛、邮件列表等。在学习WORD软件应用时,可以分几个子任务:编辑简单的文档、文档排版、文档美化、文档保存、表格制作及邮件合并等。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边学边做、协作学习,取长补短,协作完成规定任务。法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授课过程中要积极调动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项目成果的展示,多就学生所获得的收获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完善,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拥有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做到平等的、心平气和的分析、探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练习环节是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的重要体现。通过给学生布置上机任务,让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分析设计“小任务”及其解决方法。在上机环节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动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实践教师要活跃上机课的气氛,创造相互协作的氛围,使学生有问题能提问,能交流。教师的作用是深入到每个学生,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上机情况等,上机课后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发动学生互评。
  三、“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对过去的采用普通方法教学的学生和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学生授课情况分别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形式调查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见表1)。
  分析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提高上,40%以上的学生认为很好;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创新能力方面,40%以上的学生认为较好;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上,38%的学生认为较好。通过对课程考核成绩的对比分析来看,实施“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学生成绩优秀率要高出过去普通班级9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的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效果显著。
  四、总结
  实施“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应该掌握的课程内容。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它不仅起到了一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还大大的方便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推进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彬.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年04期
  [2]徐金焕.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03期
  [3]蒋秋英.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 电脑学习, 2010年01期
  作者简介:
  秦春波(1980年4月),女,黑龙江鸡西,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其他文献
信息素养是现代信息社会人们应该普遍具有的自身修养,是在信息认识与敏感度、信息活动的道德与行为、信息获取的能力与水平、信息处理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能力。如何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中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和政府机构普遍重视的问题。
采用不同微乳液体系制备出形貌可控的碳酸钙颗粒,并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碳酸钙前驱体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微乳液体系中分
【摘 要】计算机课程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教学方式中,同样中职学校也会开设计算机课程,相对其它学科,计算机要在其中占到很大比例。计算机课程是中职学生必备的重要课程。?我们要多方面学习和探讨,吸取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课模式,真正意义上从传统中脱颖而出,以学生为本位主体,文章针对当下中职学生计算机技能掌握的情况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状况和信息技术为
目的 探讨以壳聚糖(CS)和聚乙烯醇(PVA)制备的可注射温敏型凝胶作为兔软骨细胞生长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将壳聚糖和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制成温敏型凝胶,取第三代软骨细胞接种于凝
目的 构建Bag-1短发卡RNA(shRNA)干扰载体并通过内源性筛靶实验检测Bag-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筛选出最佳的干扰靶序列.方法 应用干扰技术构建Bag-1 shRNA干扰载体,在细胞转染预实验中将构建好的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转染Lovo细胞,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来判断转染的效率,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ag-1在LoVo细胞中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从2013年10月开始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现对近期的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资料和方法 本组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7.67 ±4.18)岁.均为中、下胸段食管癌.术前胃镜活检病理明确为食管癌,食管造影和增强CT评价肿瘤可R0切除,食管旁、胃周无明显肿大淋巴结(直径<1 cm),无手术禁忌证.全腔镜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分两个阶段进行。
期刊
【摘 要】教育模式,教育理论的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向工作的重点,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延长任务实例,激发学生职业教育个性学习的积极思维习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要求,探索的精神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任务驱动 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现代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
目的 探讨外源性人类真核延伸因子(EEF)1A2基因导入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后.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方法应用腺病毒载体将EEF1A2基因导入人胰腺癌SW1990细胞中,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细胞粘附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运动、侵袭、转移及粘附能力的改变.结果Ad5/F35-EEF1A2转染后继续培养48 h的SW1990细胞,可见预期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实验组24h后细胞迁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我国的中职中专院校是教育部开设的专门应对中考落榜考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学校。近几年来,随着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PS技术成为热门专业。本文以中职的PS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具体探讨目前我国中职中专PS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职中专 PS课程 教学 现状 措
羊水干细胞(AFSCs)是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1-2].分别收集了孕中期产前检查结果胎儿为正常及异常的羊水,培养并观察其中是否存在干细胞,并比较培养后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一、材料和方法标本来源于18例行产前检查后的孕中期(孕16~ 26周)孕妇的羊水,其中胎儿检查为正常的羊水(Z组)10例,检查为畸形的羊水(J组)5例,检查为死胎的羊水(S组)3例.取标本前均征得孕妇本人同意,研究获得徐州医学院附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