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黄岩溪流域山洪灾害防御现状、成因,结合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提出适合的防御措施。
关键词:山洪灾害;成因;防御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ense status quo of the Huangyan River basin flood disasters and caus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 disasters occur, the appropriate defensive measures.Key words: flood disasters; causes; defens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 言
“中国蜜橘之乡”──黄岩,位于浙江黄金海岸线中部,但经常遭受台风袭击,黄岩溪是黄岩母亲河── 永宁江的发源地,做好黄岩溪流域山洪灾害预防减灾工作,有效防御山洪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黄岩溪流域两岸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为重要。
一、黄岩溪流域概况
黄岩溪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境内,是黄岩的母亲河——永宁江的发源地。黄岩溪地势西高东低,流域面积100km2,主流自大寺基至永宁溪全长26.8km,上 游河宽20~40m,下游河宽70~90m,为典型山溪性河道。主要支流有大溪坑、龙潭坑、栗树坑、黄坦溪、乌丝坑、干坑溪、洋头溪等。
二、历史主要山洪灾害
黄岩溪流域内据不完全统计和当地村民回忆,历史上发生的主要的山洪灾害有:
(1)1990年、1992年、1997年、2002年四年遭受较大的洪灾,尤以2002年16号“森拉克”台风影响最大,损失299.08万元。
(2)2004年遭受7号强热带风暴“蒲公英”、14号台风“云娜”、18号台风“艾利”、21号热带风暴“海马”共4次热带风暴和台风的严重影响和袭击,台风、洪涝灾害破历史记录。其中14号台风“云娜”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
(3)2005年7~10月连续遭受5号“海棠”、9号“麦莎”、13号“泰利”、15号“卡努”、19号“龙王”共5个强台风袭击。其中“海棠”过程雨量达到657mm,“麦莎”降雨量达到339mm,“卡努”最大风速创历史记录。连续受灾造成严重损失。
三、流域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一)、现状非工程措施
本流域为山洪易发地段,几乎每年遭受台风袭击,虽然流域涉及的乡、镇政府也组织编制了全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用来指导全乡(镇)的防洪工作,但无预警预报设施系统,加之对山洪灾害没有定量判别标准,山洪灾害预见性较差,防御难度较大。同时,乡镇政府也曾多次对黄岩溪两岸人民群众进行防洪知识普及宣传,但老百姓防灾意识淡薄,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现状工程措施
(1) 主要水库工程
黄岩溪流域内现有山塘水库一座,为黄坦水库,水库集雨面积4.29平方公里,库容5.15万立方米。
(2) 堤防工程
流域内防洪堤大多数河段多为天然岸坡或简易干砌石护岸,堤身薄弱,抗冲能力差。防洪堤经过多年的运行,且年久失修,大部分遭受过台风的侵袭损坏,抗御洪水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
(3) 堰坝工程
流域内现有拦水堰25处,分布在黄岩溪各干支流上,堰高0.8~1.5m不等,堰长30~90m不等。其中一条为橡皮坝,位于大溪村,主要拦蓄水量供电站发电。其余主要用于消能或灌溉引水。
(4) 存在问题
流域内现有防洪堤及护岸因资金及交通等原因,大都未按标准修建,防洪能力差。流域內一些村民安全意识薄弱,侵占河床建房现象时有发生。防御山洪灾害的工程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流域山洪灾害成因
(1)暴雨集中,降雨量大
该流域为我省浙东地区暴雨中心之一,每年夏秋季节都要受台风侵袭,台风雨往往雨量集中,强度大,来势迅猛,而流域上游洪水汇流时间短,并携带大量泥石,破坏性很大;而流域中下游地段则进入河谷盆地,地势趋于平坦,洪水流速较缓慢,经过多条支流汇集后,洪水量往往大增,下泄不及时便会殃及两岸村庄及农田安全。
(2)山高坡陡,山谷狭长,山洪暴发来势快,陡涨陡落。
(3)河道过流能力不足。
(4)堤防标准低,大多数河段多为天然岸坡、土堤或简易干砌石护岸,堤身薄弱,抗冲能力差。
(5)局部河段有占河建房现象。
(6)人类活动
在五、六十年代,由于农民防治山洪灾害意识淡薄,流域山区森林曾被大量砍伐破坏,造成山洪灾害频发。近几年,流域内农民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毁林开发农业,不合理的砍代和耕作方式引起较大水土流失。
(7)地形地质、水文气象
流域内部分山区山体土层单薄,土壤贫瘠、疏松,地质构造条件不利于植被生长,森林涵养水土能力弱;山区地势陡,稳定性差,受到强降雨短历时暴雨时,容易引起山体疏松,而导致水土流失及泥石流、滑坡的产生。
五、山洪灾害特点
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破坏力大等特点,危害很大。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人员伤亡,毁坏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等,甚至可能导致水坝、山塘溃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对实例调查分析,本流域山洪及泥石流灾害具有以下特性:
(1)季节性汛期4~10月,特别是主汛期7~10月,是山洪灾害多发期,期间可能发生多次山洪灾害,具有季节性强、频率高的特征。
(2)突发性山丘区小流域面积和河道调蓄能力小,河道坡降大,流程短,洪水持续时间较短,但水位涨幅大,洪峰流量大,洪水过程呈尖瘦峰型。降雨产流迅速,一般只有数小时,产流到出现洪峰流量往往也只有十几小时,其洪水特征是陡涨陡落,最大洪峰模数达到平时洪峰模数的几倍至十几倍。由于激发山洪的暴雨具有突发性,导致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山洪暴发历时很短,成灾迅速,在山洪过境瞬间造成巨大损失。
(3)易发性由于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预警预报设施不完善,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洪灾损失。加之对山洪灾害的规律性研究不够,没有定量判别标准,以往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操作性不强,山洪灾害预见性较差,防御难度较大。另外,山区群众习惯依山傍水建设家园,也容易产生山洪灾害。
六、山洪灾害的防御措施
山洪灾害防御措施主要有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
搞好政策、制度及体系的建设
政府要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机构,落实防灾责任制体系,加强领导,组织部署检查与督查,搞好群防群治,完善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体系,履行各自职责,做好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
建立和完善监测与预警系统
加强防汛的信息化建设,综合运用雨情、水情预报信息,进行科学调度,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对各类监测数据的整合、查询、分析,从而提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效率,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是山洪灾害防御重要的非工程措施,是现在科技发展的重要体现。
加大宣传、普及防灾知识
加大宣传山洪灾害的相关常识和防御山洪灾害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和意识,让群众用科学实用的防洪知识来避灾、救灾。群众有了自我防护意识,了解了山洪形成的原因,了解了山洪的特征,就会提高警觉性。
加强流域治理和管理
做好黄岩溪小流域治理的规划,加强重点区域的防洪工程建设,搞好水毁工程修复,加大对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对可以治理的地质灾害点采取开挖、削坡、固脚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对一些极容易引发山洪灾害的安全隐患点和屋顶山塘,落实专职巡查管理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尽最大的努力降低山洪灾害的发生。
规范工程和水土保持建设
规范山区建设,避免因筑路、挖渠等活动影响山体稳定,人为造成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加强山区人民居住点建设管理,避免把房屋修建在山洪灾害易发区、沿溪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在山洪灾害易发区要坚决制止毁林开发和陡坡开发,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山洪灾害诱发因素。
关键词:山洪灾害;成因;防御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ense status quo of the Huangyan River basin flood disasters and caus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 disasters occur, the appropriate defensive measures.Key words: flood disasters; causes; defens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 言
“中国蜜橘之乡”──黄岩,位于浙江黄金海岸线中部,但经常遭受台风袭击,黄岩溪是黄岩母亲河── 永宁江的发源地,做好黄岩溪流域山洪灾害预防减灾工作,有效防御山洪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黄岩溪流域两岸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为重要。
一、黄岩溪流域概况
黄岩溪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境内,是黄岩的母亲河——永宁江的发源地。黄岩溪地势西高东低,流域面积100km2,主流自大寺基至永宁溪全长26.8km,上 游河宽20~40m,下游河宽70~90m,为典型山溪性河道。主要支流有大溪坑、龙潭坑、栗树坑、黄坦溪、乌丝坑、干坑溪、洋头溪等。
二、历史主要山洪灾害
黄岩溪流域内据不完全统计和当地村民回忆,历史上发生的主要的山洪灾害有:
(1)1990年、1992年、1997年、2002年四年遭受较大的洪灾,尤以2002年16号“森拉克”台风影响最大,损失299.08万元。
(2)2004年遭受7号强热带风暴“蒲公英”、14号台风“云娜”、18号台风“艾利”、21号热带风暴“海马”共4次热带风暴和台风的严重影响和袭击,台风、洪涝灾害破历史记录。其中14号台风“云娜”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
(3)2005年7~10月连续遭受5号“海棠”、9号“麦莎”、13号“泰利”、15号“卡努”、19号“龙王”共5个强台风袭击。其中“海棠”过程雨量达到657mm,“麦莎”降雨量达到339mm,“卡努”最大风速创历史记录。连续受灾造成严重损失。
三、流域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一)、现状非工程措施
本流域为山洪易发地段,几乎每年遭受台风袭击,虽然流域涉及的乡、镇政府也组织编制了全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用来指导全乡(镇)的防洪工作,但无预警预报设施系统,加之对山洪灾害没有定量判别标准,山洪灾害预见性较差,防御难度较大。同时,乡镇政府也曾多次对黄岩溪两岸人民群众进行防洪知识普及宣传,但老百姓防灾意识淡薄,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现状工程措施
(1) 主要水库工程
黄岩溪流域内现有山塘水库一座,为黄坦水库,水库集雨面积4.29平方公里,库容5.15万立方米。
(2) 堤防工程
流域内防洪堤大多数河段多为天然岸坡或简易干砌石护岸,堤身薄弱,抗冲能力差。防洪堤经过多年的运行,且年久失修,大部分遭受过台风的侵袭损坏,抗御洪水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
(3) 堰坝工程
流域内现有拦水堰25处,分布在黄岩溪各干支流上,堰高0.8~1.5m不等,堰长30~90m不等。其中一条为橡皮坝,位于大溪村,主要拦蓄水量供电站发电。其余主要用于消能或灌溉引水。
(4) 存在问题
流域内现有防洪堤及护岸因资金及交通等原因,大都未按标准修建,防洪能力差。流域內一些村民安全意识薄弱,侵占河床建房现象时有发生。防御山洪灾害的工程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流域山洪灾害成因
(1)暴雨集中,降雨量大
该流域为我省浙东地区暴雨中心之一,每年夏秋季节都要受台风侵袭,台风雨往往雨量集中,强度大,来势迅猛,而流域上游洪水汇流时间短,并携带大量泥石,破坏性很大;而流域中下游地段则进入河谷盆地,地势趋于平坦,洪水流速较缓慢,经过多条支流汇集后,洪水量往往大增,下泄不及时便会殃及两岸村庄及农田安全。
(2)山高坡陡,山谷狭长,山洪暴发来势快,陡涨陡落。
(3)河道过流能力不足。
(4)堤防标准低,大多数河段多为天然岸坡、土堤或简易干砌石护岸,堤身薄弱,抗冲能力差。
(5)局部河段有占河建房现象。
(6)人类活动
在五、六十年代,由于农民防治山洪灾害意识淡薄,流域山区森林曾被大量砍伐破坏,造成山洪灾害频发。近几年,流域内农民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毁林开发农业,不合理的砍代和耕作方式引起较大水土流失。
(7)地形地质、水文气象
流域内部分山区山体土层单薄,土壤贫瘠、疏松,地质构造条件不利于植被生长,森林涵养水土能力弱;山区地势陡,稳定性差,受到强降雨短历时暴雨时,容易引起山体疏松,而导致水土流失及泥石流、滑坡的产生。
五、山洪灾害特点
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破坏力大等特点,危害很大。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人员伤亡,毁坏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等,甚至可能导致水坝、山塘溃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对实例调查分析,本流域山洪及泥石流灾害具有以下特性:
(1)季节性汛期4~10月,特别是主汛期7~10月,是山洪灾害多发期,期间可能发生多次山洪灾害,具有季节性强、频率高的特征。
(2)突发性山丘区小流域面积和河道调蓄能力小,河道坡降大,流程短,洪水持续时间较短,但水位涨幅大,洪峰流量大,洪水过程呈尖瘦峰型。降雨产流迅速,一般只有数小时,产流到出现洪峰流量往往也只有十几小时,其洪水特征是陡涨陡落,最大洪峰模数达到平时洪峰模数的几倍至十几倍。由于激发山洪的暴雨具有突发性,导致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山洪暴发历时很短,成灾迅速,在山洪过境瞬间造成巨大损失。
(3)易发性由于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预警预报设施不完善,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洪灾损失。加之对山洪灾害的规律性研究不够,没有定量判别标准,以往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操作性不强,山洪灾害预见性较差,防御难度较大。另外,山区群众习惯依山傍水建设家园,也容易产生山洪灾害。
六、山洪灾害的防御措施
山洪灾害防御措施主要有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
搞好政策、制度及体系的建设
政府要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机构,落实防灾责任制体系,加强领导,组织部署检查与督查,搞好群防群治,完善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体系,履行各自职责,做好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
建立和完善监测与预警系统
加强防汛的信息化建设,综合运用雨情、水情预报信息,进行科学调度,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对各类监测数据的整合、查询、分析,从而提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效率,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是山洪灾害防御重要的非工程措施,是现在科技发展的重要体现。
加大宣传、普及防灾知识
加大宣传山洪灾害的相关常识和防御山洪灾害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和意识,让群众用科学实用的防洪知识来避灾、救灾。群众有了自我防护意识,了解了山洪形成的原因,了解了山洪的特征,就会提高警觉性。
加强流域治理和管理
做好黄岩溪小流域治理的规划,加强重点区域的防洪工程建设,搞好水毁工程修复,加大对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对可以治理的地质灾害点采取开挖、削坡、固脚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对一些极容易引发山洪灾害的安全隐患点和屋顶山塘,落实专职巡查管理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尽最大的努力降低山洪灾害的发生。
规范工程和水土保持建设
规范山区建设,避免因筑路、挖渠等活动影响山体稳定,人为造成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加强山区人民居住点建设管理,避免把房屋修建在山洪灾害易发区、沿溪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在山洪灾害易发区要坚决制止毁林开发和陡坡开发,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山洪灾害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