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奥桑

来源 :新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zh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介】1967年生于巴黎,被誉为法国影坛最耀目的一颗导演新星,1990年代就读法国最著名的电影学院LaFEMIS导演系,开始导演生涯,1996年凭短片[真话还是胆量]赢得法国影评人大奖开始,此后的作品在法国国内引起注视,2002的[八个女人]和2003年的[游泳池]都在欧洲各大影展上得到肯定,正式成为法国电影年轻力量的代表人物。
  
  慵懒游戏
  
  【评述】
  奥桑曾自称为“法斯宾德”的传人,但与法斯宾德的电影相比,他的电影少了几分黑色冷酷,多了一些黑色幽默,早期的奥桑喜欢拍短小精悍的作品,还在电影学院上学的时候他就迷上了拍短片,去年出过一张[X2000]的DVD,结集了他的多部早期短片,[实话还是胆量]讲述四个未成年少年之前大胆的性试探,[极乐死亡]亮出了同性恋的底牌和父子关系的隐晦冲突,[就寝故事]串烧起了多种多样不分美丑的睡前趣事……这些短片大多情节简单,并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境界,但截取生活中有趣的亮点、戏谑气质十足,有大胆的“性描写”但内容干净,显示了一个电影新手洋溢的才华和独特的天分。这样的风格一直延续到他的长片里出现一种转折,[失魂家族]向正常的家庭关系挑衅,只是由于一只老鼠的进放,让看似正常并且充满爱心的家庭走向崩溃的边缘,每个人的关系都非常病态紧张,只有一脸漠然的父亲好像身在事外,最后他开枪杀死了自己,影片的结尾充满了怪诞的味道,一家人去墓地给他献花,看起来依然相亲相爱,嘲讽的味道被活活的生吞了进去,令人不寒而栗的电影海报则显示了奥桑锐利的电影风格。接下来的[挑逗性谋杀]站在一个言此及彼的角度表现隐晦的同性恋情结,整部影片有一个比较紧凑的情节,一对因杀人离家出走的男女学生,被一个住在森林里的怪人囚禁,故事的表面与作者的意途似乎是两回事,但他又将两者奇妙的装在了一个故事里,将似有似无的游戏玩得非常熟练。模糊、冲淡、言不由衷、神不守舍是奥桑电影的一贯表情。在[沙之下]与同年出品的短片[看海]中你可以看到唯美与诡异之间的神秘主义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对电影风格的突出,大量的空镜头突出了环境的和谐自然,但故事情节却刚好相反,往往突然得让人措手不及而又莫名奇妙,在一丝不祥的笼罩中生命失去分量,变得很轻,淡淡的缺失感蔓延在整部影片的气氛中。
  [八个女人]回复了[失魂家族]里的戏剧冲突与黑色味道,在这部网罗法国老中青美女演员的电影里,你可以看到三四十年代老式电影里才有的华美之风,奥桑就像一个宠儿一样,站在幕后指挥着一场闹腾腾的女人悲喜剧,各种各样的女人又都像花一样被他种植在电影园地里,开放出不同的芬芳。这部影片让奥桑在国际影坛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欧洲,它大受欢迎,在法国,它成为当年票房最好的电影。[游泳池]是奥桑最新的电影,讲述一个畅销小说家遇到了创作瓶颈,来到出版商位于普罗旺斯的假日别墅写作而产生的一系列充满幻想。用一种温和的口吻对道德心理的进行挑逗和玩笑是电影的意图所在。多种元素的融合,是他电影的特点,善于用悬疑增加故事的可看性是他一贯所坚持的,因为生活就是悬念,而电影更是如此。
  一直游离在各种类型之外,但又试图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电影语言,在奥桑的电影里你能感觉到一种后现代式的拼贴,你或许可以在他的电影里发现法斯宾德的戏剧感,波兰斯基的惊悚感和希区柯克的悬念感,或者还有布烈松的形式感,甚至布努埃尔的超现实主义,但这些影子却只是成为一种模仿与反模仿之间的文本游戏,使得影片的味道在自然与刻意之间摇摆不定,你无从将他归于某一种单一的类型,他努力去追求一种“标准之外的标准”,但不足之处在于电影主题总是不可避免地流于轻薄,有失分量,而这样一种电影状态,也许可以代表欧洲电影的瓶颈所在。但好在奥桑一直善于讨巧,不曾丢失电影的娱乐性,就像一只富人家的猫,再怎么漠然耍酷,但那一丝不怀好意的献媚是本能的本事。总是有个漂亮的外壳,表示他虽然自恋并且自负,却毫不放弃与人谈情说爱的机会,并且暗底在里将自弹自唱的把戏玩得心醉神摇。
  三分玩世不恭的态度,三分中产阶级的品味,三分轻松运用电影技巧的天赋,这就是奥桑,只是还差一分精神之重量,因此总是缺少些能真正触动人心的力量,不过对于慵懒得不可救药的法国人来说,却总是带着一种细腻的小刺激,正因为小,模糊,而且隐晦,所以更贴近真实。
  
  【主要作品年表】
  
  2003 [游泳池]Swimming Pool
  2002 [八个女人]8 Women
  2001 [沙之下]Under the Sand
  1999 [干柴烈火]Water Drops on Burning Rocks
   [挑逗性谋杀]Criminal Lovers
  1998 [失魂家族]Sitcom
其他文献
如果说,人类的文艺史究其本质是一部人类的心灵痛苦史,那么受难的基督则是一个永恒的原型。受难的惨烈,基督的义无反顾,令米开朗琪罗、丢勒、高更、毕加索心驰神往,是贝多芬度过人生危机后的第一部作品的灵感,是安德列·塔可夫斯基电影“牺牲”主题的渊源。如若谈及痛苦,谁可比基督?  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上帝,也没有基督,但那千年前将基督推向十字架的我们的罪行,依然泛滥。[基督受难]这部诚意之作,把受难从宗教事件还
期刊
【简介】 佩德罗·阿莫多瓦肯定是世界观众最熟悉的一位西班牙导演,以至于一提起西班牙电影,首先映入人们脑海的就是阿莫多瓦浓烈而极具风情的奇情世界。儿时家庭环境的艰难和教会学校的不快经历影响了阿莫多瓦此后一生的选择,对电影的迷恋将阿莫多瓦从贫乏的现实中解救出来。从1980年[佩比、露西、伯姆和其他姑娘们]一炮而红一直到现在,阿莫多瓦的作品保持着对西班牙社会性、暴力和变态等现实问题的解构,同时也不遗余力
期刊
【简介】贝尔纳多·贝尔托鲁奇出生于意大利的帕尔马。早在24岁时,导演了轰动一时的影片[革命前夕],奠定了他的事业基础。早年师从帕索里尼,但又接受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营养。但他成熟期的作品,摆脱了意大利文化艺术对他的浸染,而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影像王国。自[巴黎最后的探戈]后气度为之大变。在简约的人际关系中,却管窥出人类内心的众多隐患。1987年的[末代皇帝]是他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在勇夺9项奥斯卡
期刊
【简介】1933年生于波兰,早年随父母移居法国,但在二战爆发前两年又迁回波兰。二战爆发后,他的父母均被抓入纳粹集中营,母亲不幸死于其中。50年代他进入一家电影学校学习,首部剧情长片[水中刀]是第一部不涉及战争题材的战后波兰电影,1968年,波兰斯基前往好莱坞,成为心理惊悚类型片的代表导演,1968年他怀有8个月身孕的妻子莎朗·塔特不幸于1969年被臭名昭著的杀手查里斯·曼森残酷杀害,波兰斯基悲痛之
期刊
【简介】雷乃出生在法国瓦纳城,自幼酷爱文学和心理学。14岁时,迷上了电影,并制作了一部8mm短片,随后进入巴黎一所电影学院深造。毕业后,从事副导演多年。33岁时,他的纪录短片[夜与雾],改变了纪录片的传统模式,纪录成为了一种心灵的延续。真正让他声名大噪的是四年之后的[广岛之恋]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这两部反情节的影片最大限度地提供了电影语言的可能性,极具革命意义。重要流派,左岸派地位得到确立。雷
期刊
获得了2003年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和中国金鸡奖最佳影片奖之后,[暖]将于2月27日在北京上映。[暖]是霍建起继[那山那人那狗]、[生活秀]之后的新作,保持着他对电影画面一向的审美品位和独特风格。[暖]作为艺术片在国内院线上映,为此北京新影联院线与紫禁城三联电影公司特地采取了新式发行路线:为了推崇国内优秀艺术片,开拓艺术片的生存空间和票房,特地开设了由北京新东安、东方新世纪、首都时代、东环、紫
期刊
塔科夫斯基曾用“雕刻时光”这个充满诗意的概念描述导演的工作性质,巴赞也说过,“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电影艺术的重心始终在欧洲,那里曾诞生了无数电影大师和经典作品,但现在,尤其是最近10年,世界电影的重心却明显偏向了好莱坞。失重的欧洲大陆似乎正面临一个价值真空的巨大考验——是向好莱坞学习,突破自身局限,还是坚持艺术电影一贯的“纯洁”,让电影慢慢退出主流文化,走向更边缘、更先锋,也更
期刊
【简介】生于丹麦哥本哈根,毕业于丹麦电影学院。拉斯·冯·提尔是典型的作家导演,强调编导一体。早在学生时代,便完成了[梦幻夜曲]、[影像多面向]等实验性作品,在1981与1982年于幕尼黑影展两次夺得最佳影片奖。这之后,他的电影作品屡屡成为重大电影节的座上宾,这一点,惟有库斯图里卡可以与其媲美。他的作品不多,但都能保持相当均衡的水准。而他的每一部作品,在电影技法,都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他的“欧洲三
期刊
[恋爱中的宝贝]  导演:李少红  主演:周迅、黄觉  片长:100分钟  评分:★☆   爱情是什么?大概不是李少红的这部新作最想给我们表达的,就像李少红置身荧屏之后的[雷雨]、[大明宫词]、[人间四月天]、[桔子红了],也绝非旷男怨女的幽然抑然。我很难体会,我们可以沿着女性视角照亮的那条道路前行,但前方会有一个怎样的所在,我却真是雾失楼台了。   [恋爱中的宝贝]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
期刊
【简介】自学成材,以导演广告起家,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于上世纪70年代末遇到了马可·卡罗,两人互帮互助执导了众多短片,在法国及海外获奖无数,1991年,两人联合执导了[肉食店],轰动一时,并获得了四项恺撒奖,自此起,热内和卡罗开始明确分工:一人负责指导演员,一人负责艺术元素的制作设计,[肉食店]的成功也让热内和卡罗得以实现他们酝酿了10年之久的[迷儿城],虽然评论家对影片大加指责,3人为过分仰赖特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