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欣赏中的审美感应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695304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以抒发情感见长,对诗歌的欣赏,重点是要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但情感不是一个具体实物可以进行直观把握,它需要借助形象,寓情感于形象之中。通过形象来架起诗人和欣赏者情感沟通的桥梁。在诗歌欣赏中,审美感应的发生,通常借助于景物审美、人物审美、社会生活审美来进行,在这些审美感应类型之中,积淀着深厚的精神情感整体交流互动。关键词:诗歌欣赏;审美感应
  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诗歌无疑有着一个不可动摇的特殊地位。诗歌鉴赏首先是赏,即运用想象等主观体验感受、品味诗歌中的形象和意境,然后才是鉴,是站在评价的角度,对诗歌作出审美判断,获得某种新的感受和认识。诗歌的欣赏是欣赏者与作者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是一种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产生的审美体验。诗歌的意境深广,富于形象,长于抒情,它的抒情意蕴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具体鲜明的。鲜明的意象形象及细节,能深刻地凸现诗意的情韵和意趣,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言外之意”“味外之旨”,这增加了古诗词的隐晦曲折,也增加了我们鉴赏理解的难度。诗歌的抒情总是借助一定的形象。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暗示着深刻的哲理,倾注着诗人的审美倾向,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常常是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的极富美感的意象。因此,把握诗歌的意象,凭借对诗歌意象的特征、艺术手法、民族传统审美心理来分析把握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能够在诗歌的欣赏中,最终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和思想内容前提条件是要了解作者一些关于生平、所处的时代等方面的知识,诗歌的创造联系着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性格特点,也联系着当时的具体环境,是作者特定时期内的思想情感的一个反映,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动态、风格流派和写作动机,使我们的主观情意与诗歌中反映的客观物境相互交融,以我们的心感应作者的心,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以“此时”“此景”感应“此人”“此情”,与作者一起共同去感受诗歌中的意境美、生活的哲理或人生的启示,有了审美感应,才算是达到了对诗歌的鉴赏。
  对于诗歌的鉴赏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深入体现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所融入的审美情感以及我们从诗中所领会到的诗意,与诗人间的情意相通。具体分为景物审美感应、人物审美感应和社会生活审美感应。
  景物审美感应。中国古典诗歌中写景诗占据了很大的一个篇章,诗人带着有情的眼睛物观察景物,借助客观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抒发主观情感,移情于景、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景生情,情生景,情境交融,浑然一体,理解凝聚在景物描写中的诗人的主观感情,积极乐观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渴望建功立业;消极悲观的,怀才不遇,落寞悲伤。古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常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文化发展中被赋予某些约定俗成的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很多诗人往往都会有自己特定的意象群,比如屈原的诗中常用香草、美人、凤凰等意象詞,李白的诗中多有明月、黄河等意象词,这些和诗人的风格是相关的,也和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有关,所谓“诗品出于人品”,我国历代诗论都非常重视和强调人品与诗品的关系,一个成熟的伟大的诗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是他的人格的自我写照,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诗人的心胸气度不同,品格修养不同,审美标准不同。
  常见的写景诗有山水诗和边塞诗。山水诗是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东晋谢灵运是第一个大量描写山水并且成就较高的一个诗人。山水诗的鼎盛时期则在盛唐,出现了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诗歌还寄托了诗人的志向与情感。而李白的山水诗则将精神寄托于自然,将情感倾注于山水,追求人与自然的浑然合一,显示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人物审美感应。人物形象的完整描写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作为直接传达感情的一种手段,细节,是刻划形象、展现丰富内心世界的—条重要途径。传神的细节除了能准确生动地传达感情外,往往又是含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能调动起读者丰富的想象。这样的细节,可以是典型的动作,也可以是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动。以元稹的《行宫》为例: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在荒凉冷漠的古行宫中,宫中的红花无声无息地盛开着,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闲坐无聊,一个一个数说着玄宗昔日的盛世繁华。这首诗很平实,但很有概括力,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力,历经沧桑感不言其中。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第二句暗示出了时间:红花盛开的季节,第三句介绍了人物:白头宫女,第四句描绘出了动作:闲坐说玄宗,构成了一幅生动又蕴含深意的画面。诗人要表现的是哀怨凄凉的心情,却描写出红艳的宫花,红花美景与寂寥的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的哀怨情绪。元稹生活在盛世巅峰过后的中唐,他的诗平实中呈现绝美华丽,色彩浓烈,细节刻画真切动人,这与他的的性格特征和经历有莫大的关系,他刚正不阿,情感真挚。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是末句“闲坐说玄宗”,白头宫女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后期沉迷酒色,酿成安史之乱。诗中宫女没有愤慨,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谈起自己的过去,就像是谈论别人的故事,心如死水,无怨无恨。看似轻笔带过,实则是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强烈的感慨,透过这淳朴的字面,我们其实是能感受到宫女苦熬了几十个春秋的寂寞孤独,青春年华就此葬送的哀怨。
  社会生活审美感应。这类诗表述的是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主题通常是诗人对某一社会现象做出冷静、理性的思考,结合社会现实,抨击社会现实,达到讽喻的目的。阅读这类诗歌,重要的就是弄清当时的时代环境,社会背景,然后深入理解这一史实给人留下的深刻的经验教训。诗歌的欣赏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艺术创作过程,从动情到理解,再到再创造,它需要用心去发现,用心去理解,用心去體会,由浅及深,由表象到实质,逐渐达到心灵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李健夫.现代美学原理.科学主体论美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俞平伯.中国古诗词精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少康.文赋集释——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家,现代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文学即人学,诗歌是一种表现人类心灵世界、富于创造性的文学样式。现代诗歌教学对于高中学生的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曾谈到:“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
摘要:由于市政工程建设的场地多集中于城区及周边地区,施工场地分布广、污染面大、污染因素多等特点,其施工过程势必给城市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市政工程中的施工现场环保措施执行内容的主要目标分析,阐述施工现场对环境管理、环境因素控制的内容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环保措施;探讨  1、环境保护措施控制的主要目标  1.1噪音污染控制  施工场界噪声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正>(4)竖折左上逆锋起笔,右下轻顿,左下轻回,中锋下行至折处,右上轻回,中锋向右行笔至底部,略上仰,右下顿笔,左下回锋。(5)短竖折竖折的写法,竖画、横画皆短。(6)撇折逆锋起
一、慧能禅法“心”的走向  禅宗是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关注的问题是寻找人类受苦的根源以及解脱痛苦的方法与途径,探讨的是与主体的精神世界即“心”相关联的问题,以心为要,以心为宗,所以禅宗也称作“心宗”。  当下之心。慧能所说的“心”是每个人具体的心,是指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可感可知的心里动态,“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慧能说:“世人心正,起智惠观照,自开佛知见”;“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家庭经济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其数量庞大,比例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本文对于地方性高职高专贫困生的受助效益进行研究,希望
期刊
“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我一定要实现。”仙居老年大学82岁的老学员胡炳灿在原退休单位——步路乡中心校转正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仙居县年龄最大的一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中高职衔接院校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事业的总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中高职衔接院校的
期刊
为提高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线以及钢结构的防腐层使用年限,应在防腐层涂装过程中做好施工管理及质量的监督检测,建立起涂料防腐施工的控制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来搞好石
这是一个盛世好时代。老年人退休后追求着各自不同的梦想,有平安健康梦、著书立说梦、家庭和谐梦、幸福长寿梦、祖国强大梦……有梦才能活得踏实、活得有味、活得精彩。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