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生命绿色,润泽葱郁人生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dejing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中学以“为生命添彩”为办学理念,以“绿色生命教育”为创建特色学校的主题,通过阳光教师团队的构建、绿色生命课程的开发、绿色生命课堂的打造、绿色生命活动的开展和绿色评价体系的实施,凸显学校的绿色精神文化内涵,让师生在认识生命、尊重生命、顺遂生命和成就生命的过程中体验生命历程,提升生命质量,从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绿色环境濡染——润物无声
  1.美化校园,陶冶情操
  在校园中,巍巍钟楼拔地而起,实验楼、图书楼、办公楼、教学楼、体育馆和报告厅,错落有致。植物园里花草树木丰富多样;百果园中瓜果梨桃应有尽有。特别是,下方的标牌详细介绍其名称、分类、生活习性和经济与药用价值等,这既让学生流连其中,又随时随地学习知识。在地理园里,有世界的、中国的各种地图、地质模型,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此外,开阔的广场、整齐的行道树和宽广的草坪,生趣盎然,优美和谐。总之,校园环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陶冶他们的情操,还提升他们的个人修养。
  2.营造氛围,注重文化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校报、黑板报、宣传栏、荣誉室和广播台等,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把“绿色生命教育”这一办学特色作为学校雕塑的主题,将“明德致和 力学笃行”的校训融入校园湖桥、主干道和广场的命名;在每个教室的墙壁张贴“学思蕴乐,言行致美”的学风建设口号;在教学楼的走廊和主干道设置精美的橱窗,展出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大事、教育名人逸事和有关励志感恩主题教育的内容等。
  3.发动师生,广泛参与
  校训、校风和学风的形成,校歌的谱写,湖、桥、道路、广场和文化石的命名,均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并通过集体讨论,然后确定。另外,校园内的草坪上那一个个温馨的标语,也是学生的杰作。这些看似简单却又独具匠心的布置是学校丰富的人文资源,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总之,“每一片风景都育人,每一个标记都说话”,如此的绿色生态和文化,让师生耳濡目染,净化心灵,提升境界。
  二、阳光教师团队打造——耕耘播种
  “所谓名校者,非谓有大楼,乃有大师之谓也”。可见,学校的力量,首先来自教师。要孕育学生的绿色生命,教师心中先要涵养一片葱茏的绿色。
  “绿色”自“读书工程”中“萌发”。我校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读书增强素质,提升精神境界,并在阅读中幸福成长。
  “绿色”在研讨交流中“蓬勃”。学校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进校,大批量、多批次派骨干教师到名校考察、学习、内化和实践,破解课改难题,缩小与名校的差距。探索优质高效课堂的秘诀,开展以“教研组教研——校本教研——1751联谊校教研”等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健全“三级教研机制”,推进名校课改联盟活动,并在坚守中形成了我校独具特色的“2 1 1”教研模式。由于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善于学习、积累和分享,因此,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
  “绿色”自多种活动中“蓊郁”。读书沙龙的真诚分享,幸福工作坊的创新活动,教师社团的丰富多彩,将学校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每年度的校级名师、名班主任评选和感动校园人物表彰,这一系列鼓励和肯定让教师的生命在如春雨般的滋润中蜕变、成长。
  “呵护生命本体、涵养绿色心态、享受幸福人生”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人生信念,他们正在绿色家园中不断“悦纳、反思和提升”。
  三、绿色课程开发——夯实沃土
  1.开发绿色课程,为生命成长提供沃土
  学校构建三级课程体系。其一,挖掘国家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内涵,助推学校的教学改革。其二,选取地方课程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详细讲解。其三,形成绿色生命教育体系的校本课程文化,包括六类素养和九种课程。六类素养,即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身体素养、心理素养和综合实践。九种课程,即德育课程、语言文学课程、学科延伸课程、社团课程、心理健康课程、演讲课程、微型讲座课程、艺体模块课程和学生实践体验课程。
  2.打造绿色生态课堂,为生命成长提供保障
  (1)课堂改革
  任何教育改革,改到深处是课堂,改到本质是课堂。为了打造绿色生态课堂,我们构建“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情景导入——呈现目标——探究应用——课堂小结——检测反馈)。在此模式下,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合作学习”“差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式,使之与“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度融合,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学案导学
  每个导学案都须教师“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和“备自己”。备课时,每位教师都以课标为根本,全面而深入地通晓本学科、本学段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并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以保障在课堂教学中高屋建瓴、胸有成竹和游刃有余。我校通过“说课标”“说教材”和“说单元”等说课展示,使教师对课标、教材及课程了如指掌,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3)小组合作
  小组是学生成长的共同团体,“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大班教学小班化的目标。为了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我校打造多种小组活动,建设小组文化(例如,创设组名、形成组训和制作组徽等),开展小组培训,并通过“展示”“评价”和“动手”等方式激发小组成员的动力。
  3.实现家校联合,为生命成长拓展空间
  生命成长的空间不仅限于学校,所以,须充分发动家长,实现家校联合,以使学生自然、健康地成长。为此,我校从拓展家委会育人渠道入手,改革家委会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建立更为畅通的家校沟通渠道和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例如:成立家校联络办公室,形成学校、年级和班级的三级家委会组织,在家长委员会内部设立督察部、艺术部、科技部、外联部、宣传部和社会实践部等六个部门,并根据职责开展活动。此外,家委会安排家长到校值班,以全方位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从而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   为了有效利用家长中的宝贵资源,学校聘请了一大批家长教师。他们结合自己的业务专长,把不同领域的知识(例如,环保、安全、科普、艺术、法制、民俗和科技等)带进课堂,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总之,多方面、多渠道调动家长的力量,创造性地开展校内外教育活动,力求学生的绿色生命不局限于学校内部,而延伸到广阔的天地中。
  四、绿色生命活动——抽枝展叶
  在开展绿色生命活动的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即:“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活动化”和“教育方法兴趣化”。在这三个原则的指导下,我校通过大量实践活动,不仅拓宽教育渠道,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主要活动内容有六点。
  其一,围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法律法规、公德意识和文明礼仪等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分阶段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并通过报告、讲座、参观、访问和亲身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运用影视、模拟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力求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树立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其二,结合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督促他们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和关心社会,并懂得与他人和睦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从而提高生命质量,最终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其三,开展青春期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惑,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以增强应对各种挫折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四,通过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教给学生法律常识和安全知识,以提高他们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其五,积极开展社会体验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农村、军营、社区和机关,以了解社会、体验社会和服务社会,并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热情。其六,学校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读书节,旨在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陶冶他们的情操。
  总之,在一系列绿色生命活动中,学生不仅自主、自律和自信地成长,更健康和谐地发展。
  五、绿色生命成果——花开万朵
  实施绿色生命教育后,我校的变化显而易见。其一,学生的能力明显增强。有三个表现:一是从羞于讲话到大方自信,二是从被动听讲到自主学习、大胆展示,三是从习惯被教师安排到自我管理。其二,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这里是自然的课堂,学生在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是生机勃勃的课堂,学生在此热烈讨论、平等参与;这里是主动学习的课堂,学生在此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其三,教师的整体水平获得提升。有五个表现:一是自主发展意识增强,二是教研能力提高,三是不断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四是专业水平大幅提升,五是整个教师队伍获得均衡发展。
  今后,我校将继续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强校、文化润校”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精品教育,并在办学效益、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实现持续发展和不断跨越。总之,我们将用智慧和汗水涵养学生生命的绿色,润泽他们的葱郁人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出现创造出信息共享、虚拟互动和多点沟通的新型社会关系,为学习领域注入新活力。网络学习环境的相对开放、自由和丰富等特点让学习活动更为自主和便捷的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人机互动”更为频繁,导致社会性和情感性缺失,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其日后的学习和人际交往。“社会情感学习”理论作为以学生情感和人际交往为主要内容的一个重要理论,对情感问题给予直接回应,以期更好地处理这一问题。  一、网络学习
“仁”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不可偏离“仁”,坚持以人为本还需以“仁”为本。学生轻生是当代教育的一个最令人心痛的话题。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一组组骇人听闻的数据都在警示我们:“人本”教育杜绝用生命来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还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幸福的情感。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仁本”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轻松、享受到快乐、品尝到
芬兰特别强调教师的研究素养,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基于研究的创造和实践才有意义和价值,而不是日常程序的重复。  芬兰教育好,教师水平高,这几乎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的事实。但芬兰教师的工资却不像他们所享有的社会地位那样高,仅仅略高于社会平均收入,那为什么工资不高,芬兰人还那么向往教师职业?是道德使命使然,抑或另有原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历史文化和当下芬兰社会体系的教育寻找答案。  芬兰是一个小国
40年来,他始终扎根教育第一线,倾注热血,挥洒青春,坚守希望,成就他人。他就是清华附中永丰学校(以下简称“永丰中学)的优秀教师郑晓利。  用勤奋回报嘱托  18岁,郑晓利走上工作岗位。初中毕业时,他各个方面表现优秀,被留在永丰中学(郑晓利的母校)校办工厂当工人。由于喜欢运动,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于是永丰中学的运动场上经常能看到他生龙活虎的身影。  22岁,郑晓利被永丰中学选拔
编者按  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教师成长,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名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虽然这些组织性质不同、类型各异、规模不一,但其宗旨都是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  本期专题从众多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选取一些优秀的代表,通过对典型经验的梳理、核心问题的提炼,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建立、培育本土化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激发教师成长的需要,建立教师间的良性互动文化。  为
校长的办学思想,即校长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反映了校长对学校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问题的认识与看法,是校长对学校教育诸方面问题思考的结晶。就办学思想的内容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卢元锴教授认为,校长的办学思想包括校长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和办学方略;笔者认为,校长不仅要在办学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办学思想,更要
近年来,“学校发展愿景”以及“愿景型领导”等概念和思想开始逐步进入我国的教育管理领域,并对我国的中小学管理研究和实践产生影响。1990年,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洁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首次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四大基石: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目标。自此,“愿景”一词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并逐步成为教育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  一、学校愿景型领导的概念与功能  所谓学校愿景型领导,就是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建立核心素养体系。最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也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青岛第二中学(以下简称“青岛二中”)坚持系统教育观,办学
针对当前教育领域教师失范行为频出的问题,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不久前,针对教育领域教师收礼行为屡禁不止的状况,笔者曾做过一个有关家长给教师送礼原因的调研。从调研结果看,作为一部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出台的规章,《办法》的出台既有合理性,同时也存在可供讨论之处。出于对现实的考虑,《办法》的继续推行以及完善是必然的。同时相关部门也不应将问题的解决仅仅局限于惩
百年前,鲁迅、胡适等先贤曾高擎“文学革命”与“文学救国”的大旗号召人们用“新文学”提振民族志气,重构中国文学版图,从而开启了20余年的“新文学”黄金时代。今日之中国,过度的商业化打开了人欲的潘多拉魔盒,各式各样的商业写作侵蚀着文学之树的基干,文学使命不昌,文学价值式微,有人呼喊着“文学已死”。为了在这个文学枯寂的年代,利用互联网之发达,重新让社会的心灵与精神回归纯文学,2014年4月1日,北京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