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诗序合一的创作模式及其成因

来源 :飞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和序文,本是古代文学中两种不同的文体,一为韵文,一为散体文,而二者的合一,是指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在诗题之下、诗作之前先有一段序文,这样,在同一题目下便有了两种不同的文体,这两种不同文体之间往往呈现出多样性的关系.同时,序文的叙事写实色彩也为诗作表现的内容规定了一个特定的指向,进而影响到对诗歌的理解.在唐代,这种诗序合一的创作模式得到了诗人的大量运用.尤其是中唐诗人刘禹锡诗序合一的作品更多,也更具典型意义,在其现存的诗作中,具有诗序的共43首,其中长序占近40篇,不仅数量上在唐代诗人中是最多的,而且其诗序中的内容、诗序与诗作的关系也更加丰富多样,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两位诗人都热爱自然,都对各自所处的社会和现实极为不满,希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一份慰藉和解脱,他们的诗歌的韵律都 Tao Yuanming and Wordsworth both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教书生活就像一杯苦咖啡,细细品尝苦而后甘,笔者热爱这样的生活.与学生一年的教学成长,从初次见面、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班会开展等方面讲教学工作,虽无轰轰烈烈的大事发生,可回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江泽民曾说:“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紧紧地依靠学校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以最优化的教育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最大化的开发和挖掘.因此,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
本文以《圣雄甘地》一课为例,通过对本课实际教学活动进行实录和反思,试图探讨历史人物教学的方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高中文科选修课之一.在教学时迫于现实压力不得不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