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减压缓解糖尿病大鼠触诱发痛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n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减压术缓解糖尿病大鼠触诱发痛的机制。

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Ⅰ组(正常对照,n=10)、Ⅱ组(糖尿病模型,n=20)、Ⅲ组(糖尿病模型+乳胶管置入,n=10)、Ⅳ组(糖尿病模型+乳胶管置入+神经减压,n=10)及Ⅴ组(糖尿病模型+乳胶管置入+单纯术区显露,n=10)。糖尿病模型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神经减压法即去除坐骨神经乳胶管。建模后3 d,采用up-down法检测各组大鼠的缩足阈值,保留Ⅱ~Ⅴ组中出现触诱发痛的大鼠。采用透射电镜观察5组大鼠坐骨神经的形态,分别对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进行测量。进一步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B)和免疫荧光实验对5组大鼠脊髓后角γ-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的表达进行定量和定位检测。

结果

术后3周,STZ注射结合乳胶管置入(Ⅲ、Ⅳ、Ⅴ组)较单纯性STZ注射(Ⅱ组)大鼠触诱发痛的发生率高[分别为86.7%(26/30)、55.0%(11/20),χ2=6.254,P=0.012]。Ⅱ、Ⅲ、Ⅳ、Ⅴ组的缩足阈值[分别为(4.06±1.28)g、(3.09±1.43)g、(4.02±1.96)g、(4.15±1.87)g]均低于Ⅰ组[(13.41±1.88)g,均P<0.05];术后5周,Ⅳ组的缩足阈值高于Ⅱ、Ⅲ、Ⅴ组(均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Ⅱ、Ⅲ、Ⅳ、Ⅴ组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的面积、密度均较Ⅰ组减小(均P<0.05),有髓神经纤维的g比例较Ⅰ组增加(均P<0.05);Ⅳ组有髓纤维的面积和密度均大于Ⅱ、Ⅴ组(均P<0.05)、g比例低于Ⅱ、Ⅴ组(均P<0.05)。WB结果显示,神经减压术后3周,Ⅱ、Ⅲ、Ⅳ、Ⅴ组GABAB受体的表达量均较Ⅰ组下降(均P<0.05),而Ⅳ组高于Ⅴ组(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Ⅱ、Ⅲ、Ⅳ、Ⅴ组中GABAB受体在脊髓背角内神经丝蛋白(NF)-200区和NF-200神经元的表达均较Ⅰ组下调(均P<0.05)。

结论

周围神经减压术可缓解糖尿病大鼠触诱发痛,主要通过去除有髓神经纤维的压迫、解除GABAB受体下调介导的中枢敏化,从而恢复脊髓兴奋性升高的病理状态。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县级定点救治医院重症医学科早期有效识别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措施。方法利用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表、早期重症预警处置流程、科学收治转运流程等有效早期识别危重症患者,及时进行救治及采取相关预防措施。结果2020年1月1日至2月15日该院发热门诊共接诊1 110例,疑似病例46例,确诊2例,医院感染0例。结论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表及早期重症预警处置流程能早期识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及时提供救治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快速在湖北省武汉市蔓延,医院作为特殊场合,有文献报道称住院患者最终使医务人员在无特殊防护情况下导致多人感染。为进一步做好新冠感染肺炎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COVID-19在普通病房的传播风险,该文提出如何从制度流程、工作人员管理、患者及陪护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做好COVID-19期间普通病房护理管理策略,旨在为COVID-19期间做好病
【目的】分析判断如果新冠肺炎肇始于上海,上海市实现早期控制的可能性。【方法】比较2013年上海H7N9禽流感和2019年武汉新冠肺炎的早期控制流程,运用韩国新冠肺炎早期发病数据模拟分析上海早期控制新冠肺炎情境,测算上海是否具备所需要的医疗资源。【结果】(1)从出现第1例病例到政府启动应急响应,上海需时22 d。(2)疫情发展到22天,估计累计发病和潜伏期结束后即发病的病人在602 ~ 763例之间
【目的】了解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的治愈和死亡趋势,增强对该疾病流行特征的全面科学认识,寻找更有效的评估指标,为评估防控措施效果及投入产出提供切实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湖北省、全国及湖北省外其它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每日累计治愈人数、累计死亡人数、每日新增确诊人数,计算病死率、累计治愈人数与累计死亡人数之比等指标,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2
横纹肌样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恶性程度高,易于复发、转移,临床预后差。本文报道3例横纹肌样脑膜瘤患者,结合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明确。其中1例术后1个月死于大面积脑梗死,1例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后2年死于胸腔积液,1例术后至今仍存活(术后生存时间>25个月)。横纹肌样脑膜瘤的诊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术后行影像学定期随访十分必要,对手术未完全切除肿瘤的
期刊
脑功能区手术需要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病灶,因此明确各个脑区的功能至关重要。负性运动区或抑制运动区是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的大脑皮质区域,但其定位、分布及机制还不明确。负性运动反应或抑制运动反应的理解可进一步完善皮质运动网络的理论,并为功能区病灶的个体化手术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对负性运动区的概念、定位、分布、机制、负性运动网络以及切除后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