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加羚羊的饲养与繁殖

来源 :干旱区研究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hzw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将赛加羚羊从灭绝中拯救出来是本世纪最为成功的保护措施之一。苏联的禁猎措施使赛加羚羊从二十世纪初的仅1000只逐渐恢复起来。经40年,它们又重新回到了过去的栖息地,今天,赛加羚羊做为苏联最普遍的有蹄类动物,其种群达200万只。夏季干燥的气候与冬季厚厚的冰雪常导致此种类数量的急剧下降。然而,由于赛加羚羊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它们很快便会恢复如初。自50年代初(1951年,伏尔加河西岸,1954年,哈萨克
其他文献
雪豹生活于中亚山区,分布区由阿富汗延伸至苏联贝加尔湖和中国西藏东部。由于它们的毛皮非常珍贵,并且经常捕食家畜,所以遭到人类的大量猎杀,以致于使整个分布区的雪豹处于濒危状态之中。虽然大多数雪豹分布于中国,但对它们的现状却了解甚少。做为正确估价中国高海拔野生动物资源的一部分,本文作者对广阔的干旱地区新疆进行了一次考察。虽然近几十年来新疆的雪豹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但此种类却一直生存了下来,并且
期刊
蓝藻是唯一具有原核生物结构而又有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物类群。它们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放氧,为地球大气提供氧气。同时又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气而合成可利用的氮化物。它们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氮、氧以及二氧化碳循环中均起重要作用。蓝藻对恶劣环境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在各种逆境中能够生存与发展。因而在生态脆弱环境中,它们起着极显著的能量与物质循环作用。我们在1988—1990年,对新疆干旱地区陆生固氮兰藻生理生态
期刊
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于1991年10月15日至17日,举行了庆祝建所30周年的纪念活动和学术活动。 1961年,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以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献身边疆的奋进、开拓的精神,在塞外边城,白手起家,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新疆水土生物资源综合研究所,即今天的生土所。30年来,生土所科技人员坚持被奉为所风的“生土精神”,走过了一条坎坷崎岖之路,进入了自己的
期刊
新疆自然地理的特点,使新疆的植物种类组成成为我国植物宝库中与其他省区有明显不同的宝地。查清新疆植物的种类,探讨植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作出贡献是植物分类学工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期刊
1、沙山地区概况鄯善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吐鲁番盆地,地处北纬41°12′~43°33′,东经89°30′~9l°54′,著名的火焰山横贯县境中部,将全县分为山南与山北。沙山位于县城东南,与火焰山遥相对望。沙山的维吾尔语名称是“库姆塔格”,海拔高程400~600米,比火焰山(500~837米)略低。沙山地貌奇特,第三纪地层组成的剥蚀高原上覆盖着新月形沙丘,沙丘一般高10~20米,整个
期刊
1 对新疆土壤的认识众所周知,新疆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6,纬度南北跨15°,经度东西跨23°。高山盆地相间,水热条件有很大差异。土壤形成和分布的条件复杂多样,加之灌溉农业历史悠久,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非常深刻,所以,由自然和生产活动赋予土壤许多特点特性。此外,许多土壤类型,不同程度地带有干旱区的烙印。
期刊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于1991年10月15日~17日进行了建所30周年庆祝活动,学术报告会是这次所庆的主要内容之一,3天中共进行22个学术报告,本刊现选出12篇按学科排列,予以摘要发表,其它10篇,或固已发表,或其它原因,本刊暂不刊出。
期刊
调查区植物地理成分以中亚荒漠成分为主。物种多样性指数约1.5,群落均匀度0.6左右,生态优势度值为0.3左右,反映了调查区植物群落为由少数种组成,群落优势种相对突出,群落层片结构较为简单的荒漠植物群落结构水平。
期刊
规模适度的人工绿洲,是干旱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演化的基础。同时,人工绿洲规模又受水资源及其利用水平的严重制约。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模拟特定区域内由人工绿洲、天然绿洲和水资源及其相关因子构成的复杂系统,并对模型运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可建立合理的人工绿洲规模与水资源开发规模及利用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对一定时期合理的人工绿洲规模进行预测。本文以叶尔羌河流域为例应用这一方法做了一点
期刊
沙漠化现象在地球所有干旱地区都不断增多。当前,如果缺少沙漠化状况图和对沙漠化的监测系统,就得不到有关遭受沙漠化损害地区受害情况的真实信息。现将全世界沙漠化现状列于表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