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ang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专业 北京 100084;2.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重庆 408003)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从宏观角度进一步认识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探索和完善当前并行的几种培养模式并探讨新的培养模式,使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关键词:竞技体育 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a)-0000-0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体育领域存在数十年的“举国体制”也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悄然发生着改变。体育的社会化进程在竞技体育中引起了连锁反应,一定程度上波及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1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几种不同模式
  1.1 金字塔培养模式
  是指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从基层一级一级地做起,基层训练队伍与最高层次训练队伍人员相差很大,需要很大的后备力量作为培养人才基础的培养模式。目前我国的青少年训练网就是这种体系的延续,我国青少年三级训练网是一种金字塔式的培养人才的模式。
  1.2 塔楼培养模式
  即不需要很大的后备力量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由基层直接做起,基层训练队伍与最高层次训练队伍人员相差不多。 塔楼培养模式是很多项目培养人才的方式,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得到了一些专家的推崇,如跳水、体操、竞技武术、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等。
  1.3 迁移培养模式
  即不是从基层青少年培养专项人才,而是大量地从其他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当中选拔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培养人才的培养模式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培养模式,如垒球、曲棍球等。
  
  2 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
  澳大利亚、英国、日本与美国有共同之处,政府把竞技体育建立在群众体育的基础上,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体育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习惯,同时,发掘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德国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俱乐部,它是德国公民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德国的宪法允许俱乐部和体育联合会有组织上的“自治”,确定了“独立”和“自我负责”的基本原则。
  韩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由政府(教育和体育部门)、财团、企业联合培养,国民体育振兴公团为优秀的青少年后备人才支付特别奖学金,这一制度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3 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法规亟待建立
  体育人才的培养与人才的合理流动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体制作保障,立法滞后成为阻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在不同地区、部门的实际运作中,运动员的交流还没有充分体现“自愿、互利、有序、公开、合法”的原则,如何在立法上予以确定,这已是当务之急。此外,后备人才保障制度迟迟未能建立也带来后备人才的匮乏。
  3.2 适应市场经济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尚待建立
  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客观上需要建立符合特定时期发展的运行机制。但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仍存在十分尖锐的问题。高校所办高水平运动队不能为竞技体育提供人才输送,只起到解决部分后备人才出路问题,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生源有限,无法和高水平专业运动队竞争抗衡。这些突出体现在转型期后备竞技人才培养上的不协调,必须建立和特定历史时期相吻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
  3.3 竞技体育“大本营”体校出现生存危机
  随着社会的变革,体校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相背离。对学校来说,最重要的目標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体校的培养目标仍偏重于运动,轻视文化学习,使全面发展变成空中楼阁,这给业余运动员的社会生存带来危机,一旦不能进入更高训练层次,也就意味着该运动员的“报废”,给个人、家庭、社会将带来诸多的后置问题。此外,业余训练中的“学”“训”矛盾问题更加突出,这也成为困扰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要因素。
  3.4 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化水平不高
  社会化改革的重点是从事体育活动的组织由行政型向社会型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是改变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的状况,明确界定职能部门、项目管理中心、协会、职业俱乐部等各个组织的社会职能和社会角色。而目前我们对上述问题还并不明确,从而导致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不协调,未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3.5竞技体育人才的出路较窄
  由于高考制度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录取学生,文化课考试成绩决定着学生是否能上大学和上什么大学,运动训练会占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有体育才能的学生不愿把时间用在体育训练上,家长更不愿孩子把时间花在训练上,因为训练耽误了学习就很难进入大学,前途只能是体育类大学。为此,学生不选择体育这个独木桥,这样将造成竞技体育人才流失,也造成了报考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成绩越来越低。
  
  4 新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设想
  4.1 自由教育理念与职业体育价值观的互动与融合的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继承了自由教育理念的合理内容,并将职业体育价值观适时地注入到大学体育中去,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经过互动与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就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紧密衔接的一套人才培养模式。竞技体育与教育体系密切配合,使运动员既有较高的文化水准,又具备职业选手的技术素养。
  4.2 吸收社会资源兴办业余训练和高水平竞技队伍高校化的培养模式
  以教育体系为依托,即从初级到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培养都植根在学校,最终形成高水平的职业队伍的竞技人才培养体制,就能使我国目前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迎刃而解,相信这也是竞技体制改革的方向。在体育体制的变革中,我国非体育专业普通高校也在积极的参与竞技运动,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
  4.3 实施体教结合培养模式
  要实现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运动员队伍全面素质的培养。各级体校的主管部门必须更新观念,顺应人才市场需求,加强体校建设,使体校成为培养运动员的场所和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地。加大体教结合力度,更好地解决运动学校的出路和生存问题,调整原有办学模式,逐步压缩中专,有条件的升格为大专或本科,没条件的恢复到体育中学或体校。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新时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使我们认识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特点、运动规律以及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来选择与此相适应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江海燕,陈长庚.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几种不同模式的再认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12(1):27~29.
  [2] 平萍,肖春飞.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N].人民日报,2002-04-22(012).
  [3] 栾开建.关于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0(6):13~15.
其他文献
在VoIP(Voice Over IP,基于IP的话音)服务当中,媒体的采集/播放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通话质量.本文详细描述了基于VoIP的媒体采集/播放的设计实现,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宽带接入技术的出现以其低成本和高速性能受到了服务提供商的青睐。本文探讨了ADSL服务的三种结构:ATM点到点结构、聚合结构、SVC/MPLS结构,分析了每种结构的优势和缺陷,并从服
有人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堂上能提出问题学生就是学生高素质的表现,在思品课中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阅读教材,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思品
摘 要:整合有效的教学知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教学调控,进行有效的教学交往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调控 教学交往 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044-01  立足课堂,善教激趣,减负增效,构建起一个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追求。语文教师既是高效语文课堂的设计师,也
摘 要:纸版检索类期刊是提供专业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各种专业信息的重要载体。调查发现,这类期刊在高校图书馆的利用效率不是太高。笔者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 检索类期刊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a)-0255-01  检索工具是用来报导、存储和查找信息线索的常用工具,而检索类期刊是检索工具的主体,它是在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校园,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客
摘 要:目前许多乡镇普通中学图书馆未能发挥其应有效益,管理和服務仍在低水平徘徊。要改变图书馆保守落后低效的状况,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从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从以管理为上到以服务为宗旨,才能真正贴近师生,更好发挥图书馆效用。  关键词:乡镇普通中学 图书馆 管理与服务 转变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2(c)-0255-02  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
摘 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尤其对于高校来说,拥有了学科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也就占領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近年来,各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管理都十分重视,高校人才数量和质量取得了同步提升,然而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方面也暴露除了人才引进盲目、人才管理粗放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引进及管理效果,本文从高校人才引进必要性分析和问题入手,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 引进 管理
为了解高职学生素质的基本状况,笔者从河北省两所省属院校随机抽取2315名高职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对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以及职业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