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ver1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冲击着基础教育结构,使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等人才培养新理念的提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教师必须调动创新思维,构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全新课堂.本文从微课和翻转课堂出发,对其实践意义展开了探讨,并立足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酒泉市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Q【2019】ghb182)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项理论性与实践性共存,对逻辑思维要求极高,自被提出以来就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性学科,在小学阶段的诸多课程中占据着核心位置,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必须加强对数学的重视,遵循新课改和素质教学的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实践与探究性质,以翻转课堂转变师生角色,将微课这一全新的授课形式融合进来,让数学教学更加活泼、丰富,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从而发自内心地爱上数学,提高学习质量.
  一、微课及翻转课堂概念简述
  所谓微课,就是将课程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教师利用时间在15分钟以内的视频讲解知识,将视频借助网络平台发送给学生,让他们在视频的指导下提前熟悉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不仅如此,微课还可以应用于课堂授课和课后复习环节当中,用来呈现某一项重点内容,以达成直观解惑的目的[1].
  至于翻转课堂,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师生角色的翻转,以“先学后教”为核心.教师提前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学习指令,提供辅导材料,要求学生以微课视频为载体展开自主学习,记录疑难内容.在课堂上,学生反馈预习收获,教师用大部分时间探究他们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以合作的手段突破困惑.在该过程中,教师完全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他们出现思维偏差时指出正确的思考方向,教的内容从理论知识转化为“思维”.换言之,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对知识的刻板学习变成了思维的训练,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再是单一的理论知识、计算公式,而是思考问题的方法[2].如此,教学结构得到优化,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广泛的空间对知识展开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均可得到提高.
  二、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核心在于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再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教师以教材为参照灌输给他们的知识,而是主动对知识展开探讨,通过自主分析实现对知识的深刻掌握与灵活应用.跟随该变化出现的,是课前准备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换言之,为保证课堂探究效果,使理解与应用问题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师生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3].
  对教师来说,应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和互联网中的资源进行备课,充分分析新知,录制与学生思维结构、能力水平相符合的微课视频,并借助网络渠道发送给他们,让他们提前做好学习准备.对学生来说,就是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对照教材,按照预习要求展开自主学习,提前熟悉新知,建立基本的知识结构.此外,课后评价工作也不容忽视.教师应在课堂授课结束后,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补充他们的认知漏洞,利用复习性微课视频将知识完整呈现,避免出现片面理解或单一应用等低效学习情况,保障翻转教学的质量.
  三、微课翻转课堂的具体实践
  (一)课前
  就课前准备来说,不仅指向教师录制微课视频的备课和布置预习任务的行为,还指向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展开自主學习的行为.一方面,教师需要参考教材和学科课程标准,确定阶段性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录制微课视频并发布预习指令,利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或其他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视频资料,为学生下载资源、提前学习创造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根据教师发布的预习任务和视频课展开自主学习,分析简单的问题,将自己难以独立掌握的知识记录下来,通过网络反馈给教师[4].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一课为例,可以如此设定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出并书写小数,能够准确比较小数大小;(2)能够理解十进制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并灵活做出转化;(3)能够掌握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混合运算;(4)能够解决小数范围内的实际问题.在录制视频时,出于预习方面的考虑,需要重点围绕读写关系、概念意义、加减规则展开讲解,避免过多地呈现应用类例题,故将第四个目标放在课堂上实现.如此,将视频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避免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热情,于课堂上出现消极情绪,使其提前熟悉新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紧跟教师思维,防止出现“掉队”现象.
  (二)课中
  顾名思义,翻转课堂最重要的是课堂角色和状态的转变.在新的学习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可以根据教师在课前提出的问题、提供的学习材料,迁移自己的预习收获,在课堂上对难以独自解决的问题展开探讨,并适当寻求教师的帮助,在教师的思维启发下确定新的思考方向.
  (1)鼓励学生探究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这需要先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5].对此,应秉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接受能力保持一定的差异性,如此,他们才能实现思维的有机碰撞,在他人的灵感刺激下创新出更有价值的学习方法,获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同时,组间同质创造了公平条件,能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平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迸发出更加积极的学习动力.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一般来说,通过预习并迁移过去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经验,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底和高的意义——多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类似,多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类似.联系长方形、正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特征,他们能够基本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法则——底×高.甚至,学生通过联想“一个正方形可以沿对角线切开,变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简单理解“三角形面积=1/2底×高”的计算关系.但是,在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上,他们往往存在较大困惑.此时,教师就可以预留出讨论的时间,根据学生在之前学习“面积”计算中的表现和预习情况,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梯形的面积计算”展开讨论.如此,在组间竞争的胜负欲刺激下,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散思维,寻找梯形上底、下底、高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在该过程中,一些学习能力原本就比较突出的学生,会想到“可以将梯形转化为其他曾经学习过的简单图形”.通过思维的碰撞和实践操作,他们可以轻松发现,将梯形沿一定规律切开并重新组合,可以得到一个高不变、上下边长发生变化的平行四边形.计算变化前后的边长,可以得到“拼贴后平行四边形的底=拼贴前梯形上底与下底之和的一半”的结论.此时,小组成员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就会上升到新的台阶,其合作探究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高质量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2)教师适当介入
  虽然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不再居于主导地位,学生被赋予“控制课堂”的权利,但是,教师也不能完全脱离课堂,任由他们自主发挥.也就是说,在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探究知识时,教师应扮演好“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一方面,监督他们的讨论行为,避免出现看上去热火朝天,实际上在交流与学习无关的问题等浑水摸鱼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学生出现其他困惑时及时提供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阻碍,以达成维持学习信心的目标[6].再者,还应以布置随堂练习任务的形式介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强化课堂实践效果.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用方程解决问题”一课为例,当发现学生在“列方程”“解方程”等自主学习环节出现困扰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提前录制好的或是在互联网中搜集到的優质微课课件,在课件中,重点呈现等量关系,以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吸引小学生注意力,以启发思维的形式拓宽他们的思考空间,使其迅速突破重点、难点.紧接着,可以提出“爸爸的年龄比小明年龄的3倍多4岁,已知爸爸今年37岁,求小明今年多大”的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列方程解答.通过组内讨论,将小明的年龄设为未知数x,列出方程3x 4=37,学生可以得出x=11的结论.如此,学以致用的目标得到实现.此后,学生可以以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课堂上巩固新知,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的表现调整课后作业结构,有针对性地布置复习任务,轻松深化学习效果.再者,还可以鼓励他们自主设计方程问题,以此考查学生是否完全理解方程的概念、意义,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课 后
  如前文所言,在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中,应加强对课后总结和评价的重视.对此,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前准备和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主动说出困惑所在,使其注意到自己掌握不扎实的内容,为后续自主巩固、复习做铺垫.其次,对学生的表现展开客观评价,尽可能以积极的语言从思考的深度、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方面对他们提出表扬,以达成增进信心的目的,换取学生更加积极的表现.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将其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识重新录制成微课视频,视频中有侧重点地讲解疑难知识点,通过微信等信息工具将视频分享给他们,使其能够在课下围绕视频对薄弱之处再次展开自主学习,达成实时巩固、高效复习的目标[7].再者,教师还可以在视频中梳理知识脉络,清晰地呈现新知结构图,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整体掌握知识.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在基础教学完毕后,录制以复习为主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有顺序地呈现“圆的半径为r、直径为d、π一般在圆的计算中被视为3.14”“圆的周长可以以C=2πr表示,也可以以C=πd表示”“圆的面积可以用S=πr2表示,也可以用S=π[(1/2)d]2表示”等知识点,将知识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帮助他们更系统地把握新知.同时,围绕极易出错的“圆中间是正方形,二者未重合部分为阴影部分,求阴影部分面积”等综合性问题,在视频中以例题进行重点讲解,传授“先计算外部图形面积(圆),再计算内部图形面积(正方形),用大面积减去小面积就是多余部分面积(阴影)”的解题方法,帮助他们迁移知识、深入掌握.
  综上所述,以信息时代和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的社会现状为背景,转变教育结构是应对社会环境变化的必经之路,利用信息工具优化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同时,以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转变师生角色是必然,翻转课堂势必成为新的教学方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完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正视二者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积极作用,主动寻找高质量的结合方式,以微课为载体,打造翻转课堂新模式,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意识、数学逻辑思维放在首位,鼓励他们在新的模式中对知识展开探讨,深化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整个数学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利.翻转课堂初探: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C].教育理论研究,2019(11):239.
  [2]李源.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15):65-66,69.
  [3]盛丽慧.浅谈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142.
  [4]赵宏伟.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149.
  [5]丛鸣含.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6]强东宁.翻转课堂初探: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192.
  [7]张加龙.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3):60-61.
其他文献
【摘要】自然数包括1、素数(质数)与合数.本文将素数之外的自然数用“非素数”表示,以区别对待.当自然数大于10时,可以从自然数的个位数的性质出发,来确定一个自然数是否为非素数,文中对个位数为1,3,7,9的自然数中存在着的非素数进行讨论,通过对其因子的个位数的限定讨论,来探知其存在的规律,从而为对非素数分布的研究以及对素数分布的研究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非素数;素数;个位数;因子  本文将对
【摘要】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会通过网络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与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应该首先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在教材中找到与网络环境相匹配的教育方式,着重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将其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当中,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网络环境
【摘要】立體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线面关系证明和线面角的求解是近几年高考热点.本文将从数和形的角度分析,列举寻找线面角的各种途径,把握数学核心本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遨游立体几何.  【关键词】立体几何;线面角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也是历年高考数学命题的重要考点之一,其通过丰富的几何载体,考查学生对空间基本图形的位置关系的掌握,尤其是平行和垂直关系的判断和证明
【摘要】 “四基”是数学的主要目标与核心内容,它是初中生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框架,也是提高初中生数学素养的关键,它为中学生改变传统记忆与模仿的数学例题学习方式指明方向.本文结合数学例题教学实践,对“四基”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 “四基”理论;中学数学;例题教学;应用  数学新课标最重大的变革,就是将传统的“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成为“四基”,即在原有基础上,将基本思想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它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不仅仅要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主要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进而深入研究來将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思维光芒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教学课程,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学
【摘要】 数学欣赏,常被我们的中学数学课堂所忽视.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从数学欣赏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这是数学欣赏真正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纠结;欣赏;实用美;奇特美;奥妙美;内在美  笔者曾开设过市级公开课“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经历了备课阶段的“纠结”之后,让笔者体会到:学生认为的枯燥、乏味甚至冰冷的数学,也有别样的美值得我们去欣赏.下面笔者就从备课环节的几处“纠结”,来谈
【摘要】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对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的全记录,是一个时间虽短但相对完整的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把课堂教学直观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微课特点、微课在师生中的认识与应用、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微课;小學数学;实践研究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初中数学学科在教学要求上也更为注重学生数学逻辑思維的培养.诚然数学本身便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倘若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能结合教材内容多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大有裨益.本文以“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题,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工作经验做出一定探析,以期初中数学教育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看似对知识掌握非常扎实,但是题目发生微小变化就不知从何入手.这就表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完成了模仿性学习,并没有对数学思想有深入理解.在简易方程教学中,模型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思想,当教师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模型思想,就能够让各类方程问题迎刃而解.  一、借助直观的操作,构建模型  数学课程是对结构、数量、空间等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高年级的数
【摘要】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新方法最近已经被提出,相较于不容易记忆的求根公式,该方法利用了韦达定理和平方差公式.本文将讨论这种方法带给高等数学相关问题求解的影响,并发现使用这种新方法对问题进行推导时,过程有所简化,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高等数学;数学教育;问题求解  一、引 言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已在初等数学中讨论过,如果方程为整系数,可采取观察法,先因式分解再求解,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