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的逻辑、语法和修辞

来源 :英语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k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有初涉翻譯的同学问我,做好翻译需要哪些过程?其实,这跟做其他学术也没有什么不同,无非还是那“三板斧”——理论、历史、实践。具体到翻译上,就是翻译理论,包括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功能的纯翻译理论,以及具有指导功能的应用翻译理论,具有借鉴功能的翻译史,还有具有实用功能的翻译实践。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曾经说过:“智慧胜于知识。”如果说,知识回答的是“是什么”,那么,智慧回答的就是“怎么样”和“为什么”。对于翻译来说,翻译理论和翻译史解决的是宏观层面“何为译”的问题;文化,特别是语言解决的是“译何为”的问题;从语法、逻辑、修辞三个维度审视翻译实践解决的是“如何译”的问题。当然,翻译是一个需要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的专业,也就是“You don’t need to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but you need to know a little bit of everything.”,掌握一些翻译辅助工具也很有必要。
  对于翻译理论,我曾在专著《翻译基础指津》(中译出版社,2017)中有过专题阐述,这里不再赘述。说到底,科学的核心是理论,没有理论,你的研究将一无所有。
  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要明确的是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翻译是一种看似门槛很低,实则难度很高的学术。其实,不是学语言的都是学英语的;不是学英语的都能做翻译;不是做翻译的什么文体都能翻译。相对于母语创作来说,翻译的难度更高。对于英语专业来说,听说读写译,最难莫过于翻译;对于各种翻译文体来说,最难莫过于文学翻译。至于原文理解,我觉得上下文,也只有上下文,才是决定词义、句意、文意的唯一标准。这个上下文可以是上一个词和下一个词,也可以是上一句和下一句,或者是上一段和下一段,甚至是上一章和下一章,乃至同一作者所著的上一部作品和下一部作品。具体践行到了中观层面,双语差异之处,便是困难之时。到了微观层面,译得通不通是语法问题,译得对不对是逻辑问题,译得好不好是修辞问题。
  下面,主要以中国首部微型小说译文集——译趣坊系列图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7、2018、2019、2021)为例,来做一简要的实证。
  一、逻辑
  例1. Do you understand what condoms are used for?
  你知道安全套是用来做什么的吗?——《谋杀的颜色》
  原文中被问的是一个14岁的孩子。考虑到孩子对性的有限认知,对于condom一词,这里只能译成“安全套”,不能译成“避孕套”。
  例2. She had been older than he then in Ohio. Now she was not young at all. Bill was still young.
  当年在俄亥俄州的时候她就比他大,现在,她已不再年轻,而比尔却不见老。——译趣坊第一辑《时光不会辜负有爱的人》之“初秋”
  原文Bill was still young是肯定形式,译文转换成了否定形式,但内容没有变,表达反而更为妥当。
  例3. God made Coke, God made Pepsi, God made me, oh so sexy, God made rivers, God made lakes. God made you… well we all make mistakes.
  上帝创造了可口可乐,上帝创造了百事可乐,上帝创造了我,哦,多么性感。上帝创造了河流,上帝创造了湖泊,上帝创造了你……怎么说呢,谁能不出错呢?——译趣坊第一辑《人生是一场意外的遇见》之“毒舌段子”
  原文的well we all make mistakes译成了“怎么说呢,谁能不出错呢?”,肯定变否定,句号变问号,但内在的逻辑始终如一。
  二、语法
  例1. “Do you think all these people are happy with the wonderful things they have?” she asked.
  “People happy with things? No, no,” the old man said. “Only people make people happy. You just have to know how to love people. People aren’t things; people think, they feel. You have to tell them you love them. You have to show them. You have to say nice things. You have to mean them.”
  “你觉得这些拥有好东西的人幸福吗?”她问道。
  “拥有东西的人幸福?不对,不对。”老人说道,“只有人才能让人幸福。你需要知道怎么去爱别人就够了。人不是东西;人会思考,人有感觉。你要告诉别人你爱他们,你要把爱展示给他们看。你要说金玉良言,要有真情实感。”——译趣坊第一辑《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之“幸福在哪里”
  关于一词多义,就是要“确认过眼神,选择对的含义”。原文的wonderful things在上下文中有哲学意味,指的是物质,这里在讨论的实际上是物质和精神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所以译成“好东西”;You have to say nice things里的things指的是话语,所以nice things译成了“金玉良言”。
  例2. Saying goodbye in autumn is not saying goodbye forever.   对秋天说再见,秋天还会见。——《英汉经典阅读系列散文卷》
  关于句法翻译,首先要分析原文的句子成分,先找出主谓宾,然后找出定状补,确定句意。能“神同步”真真是极好的。不能就或分或合,或缩或扩,或换序,或变性、变态,甚至十八般武艺并用,舍“形”而取“义”。从语言层次的转换情况来看,既可以是同一层次的同类型转换,也可以是同一层次的非同类型转换,还可以是超越同一层次的转换。从本句来看,译文做了分句处理,属于同一层次的非同类型转换。
  例3. I loved you enough to accept you for what you are, not what I wanted you to be.
  我爱你至深,才接受你现在的样子,尽管不是我期望的样子。——译趣坊第一辑《时光不会辜负有爱的人》之“爱你至深”
  关于从句翻译,原文的what you are和what I wanted you to be实现了从句译成短语、句型由抽象向具体的转换。
  例4. They are hard to find when your eyes are closed, but they are everywhere you look when you choose to see.
  选择合上双眼,天使很难发现;选择睁大双眼,天使会在任何地方出现。——译趣坊第四辑《生活有时残酷  但爱从未缺席》之“爱情”
  英文重形合,句子成分“一个都不能少”,所以连词、关系词、介词多,译成汉语,很多时候一省了之。原文的when和but就是如此。
  例5. “You’re a very good dancer,” she sighed.
  “你的舞跳得好好啊!”她叹道。——译趣坊第三辑《愿我们每个人都被世界温柔以待》之“下雨天,留人天”
  在翻译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类(词性)均会经常发生转换,没有什么词是不能“变性”的。本句原文的名词dancer,就译成了动词“跳”。从本质上讲,汉语是一种多运用动词的语言,是真正的“动感地带”。
  三、修辞
  例1. Alarmed, sad? He smiled, and his smile kept on getting broader,and before long, he was dissolving into laughter. He was determined to control himself, but this resistance collapsed completely. He started guffawing loudly…
  感到奇怪?难过?他微微笑着,接着,嘴越咧越大,迸发出一声大笑,他想自控,但这一抵抗立刻土崩瓦解了,竟哈哈大笑不止。——译趣坊第一辑《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之“幸福的人”
  这是层递修辞格,程度递增,直译过来,一目了然。
  例2. May you always walk your path with love. May you always help your fellow travelers along the way. And may your roads always lead you Home again.
  愿你的人生之路都有爱为伴,愿你在旅途中帮助同路人,愿你人生中的一段又一段旅程都是通往回“家”的路。——译趣坊第二辑《所有的路,最终都是回家的路》之“所有的路,最终都是回家的路”
  這是重复修辞格,原文三个以may开头的句子,译文三个“愿你”,一一对应,句句对应,原文roads的复数得到强化翻译,作为全篇收尾的画龙点睛之笔。
  例3. Even more than what they eat I like their intellectual grasp. It is wonderful. Just watch them read. They simply read all the time.
  我喜欢他们的饮食,但是我更喜欢他们学富五车。那真是了不起。看看他们看的书就一目了然了。他们简直就是手不释卷。——译趣坊第三辑《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之“怎样成为百万富翁”
  修辞翻译也可以“无中生有”,本句中的intellectual grasp译成“学富五车”,read all the time译成“手不释卷”,也都毫无违和感。
  例4. Neither manifested the least disposition to retreat. It was evident that their battle-cry was “Conquer or die.”
  双方都没有一丝一毫退却的表现,显然他们的战争口号是“不成功便成仁”。——译趣坊第三辑《选一种姿态,让自己活得无可替代》之“红蚂蚁大战黑蚂蚁”
  修辞可以让你的译文变得更有腔调。“想要有腔调,就不能说大白话,得加上装饰。”原文中的Conquer or die以归化的策略套译成“不成功便成仁”,来描绘双方死战的状态,成为亲切的“中国风”。
  Language is shaped by, and shapes, human thought.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形成语言,而语言又影响了人的思想。”文学翻译是一个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础上,力争美美与共的过程。原作者的思想形成了原作者的语言,原作的语言又影响了译者的思想。文学翻译“他者”的魔力,可以让一只匍匐的虫豸,陡然生出纵横天地的心,化茧成蝶。
  让文学翻译也带你飞。
其他文献
我和马克第一次约会时,他问我和上一个男友分手有多久了。  2我盯着桌子,用手握着面前的啤酒杯。我向来很讨厌这个问题,它似乎带有赤裸裸的评估目的,就像被就业顾问询问简历上的空白时间段,或是牙医问到你使用牙线的频率。  3我知道他不是在对我做评估,我们一起工作了两个月,在这个拥挤的酒吧我们聊得既轻松又直率,像好朋友一样。他告诉我离婚给他带来的痛苦、经济压力和孤独寂寞。他一直在我办公室附近晃悠,给我发打
期刊
英译汉  一等奖(1名)  商裴裴 江苏师范大学  二等奖(3名)  丁占罡 中华女子学院  王昊堃 江蘇省淮安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蔡亦昕 复旦大学  三等奖(2名)  郑秀君 福建省龙海市  卫凤娇 WikiGlobal  优秀奖(40名)  周雅琴 阳光学院  云 天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毛思玉 北京理工大学  王金岳 自由译者  王超凡 中山大学  赵文汇 吉林大学  狄沐祺 首都
期刊
“撸”的第一个意思是“捋”,即“用手握着条状物,顺着移动、抚摩或拉扯”。英语可以译为:to close one’s hand around sth long, and move, stroke, pull or push。例如:  1. 他把桑树枝上的叶子撸下来,用来喂蚕。  He stripped the mulberry twigs of their leaves by running the
期刊
Long gone are the days when we would look both ways before crossing the street. The only direction most of us look is down, ceaselessly staring into the infinite depths of our screens. Distracted walk
期刊
这个题目用来谈翻译,似乎是驴唇不对马嘴。刺身,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做法,都要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原味;翻译,无论遵循什么样的理论,最好要保留原文的味道,即源文本的“异域性”(foreignness)。所谓“异域性”不仅存在于源文本的句法,还表现在作者所流露出的关切与观点、所展开的背景与环境上,目标文本必须要将其非本民族性的内容传达得清晰、透彻。波利佐蒂认为,异域性不能完全抹掉,不能表现得过于生硬、乃至
期刊
On weekdays Hu Xin, 21, wears a dark blue suit with a red tie for her job.  Only on weekends can she find peace in the circle of friends she is most comfortable with, dressed in Hanfu, the ancient att
期刊
【1】 The phrase “book scent”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times in China. To control the insect infestation, people used to place leaves of rue between pages. Once opening the book, the aroma of the h
期刊
Tears and distress on the first day of nursery is a familiar story—but that’s just the parents.   Choosing whose care to hand your flesh and blood1 over to can be a terrifying prospect.   But if you w
期刊
顾问委员会  柴明熲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陈国华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辜正坤 北京大学教授  黄友义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  连真然 四川省翻译协会副会长  刘士聪 南开大学教授  許 钧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  仲伟合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澳门城市大学教授  评审委员会  主任评委  王广州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导  终审评委  郭乙瑶 北京师范
期刊
It’s no surprise that the widespread use of social media for communicating ideas,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tories and experiences has had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overall way people communicate tod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