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上的重大发明

来源 :小学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ry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伟大发明的背后,都有一位令人崇敬的科学家、发明家,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雷达的发明。雷达的发明人是谁,如今已经很难知道了。最多,我们可以确定,雷达最早应该是由英国人鼓捣出来的……
  轰炸机又来了
  1917年5月到1918年5月这一年的时间,对于英国人来说格外难熬。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但随着飞机这种问世不久的航空机器的飞速进化,德国空军对英国的轰炸却变本加厉了起来。
  “上帝呀,它们又来了!”
  喏,这就是英国人面对德军飞机的恐慌表现。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前预知敌军飞机来袭,飞机的速度又太快,当地面上的人发现敌机到来时,再去寻找防空洞躲避,就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能提前知道敌机动向该有多好!
  耳朵是靠不住的
  英国军方最先想到的是盲人。盲人由于视觉不起作用,往往具有比普通人更灵敏的听觉。英军召集了一些听觉特别优秀的盲人,还给他们配发巨大的金属喇叭状“听力增强器”,专门让他们监听敌机的声音。
  别说,这招儿还真管了点儿用,不过,也顶多能提供几十秒到一分钟左右的预警时间,因为盲人的耳朵再好,也只是比常人多听到远出几千米的声音,但几千米的距离对飞机来说,一眨眼就飞过了。
  看来,用耳朵听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向蝙蝠学习
  怎么办?英军只好求助于科学家。科学家一下子想到了一种动物——蝙蝠。
  当时,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蝙蝠关在漆黑的屋子里,屋中吊满了铃铛,蝙蝠在里面飞来飞去,铃铛却从来不会被碰响。这是因为,蝙蝠能够发出一种频率非常低的声音,这种声音人耳完全听不见,但蝙蝠却听得见。蝙蝠平均每秒发出30~60次这种低频声音,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被蝙蝠听到。蝙蝠借此就能判断障碍物的大小、远近,从而有效地规避。
  声波太慢了
  太好了!那么,用低频声波来探测敌机不就行了吗?
  不行……
  声波的传播速度太慢,短距离还没什么,长距离传播的话,当声波碰到敌机再反射回来,敌机也就快到了,能够提供的预警时间很有限。
  对了,光的传播速度很快,用光波来探测敌机,是否可行?也不行。要知道,光是很容易被敌人探测到的,而且,无论是光波还是声波,都很容易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在作战中使用的可靠性都不高。
  无线电波搞定一切
  当时,除了光波和声波以外,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无线电波。无线电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光速几乎相同,并且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什么云啊、雾啊都不能对无线电波的传输造成影响,什么样恶劣的气象条件都能使用。
  很快,工程师们便制造出了一种名叫Radar的设备,意思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音译成中文就是“雷达”。最初的雷达十分笨重,而且还经常出现故障,但就是这样,也为英军的防空作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对了,说起英国人发明雷达的事儿,德国人真是气得不行——其实早在1904年,德国发明家就已经进行过原始的雷达实验,并获得了专利,只可惜并没有用于实战。
  到了二战时期,英国在面向欧洲大陆的海岸线上布置了大量雷达,德国空军再也不能随心所欲了。此后,雷达不断进步,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军事发明之一。
其他文献
当扬声器发声时,你会发现米粒开始翩翩起舞,伴随着音量的变化,跳得时高时低。  这个实验说明:声音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当然还可以借助其他方式来体现,你可以自己去体验。  我们能听到声音,好像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当宇航员进入太空,要想交流可就非常困难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了!  声音要通过物质来传递,没有了物质就无法传播出去了。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认识一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期刊
巨猿是早已灭绝的一种古猿,生存于大约100万~30万年前的中国、印度及越南等地区。古生物学家根据发掘到的化石推断,灭绝于10万年前的步氏巨猿是已知存在过的最大的灵长类动物。这种巨猿站立时高达3米,体重超过600千克!  现实中,体型巨大的巨猿是不是像电影中那样邪恶残暴呢?一般来说,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倾向于认为,巨猿是一种巨大但温柔的动物。在古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古代猿人与巨猿可能会相遇,没有考古学的
期刊
血迹检验,可是法医学中最重要的现场检验步骤,绝对不可缺少。首先,你要观察现场残留血迹的颜色,因为当血液流出人体后,就会由于血红蛋白的变化而从鲜红色变成暗红色,时间再长一点,就会变成褐色,那些陈旧的“陈年血迹”则干脆会变成灰褐色。  瞧,血迹的颜色对确定犯罪时间就是如此重要。当然,前提是你首先得确定,那摊红色的黏稠液体真的不是番茄酱……  血迹是什么形状  洒落在现场的血迹形状和血迹的颜色一样重要。
期刊
整个现场,充斥着油漆的味道。二楼拐角处的窗户很小,傍晚微弱的光线很难让楼梯间中的一切细节显示得一清二楚。  可以看到的是,死者萨拉赫趴在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楼梯上。他身穿蓝色的工装,手戴白色棉手套。左手攥着一个油漆桶,里面的绿色油漆顺着楼梯流下,在最底层聚成一摊;右手边掉落了一支刷子,上面的绿色油漆已经干硬。经过法医若琳查验,萨拉赫是后脑被重物击中而亡,身上的财物并没有丢失。死者就是这里的住户,死亡时
期刊
二月的都市依旧沉寂。清晨,天微亮。昨晚的大雪,使得街头人车稀  少,更显萧条。  远处,马达的轰鸣声打破了这条城市主干道上的寂静。一辆越野车急速驶来,雨刷打得飞快,车灯直直射向远方,车四周扬起高高的雪花。可能是因为光线不好,可能是因为雪刚停,可能是因为路滑,也可能是因为司机疲劳驾驶……在这个十字路口,越野车一下撞上了一辆横向缓缓驶过路口的铲雪车!  侧翻在地的铲雪车兀自工作着,司机被弹出车外,躺在
期刊
这款手机的WIFI、相机、屏幕、存储器、处理器、声音……每个元件都是可以独立替换的模块,哪里坏了换哪里,你只需拔掉坏零件,插上新零件即可,就这么简单。好酷啊!
期刊
探测器又有反应了,这附近有能源。  不会的,它从来没报错过。  你這个探  测器不会是有问题吧?
期刊
不会游泳也能潜入深海  这是一个潜水推进器,只需抓着它,你便能在水中畅游。它配有双螺旋桨,能以1.2米/秒的速度缓慢前行,方便你观赏海底美景;还能以1.8米/秒的速度快速前进,让你感受到水中的速度与激情!它还有一个可拆卸浮板,装上浮板,轻松漂游;拆下浮板便可潜入水下40米处,探索更深更神秘的水下世界。这家伙还能搭载不同配件,扩展水下拍摄能力,帮你记录潜游的每一帧精彩画面。2小时充满电,可以持续游玩
期刊
初春,渐渐回归的勃勃生气并没有给斯科特带来好心情。晚上八点多,他接到报案,在科技大厦有人跳楼自杀,而且还有一名路人被砸死!  位于市郊的科技大厦,是一栋10层高的建筑,里面经营的是电子产品。案发现场在大厦北边的路上,两具尸体横在路面正在消融的雪水之上。死者是两名中年男性,跳楼的名叫史密斯,伯恩是被砸死的那个。  伯恩就在科技大厦上班,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身着正装,外面套着黑色呢子风衣
期刊
远古时代,虽然人类还没有纺织工具,但植物的叶子、猛兽的皮毛等就都可以当作衣物使用了。进入农业时代,自从有了桑麻织布、动物毛皮,人类可以用来制衣的材料开始丰富起来。等到工业时代,多种化学材料进入衣物制造的行业,印染等工艺逐渐繁盛,但是环境也渐渐受到严重影响。长期以来,虽然制衣材料和制作工艺逐渐增多,但是人类也一直没有停止过猎杀动物,以获取它们的皮毛用于穿戴。  如今,无论是人类对动物皮毛的贪婪掠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