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泻新型疗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popo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糜泻是一种对麸质不耐受引起小肠黏膜病变为特征的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其典型症状包括腹泻、腹痛、贫血、骨质疏松等.严格的终身无麸质饮食(GFD)是迄今为止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GFD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避免,即使能够保证GFD,也有约60%乳糜泻患者小肠黏膜病理改善并不明显,肠道微生态无法完全恢复,肠道症状易持续存在.因此,探索GFD的辅助或替代疗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对乳糜泻研究的不断深入,多个潜在的治疗靶点已被发掘和探索.目前,国际上广泛研究的乳糜泻新型疗法主要包括以补充肽酶、增强肠道屏障和隔离麸质蛋白为主的定量疗法和以诱导麸质蛋白耐受为主的定性疗法,其他新型疗法如微生物疗法也逐渐进入研究者视野,但这些新型疗法尚存在诸多未解决的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癌前病变进展至癌一般需要5~10年.但结直肠癌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大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症状就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而中晚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提高结直肠癌预后至关重要.染色体不稳定性(CIN)是结直肠癌中最常见的基因组不稳定类型,它通过在同一肿瘤内形成不同遗传组成的细胞亚群,产生肿瘤内异质性(ITH),促进肿瘤细胞适应和进化,导致结直肠癌耐药率和复发率增加.近年研究发现,中心体扩增的发生率是动态变化的,随着“腺瘤—癌”序列进展而逐
肾素原受体(PRR)是水盐代谢、血压和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关键调节因子.PRR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复杂多样,不仅可与肾素及肾素原结合,促使血管紧张素原向血管紧张素Ⅰ、Ⅱ转化,还能激活细胞内非血管紧张素Ⅱ依赖性信号途径,在介导某些病理效应如肾脏炎症纤维化等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RR不仅能够通过调节上皮钠通道来调控肾脏钠平衡,还参与调节水通道蛋白(AQP)和抗利尿激素加压素2型受体(V2R),调控肾脏集合管水重吸收功能,维持机体的体液平衡.PRR的作用十分广泛,与许多人类
目的 通过对3例复发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移植治疗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法分析,总结这类疾病有效治疗方案及预防方案.方法 3例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中2例为费城染色体Ph(+),在确定半相合供者后,给予CD19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桥接治疗,缓解后接受亲缘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GIAC进行移植治疗,同时在移植后给予小剂量环磷酰胺(PTCY,14.5 mg/kg体质量)预防GVHD.结果
目的 观察L4-5、L5-S1椎间盘突出青年患者CT横断面上小关节角度、双侧小关节不对称率及小关节接触直径的变化,为青年椎间盘突出原因提供参考.方法 L4-5、L5-S1椎间盘突出青年患者270例,其中L4-5椎间盘突出128例,L5-S1椎间盘突出142例;同时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内青年腰椎间盘正常者141例为对照组,利用多平面重建(MRR)技术,在CT横断面图像上测量小关节角度、小关节接触直径,比较两组小关节角度、双侧小关节不对称率及小关节接触直径.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L4-5椎间盘水平CT横断面小关节
前列腺癌发病率高、发病隐匿,因此寻找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项目尤为重要.目前基因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研究中,将此项技术引入个体化癌症治疗计划的制定与精准医学的范围内,可从中探讨相关基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E26相关基因(ERG)融合基因、PTEN基因、成视网膜细胞瘤(RB)基因、p53肿瘤蛋白(TP53)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等基因发生突变或缺失后,激活不同信号传导途径和调节相应关键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调控前列腺癌的
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进镜是高质量结肠镜检查的基础.高进镜难度可导致插镜失败,造成结直肠病变漏诊率增加,而盲目进镜还会引起结直肠黏膜损伤、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科学评估进镜难度对成功实施结肠镜检查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结肠镜进镜难度的评价体系尚缺乏统一的标准,盲肠插管率、进镜时间是较为公认的衡量结肠镜检查质量的指标,肠痉挛程度、进镜难度术者评分亦可作为结肠镜进镜难度评价的指标.但现有的评价指标较少,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进镜难度,故需要探索更加全面且实用的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疗效、CPIS评分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抗感染、机械通气呼吸支持、体液引流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给予无菌吸痰管吸痰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以及白细胞(WBC)计数和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炎性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T2DM患者344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145例)、微量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和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比较三组间25(OH)D水平;Pearson相关及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血清25(OH)D与蛋白尿的相关性.结果 大量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单纯糖尿病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18.05(13.65,2
Epstein-Barr病毒(EBV)是第一个被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的DNA病毒.EBV相关胃癌(EBVaGC)约占所有胃癌总数的8.7%.自1990年有学者首次在胃癌组织中检测到EBV后,EBV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目前认为,EBVaGC的发病机制可能是EBV在伴有癌前状态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内建立异常潜伏感染,诱导肿瘤微环境逃避免疫清除,并通过潜伏基因产物引起宿主DNA甲基化,导致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从而引起EBVaGC发生.但EBVaGC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尚需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还需要相应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其疗效,从而制定出更为详尽的治疗方案,使膀胱癌患者能够得到最大的临床获益.目前用于晚期膀胱癌免疫治疗反应的相关生物标志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肿瘤细胞相关的标志物,如肿瘤内异质性、肿瘤基因突变负荷、DNA损伤修复、分子分型等;第二类是与肿瘤微环境相关的标志物,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等;第三类是与液体活检相关的标志物,如游离DNA、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等.根据免疫治疗标志物指导免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