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问题研究

来源 :长江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5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校公共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开始建设以来,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教育部门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高度关注形成对比的是部分地方高校在该课程建设方面的错位与不足。地方高校中大学语文课程所处的边缘状况主要体现在课程定位模糊、师资队伍薄弱及教学模式陈旧、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定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革新传统教学手段、优化教材等措施可以缓解大学语文课程的“边缘化困境”。
其他文献
如何将时长为3到5分钟的微视频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就成为当下教育研究者较为感兴趣的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有如何搜集和拍摄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微视频及使微视频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发挥效果的方法。使用微视频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主动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需本着实用性、价值引领、适量适度、重难点突出的原则,以此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位
学位
采用多时间点的研究设计,对612名初中生进行三次问卷调查,最终匹配361份关于校园欺凌、自尊、主观幸福感的数据,建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校园欺凌及其三维度(言语欺负、身体欺负、关系欺负)能够影响显著降低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2)在校园欺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中,只有言语欺负通过自尊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研究结果有利于提升社会和学校对校园欺凌事件导致的负面后果的重视,促进采取积极措施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所以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关键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课堂的相结合,构建认同机制,从而培养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者和履行者。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增速稳步向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美的理解更加多元化,通过艺术教育来提升下一代的审美能力,以及增强其美的感受力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美术教育也呈现出了更丰富的教学趋向,现当代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表现形式上更加直接、奔放、热烈、自由、色彩更为丰富,对比更加强烈,视觉上更具冲击力,甚至从某种角度看,还有对某些价值理念的不屑与批判,逐渐形成了完全有别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语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网络思政开始成为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学生网络思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给出解决措施,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质量。
以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与专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困境,诸如高校教师对“专业发展”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偏差,高校管理层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不合理,压力不断增大等,这就需要高校管理层不断健全管理体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立科学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革新教学评价模式,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落实到行动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本文基于中国知网“高级检索”功能,对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获得论文268篇,从研究主题的角度对样本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文章揭示了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与当前格局,旨在为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和女性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