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重视课前预习的习惯
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数学学科,预习有些困难,多数孩子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有必要让孩子明确预习的目的及方法。
1.正确认识预习目的。何为预习目的?家长学生一直有着这样的误区,认为预习就是要把新知识学会。其实不然,预习只是提前对于要学习的课程有一个初步認识,而不是提前全部学会,那样的话,预习不仅会变得很难完成,而且不利于预习习惯养成。真正的预习目的,是要找出知识困惑,以便将来课堂学习时有的放矢。因此,也就无需彻底搞懂,更重要的是要把问题找出来,写在笔记本或者书上,等到上课时,与老师所讲内容进行对照,从而提高印象水平和学习效率。
2.预习方法多样化。传统的先熟读教材,再完成习题固然有一定的功效,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且较枯燥,不利于习惯的养成。新课程背景下的预习在方法上教师要多‘花点心思’。除了阅读教材获取知识外,还可以通过答卷、实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制作学具等形式来完成,组织上也应不局限于学生的个人行为,根据内容不同,组织群体行为:家长辅助,小组合作等。
3.注重预习检验及评价。课前预习要注重检验,检验后要给予评价,使学生感受到预习和书面作业是同等重要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孩子们预习部分收获的成果,我总在第一时间提出表扬,并以小红花加倍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预习带来的成就感。这样大大提高了预习的积极性。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使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场地,同时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摇篮。教师适时潜移默化的教育是习惯生成的最佳着陆点。
1.端正的读写坐姿习惯。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好的读写姿势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眼睛的保护。课上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坐端正,并要求家长配合回家完成作业也要坐好,做到“提笔即练字”,还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不良坐姿的危害。
2.倾听的习惯。倾听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本功。数学课标明确说明小学阶段一定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关于倾听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关注孩子们的发言;不时对认真倾听的学生予以表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或生活故事引入教学当中,让学生有兴趣听;还要让孩子明白倾听的重要性等。
3.大胆说、敢于问的习惯。课堂上我总是刻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让学生不紧张,没有怕说错的心理负担,将学习活动视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面带微笑,认真倾听,并适时鼓励。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想说,有信心说;在发问环节,更多的是关注每个孩子的差异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敢说敢问的习惯。
4.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习惯。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小学生当前现状基本上就是“随风倒”,即不思考,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种思想严重影响数学思维的开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思考情境,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照顾每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感受成功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的欲望。
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它有多大信心,他就给你多大惊喜。小组合作学习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和群体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使得大家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而教师让学生分组汇报时,汇报的学生又要把全組的意见加以综合,加以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得到了提高。
三、课后复习、及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检验其掌握知识程度的过程。每道作业题都和课上学习的知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先复习功课弄懂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的习惯。使学生有章可循,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好的作业习惯还包括完成要及时、态度要端正、书写要规范、检验要有效。教师要在教学中多以表扬、示范、榜样、评比等形式强化训练,争取使这些常规活动成为习惯。
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孩子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
希望各位同仁一同继续深入研究学习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我们的孩子终身受益。
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数学学科,预习有些困难,多数孩子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有必要让孩子明确预习的目的及方法。
1.正确认识预习目的。何为预习目的?家长学生一直有着这样的误区,认为预习就是要把新知识学会。其实不然,预习只是提前对于要学习的课程有一个初步認识,而不是提前全部学会,那样的话,预习不仅会变得很难完成,而且不利于预习习惯养成。真正的预习目的,是要找出知识困惑,以便将来课堂学习时有的放矢。因此,也就无需彻底搞懂,更重要的是要把问题找出来,写在笔记本或者书上,等到上课时,与老师所讲内容进行对照,从而提高印象水平和学习效率。
2.预习方法多样化。传统的先熟读教材,再完成习题固然有一定的功效,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且较枯燥,不利于习惯的养成。新课程背景下的预习在方法上教师要多‘花点心思’。除了阅读教材获取知识外,还可以通过答卷、实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制作学具等形式来完成,组织上也应不局限于学生的个人行为,根据内容不同,组织群体行为:家长辅助,小组合作等。
3.注重预习检验及评价。课前预习要注重检验,检验后要给予评价,使学生感受到预习和书面作业是同等重要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孩子们预习部分收获的成果,我总在第一时间提出表扬,并以小红花加倍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预习带来的成就感。这样大大提高了预习的积极性。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使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场地,同时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摇篮。教师适时潜移默化的教育是习惯生成的最佳着陆点。
1.端正的读写坐姿习惯。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好的读写姿势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眼睛的保护。课上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坐端正,并要求家长配合回家完成作业也要坐好,做到“提笔即练字”,还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不良坐姿的危害。
2.倾听的习惯。倾听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本功。数学课标明确说明小学阶段一定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关于倾听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关注孩子们的发言;不时对认真倾听的学生予以表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或生活故事引入教学当中,让学生有兴趣听;还要让孩子明白倾听的重要性等。
3.大胆说、敢于问的习惯。课堂上我总是刻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让学生不紧张,没有怕说错的心理负担,将学习活动视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面带微笑,认真倾听,并适时鼓励。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想说,有信心说;在发问环节,更多的是关注每个孩子的差异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敢说敢问的习惯。
4.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习惯。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小学生当前现状基本上就是“随风倒”,即不思考,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种思想严重影响数学思维的开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思考情境,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照顾每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感受成功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的欲望。
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它有多大信心,他就给你多大惊喜。小组合作学习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和群体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使得大家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而教师让学生分组汇报时,汇报的学生又要把全組的意见加以综合,加以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得到了提高。
三、课后复习、及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检验其掌握知识程度的过程。每道作业题都和课上学习的知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先复习功课弄懂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的习惯。使学生有章可循,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好的作业习惯还包括完成要及时、态度要端正、书写要规范、检验要有效。教师要在教学中多以表扬、示范、榜样、评比等形式强化训练,争取使这些常规活动成为习惯。
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孩子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
希望各位同仁一同继续深入研究学习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我们的孩子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