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品牌学校的教育文化自信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uz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前,到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师生时指出:“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他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正处于新的深刻变革时代,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带來了教育实践新的活跃时期。教育思想的再启蒙、教育哲学的再回归、教育实践的再创新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同时也要借鉴融合世界先进的教育文化,把“好的经验坚持,把不足的补齐”,从而为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学体系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供坚强的文化自信。学校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学校的文化自信是教育文化自信的关键。学校教育的文化自信既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的理解与发展上,也体现在对世界优秀教育文化的借鉴与整合上,更体现在学校文化体系建构的有效实践中。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提出“聚·宽教育”理念,并构建了“聚·宽教育”文化体系,进行了有效的教育实践,充分体现了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教育文化自信的思想。
  教育文化自信源于对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的理解与发展。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不乏引领教育发展的优秀文化。无论是《论语》《尚书》《大学》《中庸》还是《礼记·学记》等经典文集,其中都蕴含着中国古代的教育智慧,至今也称得上世界教育文化宝库中熠熠发光的精品宝藏。在教育地位上,我国古代提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教育目的上,提出“化民成俗”的社会目的;在教育对象上,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思想;在教育方法上,提出“愤悱启发”的教学策略;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思结合”的学习策略;在教育组织行为上,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组织策略;在教师素养上,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师品格……这些教育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现了个人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教育价值选择,体现了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的教育认识论一般原则。我国古代这些优秀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成为影响世界东方教育的主流文化,也成为当今世界先进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文化依据,成为当代很多学校办学思想的精髓。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地处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地区,学校已经发展为一所贯穿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K-12)优质教育集团。新世纪以来,学校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办学理念,逐步提出了“聚·宽教育”的办学理念。“聚·宽”的教育理念来源于中国古代经典哲学著作《易经》。《易经》乾卦指出:“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这是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条件与修养,即学、问、宽、仁四项君德。意思是君子要通过学习积累知识,通过质疑询问明辨是非,用宽厚的胸襟待人,用仁义的态度做事。这段话是在教导人们如何做学问和做人做事。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易经》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今天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十八中管理者敏锐地发现了《易经》的这种优秀的教育文化,将其进一步提炼,提出了“聚和宽”的教育文化理念,形成了北京十八中的特色文化标识。他们将“聚·宽”教育文化解释为:“要以资源丰富的平台、宽广的锻炼舞台、贯通的学习台阶,聚焦核心素养,为每个孩子在十八岁之前打下健康身体的底子、健全人格的底子、宽厚文化的底子、强大精神的底子,使从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毕业的孩子走出校门后如飞龙出渊,利己达人、创造幸福。”这种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学校教育理念表达,体现了学校管理者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深厚的文化理解,形成了独具特色、底蕴深厚的学校理念表达。
  教育文化自信源于对世界优秀教育文化的借鉴与整合。文化的自信既体现在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发展上,也体现在对世界优秀文化的理解与包容上。中国的现代教育文化从诞生开始,就是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的现代教育文化的。1898年7月3日,清朝政府光绪皇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集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和最高教育学府于一体,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学习借鉴西方教育思想,走向现代教育。《京师大学堂章程》提出“兼容并包”“中西并用”的思想,体现了中国教育在文化自信基础上对西方优秀文化的借鉴和整合。1901年,清朝政府进一步提出了“改书院为学堂”的政策,开始在全国普及推广现代教育思想。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提出了“五育并举”的《对新教育之意见》,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进入制度化发展阶段。是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回顾中国现代教育的起源,我们深刻感知到,一百年前的国家领导者在坚守教育自信基础上的文化借鉴和整合,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一百年来,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正是在不断学习借鉴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成为当今世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大贡献者。中国的现代教育发展和成就支撑着中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支持着中国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正在支持着中国人民迈向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北京十八中提出的“聚·宽教育”理念,既是对中华优秀教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借鉴和整合了西方优秀教育思想,如苏格拉底提出的“助产术”等教育原理,以及杜威等教育家提出的“做中学”“儿童中心”“经验本位”等教育理论。“聚和宽”也在育人目标层面提出了面向未来、基于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思想。中西优秀教育文化通过“聚·宽”实现了千年跨越,融合在一所学校的教育文化之中。这正是办学者文化自信的体现。
  教育文化自信成于学校文化体系建构的有效实践。学校文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即办学者内心的教育思想文化认知;二是“化”,即教育思想外显于行的教育行为和学校符号。只有这两者充分自洽、融通,这种教育文化才能算是真正的学校文化,是具有稳定性、识别性、实践性、实效性和认可性的文化体系。只有这时,我们才可以说这个学校具有了教育文化自信。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在“聚·宽教育”理念引领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健康的体、温暖的心、智慧的脑、勇敢的行”的青少年为目标,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依托方庄教育集群和北京十八中教育集团,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全面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础性、多样性、层次性、综合性的十二年一贯制的“聚·宽教育”课程体系,进而构建了“明慧·博雅”的教师文化体系,“民主-精细型”的管理文化,以及“集群领袖,聚贤学府”理念引领的集团和集群治理文化体系。十八中在“聚·宽”理念的引领下,逐步演绎建构了学校理念文化体系和行为文化体系,形成了学校文化的整体自洽、和谐发展的态势。十八中依托这种文化的力量,逐步形成了K-12集团发展和集群引领的名校示范辐射模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得到学生家长、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十八中“聚·宽文化”在自信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北京南城教育的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当代领导者具有文化自信的历史判断。今天,中国的教育也需要在这种文化自信中谱写出中国现代教育学新的篇章!
  编辑 _ 王雪莉
其他文献
【摘要】沃勒斯坦国家观视域下的当代社会科学与传统社会科学的研究区别主要在于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通过将现代世界体系替代传统的民族国家观念解决了传统社会科学关于“国家”概念的认识问题和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一体化研究体系解决了传统社会科学关于研究方法的问题。  【关键词】沃勒斯坦;国家观理论;社会科学;一体化研究  20世纪社会科学重构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986年到1991年,国务院决定我为代表团团长,主持中国“复关”谈判的有关工作。这是中国漫长“复关”和“入世”道路的第一阶段。今天,对这件事情比较了解的人已经不多了,社会上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我找出当年的笔记,结合自己的记忆,把这个问题梳理了一下。    申请“复关”的背景    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地位是1986年7月,驻日内瓦大使钱嘉东正式递交了申请书。  但是,我们对关
【摘 要】長久以来诸多学者致力于英语教学的研究与改革,期望能使大学英语的学习更生动有趣,并有事半功倍之效。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在青岛黄海学院的教学与实践,尝试将合作学习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希望为本校以及工科类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工科类院校  合作学习教育理念被系统化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成熟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诸多国家教学的核心理念与例行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政策对促进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在这方面写过一些东西,在一些场合讲过一些看法。现在以此为主要线索,谈谈这个问题。先谈一个概要,再具体分几个阶段说说。    宏观调控是一个动态的中性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对宏观调控政策,社会上有种种看法,其中不乏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误解,把宏观调控的概念搞得面目全非,需要加以厘清
暮春时节,我和同组的五位老师带领着七十余名学生来到海滨城市青岛,参加了为期六天的科学探索活动。来到中科院的基地,扑进大海的怀抱,同学们的求知欲被彻底激发,探索精神空前高涨。   在拂面的海风和淡淡的轻雾中,我们一行人漫步在青岛老城区,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有着尖尖的屋顶、拱形门窗的教堂,耸立在城市中央,注视着这座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富含现代气息的城市的旧貌新颜;八大关建筑群清幽、典雅,是一个让人
1946年夏天,我从西南联大分配到北京大学政治系念书。当时国民党的力量很强大,在北京大学开展学生运动很困难。一是汪伪时期北平的大学学生,经过北平临时大学甄别后,有一部分分配到复校后的北京大学。他们当中只有少数中共地下党和民主青年联盟(简称“民联”)的同学,在日伪时期统治很严,不容许学生公开集会和成立社团,没有搞民主运动的经验。二是北大学生中还有不少青年军,原是一些国民党军队的中下级军官。这些人都没
【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新目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近三年广东中考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给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东省中考的命题改革力度也不断加强。历史科的命题大力加强了
当我们握住学生的手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了我们是学生的老师;当我们握住了家长的手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了我们是孩子的亲人。  学校的教育就是手牵手的合作,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大峪中学一贯重视家校协作,我们希望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为学生的人生成长奠基。  手牵手开启人生新征程  开学典礼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件大事,传统意义上来说,典礼都在操场举行,全校师生都要参加,内容上来说无非是领导、校长、学生的讲
一贯制办学有着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夠有效缓解择校压力,而且可以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从根本上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从2013年开始,海淀区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以“顶层设计、优化布局、统筹资源、整合提升”为工作思路,通过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增加优质资源供给量,缓解“上好学”的突出难题,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2014年4月,
【摘要】网络、虚拟现实、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声、像、光、色并茂的特点把初中音乐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音乐教学;有效融合;音乐鉴赏能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音乐学科要“通过音乐教育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