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条重名的马路, 都是一段历史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h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名学者沃·兹基硕德曾这样精辟地评价过中国的城市:中国的路名有趣得很,要么极俗,要么极雅。
  有人在南京遇到了“螺丝转弯”的奇思妙想,去成都的朋友见证了“肥猪市街”的狂野。在贵阳街头与“八鸽岩路”狭路相逢,念叨两遍,你可能还会冷不丁地误入抗日神剧现场。
  相反地,中国也有不少道路名能凭借着雅致的典故和历史内涵,把被“神马路”们拉低的文化水平救回来。广州烟雨路,北京的百花深处胡同,洛阳的勒马听风街,纷纷表示义不容辞;成都组团出战的琴台路、抚琴路,长沙连成一片的看云、听雨、沐风、赏月、踏雪路……
  不过,在中国走过的地方越多,最最让人好奇和困惑的是,中国城市路名的撞脸率之高——为什么好像走到哪儿,都能碰到一条北京路?是不是全国每个城市都要有一条解放路、人民路或者中山路?
  这些堪比“张伟”一般的名字,到底是怎么做到渗透进全国的大街小巷的?

“去了趟上海,

被迫温习中国地理知识”


  中国城市的道路名的确经常撞脸,据说,每个第一次踏足天津的东北人都会在辽宁路、吉林路、松江路、丹东路的包围中,产生自己并未走出东北三省的错觉。
  正如每个第一次去上海的人感受到的奇妙体验:顺着西藏中路走着走着,一拐弯儿就冲进了北京西路;在延安高架上80迈飙着车,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从四川到河南的飞跃。
  放眼全国,北京、南京、上海、延安更是各城市道路最青睐的四大顶流,在哪儿的大街上遇到都不奇怪。
  这个命名习惯,一般被认为要追溯到永远走在时代最前端的上海。
  作为全国最大的“中国地理落地教科书”,上海这些道路的命名背后,其实与清末民初的租界历史有关——1862年,上海英美租界合并成公共租界。为了统一道路名称,双方想出了在这个范围内“南北向的道路以中国的省市来命名,东西向的道路以中国重要城市来命名”的方法。虽然这是一种被动选择,但却从此开了用中国各地命名城市道路的先河。
  这些道路的命名反映出把其他省市的名号借过来用,或许人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名字。
  就像有些城市,虽然并未如此大规模地使用全国各地为道路起名,却都不约而同地将一条重要的路段命名为“北京路”。
  就像1966年的昆明,贵昆铁路通车。高涨的群众热情觉得昆明和首都北京一下子被连接起来,因而将昆明站前原来的太和街与站前街,统一改称北京路。
  广州的北京路,也是1966年为了体现“向往首都北京”的寓意而改的。这些齐刷刷出现的城市路名,背后总归是有些独属于某个时代的情绪。

每条“人民路”背后,

都是—段历史


  除了地名,中国城市的路名中还有着存在感极高的四大天王:中山路、解放路、人民路、建设路。谁敢说自己这辈子从来没碰到过这四条街,算我输。
  这些端庄中正的词语不仅被格外青睐,往往它命名的街道还位于当地位置比较核心、经济比较繁荣(或曾经很繁荣)的重要地段。
  背后的历史因素,其实更容易理解。
  南京、上海、广州之外各地的中山路,一般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设立的;“市均一条”的解放路,更不用说了。且解放军在1945年左右的入城路,往往也是当时最重要的一条街道,因此解放路和各地老街或主干道的重合率很高。
  资料显示,那些看起来非常老派、革命意味也很浓的名称,也基本集中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5-15年内。比如听起来没那么宏伟、但同样很普及的“建设路”,多出现在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洛阳、成都等地的建设路得名,都是因为当时应计划而生的大型工业项目与工业园区沿路而建。看似平平无奇的名称中,却也刻下了当时建设新中国的寓意与氛围。
  “人民路”的出现,则往往标志着—种摒弃旧俗与旧时代、迎接新生活的态度。就像苏州的人民路,几经变迁——它的前身,本是三元坊和护龙街。前者是為了纪念苏州出了清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大才子,后者是因为苏州百官曾在此接驾护卫乾隆皇帝。抗战胜利后,护龙街又曾改名中正街。到了1952年,苏州这条重要的南北大动脉终于与封建社会的要素说再见,用“人民”二字,宣告“时代变了”。
  当那些有典故的雅致名字,被改成更朗朗上口的现代之名后,经常会有人觉得可惜。但这些名字的存在,也确确实实记录了历史的进程。比如北京有一条同样名字滥大街的大街——幸福大街。这名字看似极其普通,但实际上它的定名与建国初期比较流行的“幸福生活万年长”提法息息相关。
  这也是中国路名的高撞脸率背后的有趣之处:哪怕是并没有那么重要的街道,和看起来并不特别的名字,都有可能来源于从前的某一种风尚,默默记录着已经鲜为人知的过去。
  不难发现,带着集体记忆的纪念,是这些“俗套”路名诞生最普遍的原因。但也正是因为中国之广阔与复杂,也让这些看似重复了100次的路名,其实饱含地域特色。
  (子晴荐自《格言》)
其他文献
出现感冒前兆,赶紧吃药压制就能避免真感冒?  不一定。喉咙痛、流鼻涕、身体发热等感冒前兆是因为身体的免疫反应,这时多喝水、多休息、吃感冒藥可能会将症状压下来,避免后续的感冒症状。但感冒其实无法靠药物治好,因此感冒后觉得靠吃药痊愈,可能是因为感冒相当轻微,免疫力能将感染范围控制在喉部不扩散,加上症状改善便自觉痊愈。感冒快好的时候传染力最强?  错。感冒初期的传染力最强,感冒进入收尾、恢复期时传染力较
期刊
胖有很多种,有人胖的均匀,但有的人偏偏只胖一个肚子。对于这种看起来不胖,但却肚子总是鼓鼓的人的来说,即使想减肥,也不能像全身胖那种一样,单纯靠节食减肥。  想要知道自己为啥只有肚子胖,首先我们得知道原因在哪。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导致大腹便便的常见原因。原因一:内脏脂肪多  很多人四肢纤细,体重不超标,甚至还偏瘦,但就是肚子“发福”,特别是小腹会凸起。这种情况普遍是内脏脂肪偏多造成的。如果你属于
期刊
磕破、擦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皮肤损伤,许多家庭也都常备着各类消毒药水,以备不时之需,那么,使用这些消毒药水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75%酒精:不能直接涂擦伤口,因为它会刺激伤口,让人疼痛难受,还会使创面蛋白凝固,影响伤口愈合。  可用于伤口周围皮肤的消毒,不适宜用于较大创口、伤口内的消毒,以及眼、鼻、口等黏膜部位的消毒。  碘酒:相对于酒精,碘酒消毒效果更好,可用来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但也不能涂在伤
期刊
“听说年轻人都在玩b站,我也想做up主(视频上传者)。”89岁的广州老人江敏慈是bilibili(下称“b站”)最高龄的up主之一。今年4月底,江敏慈正式在b站上发布第一则视频,很快,她在b站的粉丝量突破10万,7月31日,“敏慈不老”已有28.3万粉丝, 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超450万。  江敏慈乐于讲述自己的往事,她在讲述自己的往事时,也在提醒年轻的女性粉丝们:“ 无论婚否,要保持自我,女孩们应
期刊
2017年,我去了非洲的津巴布韦,在这里和来自中国的志愿者,一起参与了反盗猎行动。  Manapools国家森林保护区位于津巴布韦最北端,营地位于赞比西河河岸,对岸就是邻国赞比亚,上游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维多利亚大瀑布。靠近赤道的热带非洲地区只有雨季和旱季。旱季来临,动物为了寻找水源,肯定会来到这附近,加之这里是界河,为跨国界盗猎提供了便利,Manapools国家森林保护区就成了津巴布韦盗猎最严重
期刊
1  微博上有一个叫孔维w的博主,用快手上的素材混剪了一个视频,转发已经三万多了。没有什么特别高大上的画面,开头第一幕是一个提着红色塑料桶的青年,桶里装着他的行李。他对着镜头笑着,说不容易啊,13年没回去了,终于可以回家了。  他背后是龙华汽车站,那是每一个在深圳打工的游子必然经过的归乡中转站,也是带走他们青春的地方。  那个视频里还有很多很多人,他们平凡、普通,年轻人除了青春一无所有,老人甚至不
期刊
去年在澳大利亚旅行,我和朋友从南澳阿德莱德出发,一路北上,4天直抵澳洲中部原住民的圣地——乌鲁鲁国家公园。因为时间有限,所以这次我们行程计划得颇为仓促,第二天一早6点就要起床。这时候我想到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早饭怎么办?  朋友知道了我的困扰后告诉我,我们完全可以用汽车的发动机来制作早餐:“等到达奥古斯塔港,我们就可以边欣赏海景边享受热气腾腾的早餐了。”  用汽车的发动机来加热食物,在美国和澳洲
期刊
古代科举考试的“落榜者”,所能从事的职业中,比较体面和荣耀的应属师爷。师爷是何种工作?简而言之,就是给在职的中高级朝廷命官当参谋做助手,协助处理政务,其薪俸酬劳由朝廷命官支付。能当上师爷的绝非等闲之辈,一般都是“落榜”群体中见过世面的出类拔萃之人。明清两代“绍兴师爷”享誉天下,有“无绍不成衙”之说。  受聘于朝廷一二品高级官吏的师爷由于办理的政务非常重要,因而也显得威风八面。当年左宗棠“三试不第”
期刊
她是一位尿毒症晚期患者,从入院到离开,仅仅两天的时间。  对于尿毒症晚期患者,肾脏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衰退,体内大量的毒素无法排出,这种疾病像吸血虫,一点一点吞噬身体,也一点一点耗尽一家人的耐性。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进行长期血液透析或找寻到合适的肾源,进行肾移植,生命的长度便可被拉长。但不是每个生命都会如此幸运,在一场不知输赢的赌局中,生命仿佛是筹码。  我对她的各种情况毫无所知,只是听同事说,她长期
期刊
《韩非子·喻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人的眼睛能夠看到百米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距离它最近的睫毛,即古人所谓目短于自见,智短于自知。聪明的古人将“人睫不自见”引申到“智短于自知”上。我们自以为了解最多的,其实也许恰恰了解得最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