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质之我见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iang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被系统运用到课程与教学中去的过程、是教学手段改革带动课程与教学整体性变革的过程、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课程与教学创新的新模式。
  关键词:系统运用 整体性变革 全面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a)-0167-01
  当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发布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开展地如火如荼,各种各样有关整合的理念、模式和标准纷纷出现。从总体上来说,这标志着我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正在从不同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体现了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们宝贵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但是从具体方面来说,在众多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张和措施中,有一些是缺乏全面的理论认识与充分的实践检验的,导致在整合实践中追求“形式”而忽视“本质”的现象偶有发生。因此,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整合实践才能取得实质上的成功。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被系统地运用到课程与教学中的过程
  整合首先意味着信息技术在课程与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信息技术的运用,冲破了时空范围的局限和事物现象内隐的限制,把和课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象本质和过程规律揭示出来,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创造生动的外部条件,从而实现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其次,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和管理的辅助或替代性工具,可给教师在某些传统职能作用(知识传授者、教育过程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的榜样)发挥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启示,使教师的这些角色扮演得更好,职能发挥得更充分,从而促进教师原有知识技能的提升与发展。再次,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便利地获取方式和全新地沟通机制,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从而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总之,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网络技术的结合极大拓展了教育和学习的空间,为师生的多向交往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实现和发展。
  其次,整合着重信息技术在课程与教学中运用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和最优化性。整合的整体性在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教学各要素的机械综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教学体系;即信息技术要从各个方面与课程和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统一到整个课程和教学体系中去。整合的有序性在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表现为教学时间的推进、教学空间的扩展,更是教与学行为的效应提升,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教学系统。整合的动态性在于信息技术本身是动态和开放的,它为课程与教学的动态和开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整合的最优化性是整合的最高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整体协调与整体优化,即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创生、信息技术的更大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具有整合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之目的。
  再次,整合是一个过程。黄宏伟认为,“整合是指由系统的整体性及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份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对过程的组织,把信息技术的资源、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课程与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在构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部要素间的不断互动、调整、融合、重构的过程,整合者(学校、教师、学生等)是这个行为过程的建构者和参与者,通过他们的实践、体验与反思,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低度整合到高度整合再到完全整合等持续地互动和调整,最终优化与提高课程与教学效率,使得课程与教学趋于最优化。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教学手段改革带动课程与教学整体性变革的过程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与教学,实质上是教育工具与手段的更新、以及这种更新导致的其他诸方面变化。众所周知,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是内在地包含着教学改革或教学建议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项教学改革或教学建议而提出来的。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教学手段改革来带动课程与教学整体性变革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将课程与教学从一种状态,带到另一种状态,带到另一种相对完善与圆满的状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从整体性视角出发,根据信息时代对人材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重新审视课程与教学,来实现整体优化,最终要解决的是全方位的问题。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课程与教学创新的新范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一个贯彻点,应以现有课程与教学条件为基础,根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评估、筛选、采用适宜的信息技术,并与课程与教学已拥有的技术融合起来,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既是在课程和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技术创新;又是在课程和教学过程中融合多学科、跨行业的知识与技术,实现新形态的建构。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技术创新的方法,同时也是实现课程与教学创新的新范式。
  “技术创新不仅在于原创性的发明,也在于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集成创新”,信息技術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信息资源、全新沟通机制和便利获取方式),在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时,根据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课程教学的特点、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课程教学自身的技术基础以及其它资源条件,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对信息技术进行比较和选择,并将所选择的适宜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生成信息化课程、实现信息化教学、创造信息化资源环境的一种创新方法。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被系统地运用到课程与教学中去的过程,它通过教学手段带动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性变革,以技术创新实现课程与教学的全面创新。
  参考文献
  [1] 黄宏伟.整合概念及其意蕴[J].学术月刊,1995(9):12~17.
  [2] 张平,蓝海林,黄文彦.技术整合中知识库的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31~34.
其他文献
目的:从车前草不同部位中提取有效成分总黄酮,并测定其含量。方法:分光光度法。结果:车前草各部位均含黄酮类成分,测得根、叶、穗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56%、3.78%、5.21%。结论:运用微波
书写夏天阅读读进入5月,是不是有的同学已经渐渐感受到夏天的威力了?
“你知道蜥蜴断尾保命后怎么长出新尾巴吗?有两种方法呢。”吉米停下来看看我的反应,他确信我的注意力被他吸引后又说:“蜥蜴会在5天左右长出新尾巴。断尾也会长出新蜥蜴。”
创业投资研究机构China Venture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12月,互联网行业创业投资热度继续回升,投资案例环比增长50%,投资金额增长35%。这一行业投资金额占中国创投市场投资总金
目的 了解我院清洁切口感染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性,比较分析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临床手术感染率影响,为规范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和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出院
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幸中的万幸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蒋干盗书——上当受骗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听到这首奶声奶气的歌,我就想起了我的外婆。小时候因为爸妈工作忙,我是外婆带大的。听说那时我特别爱哭,每次我一哭,外婆就用背带把我背在背上,在房间里
忘记是从哪一天起,妈妈说我变得不伦不类,说我说话像吵架,总之劣迹斑斑;那年我上初中,心绪不宁,再让母亲劈头盖脸声讨,心情坏透了,真想在某一天,宣布以所有人为敌,包括妈妈。她看不惯我
<正> 今年《红旗》第四期发表的《对“写真实”说的质疑》一文.从根本上否定了“写真实”这个口号,畅广元在《否定“写真实”是错误的》(《陕西师大学报》今年第三期)一文中,针锋相对地进行了反驳。
本文以中国电信的3G“手机电视”新业务为研究背景,建立资费与需求规模决策的集成模型,研究模型中需求规模、价格和利润等参数之间的不确定性随机扰动下的协调性关系。结论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