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动手操作;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13-001
数学实验教学恰恰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现结合教学谈谈实验对数学教学的帮助。
一、通过数学实验。在操作中感悟教学
1.运用数学实验教学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
数学理念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实验,反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帮助学生抓住其本质,了解它的变形和发展及与其它问题的联系。
2.运用数学实验方法发现数学定理原理
教科书上的定理、法则、公式是数学家或者是数学教育家发现的结果,新课程提倡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数学原理,这样得出的结论就会理解深刻,容易记牢。
例如:教学内容:苏教版七年级下《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思路:创设情境一观察猜想一实验交流一发现规律一验证定理。
实验一:取一根与三角形纸板的一边相等的木棒,再取两根与纸板的另两边不相等的木棒搭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与三角形纸板能重合吗?
实验二:取两根与三角形纸板的两边对应相等的木棒,再取一根与三角形纸板的另一边不相等的木棒搭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与三角形纸板能重合吗?
实验三:取三根与三角纸板的三边对应相等的木棒,搭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能与三角形纸板重合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在学生通过三个实验后,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会有进一步的理解。二、通过“思想实验”,在探究中实验教学
在开展数学实验教学中,更要注重思想实验的开发和利用,以求最佳实验教学的效果。“思想实验”需要精心设计,又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几何直觉的能力。“思想实验”更广泛地运用于探索解题的方法和途径。
例1如:完成下列计算:
1 3=?
1 3 5:?
1 3 5 7:?
l 3 5 7 9=?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并计算l 3 5 7 9 …… 19=?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此后,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推广到一般的情形,推出1 3 5 7 9 (2n 1)=n2。当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有待于进一步证明。
例2下面是一例发现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变化规律的“数学实验”的做法。①出示图形:在AABC中,P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以P为顶点作AABC的内接矩形,使矩形的一边在BC上。②使点P在BC上运动,矩形面积随之变化。③设BP为x,矩形面积为y,建立x与y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当x变化时,y的变化特点及其是否有最大值。④显示当P点运动时,对应的动点(x,y)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对第③问中的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完整显示抛物线。⑤改变AABC的形状,研究AABC的底边BC或BC边上的高变化时,对抛物线形状有什么影响。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观察实验模拟过程中思考。当然在问题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仍可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新的“实验”设想,并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或由教师择优实验。
三、通过数学实验。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问题解决教学本身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行探究,通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而这恰恰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问题解决”不仅仅是追求结论,更着眼于问题的解决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出问题一设计实验一动手操作一思考归纳一解决问题,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数学实验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机结合,它弃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更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其创新精神。
例如;利用了学校每年举行运动会的机会,运动场地组织学生去画,跑道的线宽、道宽的尺寸一般都有规定的标准,当60m、200m、400m、800m等跑步项目终点位置确定时,其起点位置如何确定?相应的每跑道的前伸数怎样确定?标枪、铅球、铁饼场地怎样画?相应的角度怎样确定?这些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虽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简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领悟到跑道上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体会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皆是现实。如,结合学校组织的“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些作图工具或测量仪器。如制作丁字尺找圆心;长方体、正三棱柱(锥)、圆柱、圆锥等模型,或让学生设计方案并解决“不过河测河宽”、“测操场上旗杆的高度”等问题。
通过这个来源于生活的案例引发学生的讨论,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数学实验一般是以问题为载体来实施的,我们给出这样一 /J、问题让学生合作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做数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实验课,学生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乐于研究探索问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在数学实验课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动手操作;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13-001
数学实验教学恰恰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现结合教学谈谈实验对数学教学的帮助。
一、通过数学实验。在操作中感悟教学
1.运用数学实验教学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
数学理念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实验,反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帮助学生抓住其本质,了解它的变形和发展及与其它问题的联系。
2.运用数学实验方法发现数学定理原理
教科书上的定理、法则、公式是数学家或者是数学教育家发现的结果,新课程提倡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数学原理,这样得出的结论就会理解深刻,容易记牢。
例如:教学内容:苏教版七年级下《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思路:创设情境一观察猜想一实验交流一发现规律一验证定理。
实验一:取一根与三角形纸板的一边相等的木棒,再取两根与纸板的另两边不相等的木棒搭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与三角形纸板能重合吗?
实验二:取两根与三角形纸板的两边对应相等的木棒,再取一根与三角形纸板的另一边不相等的木棒搭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与三角形纸板能重合吗?
实验三:取三根与三角纸板的三边对应相等的木棒,搭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能与三角形纸板重合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在学生通过三个实验后,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会有进一步的理解。二、通过“思想实验”,在探究中实验教学
在开展数学实验教学中,更要注重思想实验的开发和利用,以求最佳实验教学的效果。“思想实验”需要精心设计,又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几何直觉的能力。“思想实验”更广泛地运用于探索解题的方法和途径。
例1如:完成下列计算:
1 3=?
1 3 5:?
1 3 5 7:?
l 3 5 7 9=?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并计算l 3 5 7 9 …… 19=?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此后,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推广到一般的情形,推出1 3 5 7 9 (2n 1)=n2。当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有待于进一步证明。
例2下面是一例发现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变化规律的“数学实验”的做法。①出示图形:在AABC中,P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以P为顶点作AABC的内接矩形,使矩形的一边在BC上。②使点P在BC上运动,矩形面积随之变化。③设BP为x,矩形面积为y,建立x与y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当x变化时,y的变化特点及其是否有最大值。④显示当P点运动时,对应的动点(x,y)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对第③问中的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完整显示抛物线。⑤改变AABC的形状,研究AABC的底边BC或BC边上的高变化时,对抛物线形状有什么影响。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观察实验模拟过程中思考。当然在问题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仍可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新的“实验”设想,并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或由教师择优实验。
三、通过数学实验。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问题解决教学本身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行探究,通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而这恰恰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问题解决”不仅仅是追求结论,更着眼于问题的解决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出问题一设计实验一动手操作一思考归纳一解决问题,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数学实验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机结合,它弃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更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其创新精神。
例如;利用了学校每年举行运动会的机会,运动场地组织学生去画,跑道的线宽、道宽的尺寸一般都有规定的标准,当60m、200m、400m、800m等跑步项目终点位置确定时,其起点位置如何确定?相应的每跑道的前伸数怎样确定?标枪、铅球、铁饼场地怎样画?相应的角度怎样确定?这些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虽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简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领悟到跑道上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体会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皆是现实。如,结合学校组织的“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些作图工具或测量仪器。如制作丁字尺找圆心;长方体、正三棱柱(锥)、圆柱、圆锥等模型,或让学生设计方案并解决“不过河测河宽”、“测操场上旗杆的高度”等问题。
通过这个来源于生活的案例引发学生的讨论,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数学实验一般是以问题为载体来实施的,我们给出这样一 /J、问题让学生合作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做数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实验课,学生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乐于研究探索问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在数学实验课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