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limengwai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的杰出代表,自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她已经发表六部小说,三本短篇小说集,六部诗歌集等。十余项大奖都被沃克包揽,尤其是在1983年,她因小说《紫色》获得美国最高文学奖项—普利策奖。
  艾丽斯·沃克的作品多以描写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生活和境遇为中心,她敏锐的洞察力和入目三分的人物刻画深受读者和批评界的喜爱。《外婆的日用家当》是沃克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1973)中的一篇。这也是沃克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她清晰地刻画了三个黑人女性形象:母亲,大女儿迪伊和小女儿玛吉。在这个短篇故事当中,母女三人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观点、态度分明,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客观地看,她们各有其缺陷和错误,都没有走出美国黑人对自我身份认知的盲点。
  沃克在小说当中刻画的母亲是一位传统的黑人妇女形象,她虽然只读了不到两年的小学,但她温厚质朴、谦卑、勤劳能干;她深深地热爱着简陋而又平静的乡间生活,珍视着黑人的传统。例如,文章中提到:“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一个大块头的女人,有双粗糙得像男人一样的手。”“我可以像男人一样毫不手软地杀死并拾掇好一头猪。”与此同时,母亲又非常谦卑、顺服。“谁敢想象我会直视一个陌生白人男子的眼睛?似乎我跟他们说话时也会抬腿溜走,我的头尽可能朝着离他们最远的方向。”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母亲甚至都不敢直视陌生白人男子的眼睛。另一方面,母亲又安分、自足于这种简单恬静的生活。在家里等待迪伊回来的片刻,看着院落里扫得干干净净的地面、柔软的白沙还有扫把经过后留下的细密而又规则的纹路,母亲感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沃克刻画的这位母亲,她有着深厚的、朴实的黑人种族情结,其实这也恰恰代表了美国社会的一层人。母亲这层黑人的根本问题还要归结到自我认识和对自我身份认知的匮乏上。在她的认识中,她就是一个黑人妇女,不能与白人平起平坐,只想过着一中与世无争的、简陋的乡村生活。但即使是这样,也不能如她所愿,因为她的认命,她的逃避现实只会让她生活在最底层、最边缘,永远无法改进生活的状况,只能痛苦地挣扎在生活的煎熬之中。我想这就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意蕴之所在。
  再说迪伊,她是这篇小说中的著名人物,是一个叛逆的黑人女孩。“那么热的天她竟然穿着那样长的连衣袍,都拖到了地上,颜色艳丽得刺眼……耳环大得挨到肩头,手镯叮铛作响……头发全竖在了头上,乌黑耀眼,两边还荡着两根蜥蜴似的小辫子……”不仅如此,为了赶潮流来效仿一些美国黑人,她把自己的名字也给改了,不让母亲叫她迪伊,要叫她“万杰罗”(Wangero)。迪伊受过高等教育,个性坚决,富于勇气。她甚至还说她“总是把世界掌握在她手中,世界永远不会向她说‘不’”,她“十六岁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知道那是什么风格。”如此看来,不管是迪伊追随潮流,穿非洲服饰,还是采用非洲人的名字,言语尖酸刻薄,这些都是黑人权力运动的象征。小说的背景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当时美国的人权运动中出现了黑人权力运动,而黑人权力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摒弃美国黑人在美国的文化传统,寻根非洲文化,当然其中不乏某些盲目追赶潮流的追随者。其实,迪伊就是其中一员。她一方面努力改变自己想挤入白人社会,却又在服饰、名字、言行举止上处处表现出自己区别于白人的特色;迪伊一方面异常讨厌家里的传统东西,像家里的老房子,还有被子,但是当她发现这些东西的装饰价值的时候又兴奋不已。迪伊就是这样一个黑人女孩,她也代表了一群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她的言行举止、思想观点鲜明地昭示着美国民权运动中黑人青年人的自我认知。他们一直在鄙夷与虚荣中生活,挣扎在拒绝和标榜之间,因此注定也是生活在社会的边缘,既走不出自己身后背负的背景,又走不进眼前的世界。
  最后说妹妹玛吉,她跟迪伊和母亲又不太一样。她极度怯懦、自卑,并且一直生活在压抑之中。小时候的那场大火使玛吉身上留下许多不可磨去的伤疤,而且对她的心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她从来就不为自己争点什么”“她知道那是上帝的安排”,玛吉就是这样,不敢奢望,不敢抗争,默默地忍受命运的折磨。她陪伴着母亲生活在落后的乡村,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她自卑得连自己“衣锦还乡”的姐姐都不敢正视,表现出的是超乎想象的怯弱。毋庸置疑,玛吉的状况正是白人对黑人长期歧视和压迫的结果,换句话说,自卑的情绪已经植入黑人的骨子里。这样一来,黑人将永远难以在白人社会、白人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栖身之地,更不必说成为美国社会名副其实的公民。所以,像玛吉这样极度自卑的黑人与那些激进时髦的黑人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正如玛吉和迪伊的冲突。尽管玛吉不敢公开对抗迪伊,但她一看见姐姐和她男朋友的着装和行为举止就感到恶心,无法忍受下去。迪伊过度虚华固然不可取,但玛吉极度自卑,从不抗争,一味认命的心态也要不得,黑人应当适当为自己争取自由和平等。
  综上所述,母女三人的思想、言语,行为举止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都不同程度地沉浸在自己的意识当中,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是客观地看,其实三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认识误区,美国黑人应该积极追寻自我的身份,把握好自我,追寻自己在美国社会中的真正地位。
其他文献
一、攻击性行为概述  1、攻击性行为概念  攻击性行为又被称为侵犯行为,指的是使他人生理、心理或财产蒙受损失的行为,具体可以包括打骂、争抢、破坏等。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阶段儿童问题行为的重要表现之一,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对其他多数小朋友持有拒绝态度,同伴关系疏离,从而严重影响其心理成长,是家长和学校担忧的重要问题。  2、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在主观方面,幼
期刊
爱与关注是架起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以爱润其心,以言导其行”,老师就应该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用语言去感化学生,用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学生在校时间是很长的,老师对他的关注会使他的成长更加有利,老师的培伴能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  学生在校期间我们要随时观察,上课时要经常捕捉孩子的眼神,课后还可以让优秀学生做老师的小助手,严加督促。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坚持对学生多付出爱和关注,使
期刊
“情景+体验”的教学模式在摸索中悄然而生。上级《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课题引领下,我校子课题《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构建体验性教学模式》42节五个学科的研讨课的精彩呈现,揭开课改模式的层层面纱。  一、《课程标准》指引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开放情境中不同个性体验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期刊
以前每年都会有抽测,有一次,为了准备区里的素质抽测,我们进行了长达一周的口语说话训练,每天我都会确定两个交流话题,让每个学生都来说,已经进行了三天,一切顺利。第四天早自习时,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我最喜欢的老师”和“我最喜欢的一堂课”这两个话题让学生准备,我的目的是在训练学生说话的同时了解一下学生的心理,看看自己在教学中有没有疏漏的地方,我本以为学生会很为难,没想到学生竟然异常的兴奋。  现在的孩子
期刊
要创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首先应当对高效课堂有透彻的理解。我认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应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实现耳、眼、口、手的合理协调与应用,应该是能让学生有兴趣地去主动获取知识,应该是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学而乐于去用。那么,该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呢?  一 、为孩子们多多创设英语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人曾说过:当你教学生听一些东西时,他可能会忘记;当你教学生读一些东西时,他可能会记住
期刊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留下了璀璨夺目文化,特别是诗歌,从古到今名家辈出,精彩纷呈。“惊天地,泣鬼神,莫近乎诗歌”它以它那震撼心灵的神秘力量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如何让初中学生通过学习领悟到其无以伦比的美,已成为当前我们语文教学领域的一个难题。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诗歌,无论在抒情,还是在叙事,无论在写景,还在咏物,其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感情丰富,但是初中生受其自身理解能力的限制,赏析起来常感到力
期刊
在观摩特岗教师教学技能赛中,这些青年才俊们有的上课诙谐幽默,就如同绘声绘色的相声,使学生敬佩;有的上课语言精练,教学思路清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还有的善于用激情饱满的语言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收获意想不到的课堂效益。那么,教师应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更富有艺术性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富有逻辑性  准确性是教学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老师必须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言简意
期刊
语言,是一种工具,沟通的工具,通过语言我们能够传递许多美好的东西。在语文课堂上恰当、幽默的语言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余,还应该不断的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要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有特色我觉得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一、语言要有个性  个性是语言魅力的最大源泉。在生活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可是到了讲台上
期刊
评课是学校开展的一项主要的教研活动,是教师教学资源的交流、补充和完善。为师者应学会评课,参与评课,探究评课,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时期,如何评课,评课评什么,是评课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供各位同仁参考,以求评课的深化和创新。  一、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施教的的基础,是教学的导向。它关系着教学的
期刊
师: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的诗作浩如烟海,相信你们平时也积累了不少,来试着背几首。  生:背诗。  师:好,上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特殊的诗歌,一首词,请大家伸出手,跟我一起写课题。,谁来把课题读一下。(重点纠正一下乐的读音,谁能告诉我“乐”字还有什么读音)对,“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读的时候中间注意停顿,请同学再来读一遍,一起再读课题。  师相机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