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的谋篇布局主要体现在情与景的组合方式上,叙事的时间顺序上,绘景的空间顺序上,以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反结合、抑扬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上。
一、情与景的组合方式
诗词贵在言志抒情,无论绘景、叙事,都是为抒情服务的。古典诗词中的情与景关系的章法安排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还可以情景交融,甚至可以配合绘景,于叙事中以细微的动作细节生动地表现丰富的内在情感。请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中先写朝雨、柳色,描绘出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然后叙述临别之时的殷勤劝酒场面,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深情尽在殷勤劝酒的细节描写中。此诗先写景再叙事、议论,是先景后情,事中见情。
再看张籍《秋思》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由客居地秋风吹落满地黄叶的萧杀之景,引发思乡之情,于是叙述“作家书”以寄意之举,“复恐”、“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典型动作细节中,显示出诗人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以景引情,寓情于事。
二、叙事的时间顺序
叙事性的古典诗词,常常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能够清晰地显得事件的发展过程。诗词中的叙事、绘景、抒情,能够表现出清晰的时间流程,使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请阅读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中是按照“受邀→上路→作客→辞别”的时间先后顺序展开写作的。先叙述诗人的农民朋友“具鸡黍”发出邀请,再描绘诗人前往朋友家的路上所见村外之景(近处的绿树环绕村庄,远处的青山依依相伴。这里写景既有近景,又有远景),进而描写诗人到朋友家之后的饮酒闲话情景(面对着场圃饮酒,一边饮酒一边闲话农事),最后写诗人临走之时的主动预约(重阳日还将再来“就菊花”),这样,以时间为序,依次写诗人的行迹,借诗人的所见所感记叙应邀到农家做客的一番经历,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与农民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故人待客的热情,诗人做客的愉快,主客关系的亲切融洽,其乐融融。
三、绘景的空间顺序
写景状物的古典诗词,一般着眼于空间的远近、大小的关系对比来结构篇章。可以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可以自上而下或从下到上,可以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可以自前到后或从后到前等,按照不同的空间顺序依次绘景状物。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的写景重在以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不断变换的场景,“帐外→帐内→帐外→帐内→帐外”便是诗中曲折有致的空间关系链条,通过帐内写人物的活动与所闻、所感,帐外写人物的所见与感受,反复渲染天气的酷寒恶劣、环境的凄凉萧杀,流露出对分别的不舍、对朋友归途的担忧、对自己归期未卜的惆怅。
四、表现手法的选用
诗词的谋篇布局,常常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进行。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反结合、抑扬结合等是古典诗词谋篇布局最为常用的表现手法。
1.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常用到虚实结合的写法,由送别之地,想到远行的目的地。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先实写送别地黄鹤楼,再虚写“烟花三月”中的远行目的地扬州,直到“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人依然注目着朋友远去的方向,以诗意浓郁的送别意境表达诗人对烟雨迷蒙、繁华似锦的扬州的无限向往。
再如李商隐的羁旅思归诗《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该诗也是由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悬想他日“共剪西窗,却话巴山夜雨”的重聚场面,由实而虚,丰富了诗歌内涵。
登临吊古诗词,因为凭吊古迹,感怀现实,常常由眼前景物引发对历史的追怀,在眼前景与历史典故、历史事件的交汇中抒写诗人的感受。请欣赏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本诗由眼前“凤去楼空江自流”的萧条之景追怀历史上“吴宫”“晋代”的繁华盛况,于今昔对比中,再看“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之景,油然生发浮云蔽日、不见长安的忧国伤时的愁绪。这里将实景、想象与感受揉合起来,浑然无隙。
再看柳永《雨霖铃》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的上片从日暮雨歇、都门送别、设帐饯行,到兰舟催发、泪眼相对、执手无语,依次描述离别的场面与惜别的情态,营造出离愁伤感的凄凉意境,接着以“念”字领起别后烟波浩渺、暮霭沉沉、天空阴沉辽阔景象的想象,衬托出旅人前路茫茫,相见无期的哀愁。先实写后虚写,以实引虚,以虚衬实,抒写离别的愁思。
一、情与景的组合方式
诗词贵在言志抒情,无论绘景、叙事,都是为抒情服务的。古典诗词中的情与景关系的章法安排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还可以情景交融,甚至可以配合绘景,于叙事中以细微的动作细节生动地表现丰富的内在情感。请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中先写朝雨、柳色,描绘出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然后叙述临别之时的殷勤劝酒场面,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深情尽在殷勤劝酒的细节描写中。此诗先写景再叙事、议论,是先景后情,事中见情。
再看张籍《秋思》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由客居地秋风吹落满地黄叶的萧杀之景,引发思乡之情,于是叙述“作家书”以寄意之举,“复恐”、“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典型动作细节中,显示出诗人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以景引情,寓情于事。
二、叙事的时间顺序
叙事性的古典诗词,常常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能够清晰地显得事件的发展过程。诗词中的叙事、绘景、抒情,能够表现出清晰的时间流程,使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请阅读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中是按照“受邀→上路→作客→辞别”的时间先后顺序展开写作的。先叙述诗人的农民朋友“具鸡黍”发出邀请,再描绘诗人前往朋友家的路上所见村外之景(近处的绿树环绕村庄,远处的青山依依相伴。这里写景既有近景,又有远景),进而描写诗人到朋友家之后的饮酒闲话情景(面对着场圃饮酒,一边饮酒一边闲话农事),最后写诗人临走之时的主动预约(重阳日还将再来“就菊花”),这样,以时间为序,依次写诗人的行迹,借诗人的所见所感记叙应邀到农家做客的一番经历,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与农民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故人待客的热情,诗人做客的愉快,主客关系的亲切融洽,其乐融融。
三、绘景的空间顺序
写景状物的古典诗词,一般着眼于空间的远近、大小的关系对比来结构篇章。可以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可以自上而下或从下到上,可以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可以自前到后或从后到前等,按照不同的空间顺序依次绘景状物。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的写景重在以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不断变换的场景,“帐外→帐内→帐外→帐内→帐外”便是诗中曲折有致的空间关系链条,通过帐内写人物的活动与所闻、所感,帐外写人物的所见与感受,反复渲染天气的酷寒恶劣、环境的凄凉萧杀,流露出对分别的不舍、对朋友归途的担忧、对自己归期未卜的惆怅。
四、表现手法的选用
诗词的谋篇布局,常常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进行。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反结合、抑扬结合等是古典诗词谋篇布局最为常用的表现手法。
1.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常用到虚实结合的写法,由送别之地,想到远行的目的地。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先实写送别地黄鹤楼,再虚写“烟花三月”中的远行目的地扬州,直到“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人依然注目着朋友远去的方向,以诗意浓郁的送别意境表达诗人对烟雨迷蒙、繁华似锦的扬州的无限向往。
再如李商隐的羁旅思归诗《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该诗也是由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悬想他日“共剪西窗,却话巴山夜雨”的重聚场面,由实而虚,丰富了诗歌内涵。
登临吊古诗词,因为凭吊古迹,感怀现实,常常由眼前景物引发对历史的追怀,在眼前景与历史典故、历史事件的交汇中抒写诗人的感受。请欣赏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本诗由眼前“凤去楼空江自流”的萧条之景追怀历史上“吴宫”“晋代”的繁华盛况,于今昔对比中,再看“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之景,油然生发浮云蔽日、不见长安的忧国伤时的愁绪。这里将实景、想象与感受揉合起来,浑然无隙。
再看柳永《雨霖铃》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的上片从日暮雨歇、都门送别、设帐饯行,到兰舟催发、泪眼相对、执手无语,依次描述离别的场面与惜别的情态,营造出离愁伤感的凄凉意境,接着以“念”字领起别后烟波浩渺、暮霭沉沉、天空阴沉辽阔景象的想象,衬托出旅人前路茫茫,相见无期的哀愁。先实写后虚写,以实引虚,以虚衬实,抒写离别的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