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数学学习的障碍及排除对策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也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障碍.哪怕是在小学数学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也会有初中数学太难学的感觉.这种学习上的障碍是如何形成的?其表现形式如何?如何排除这些学习上的障碍?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障碍;排除对策
  
  一、学习的障碍及其表现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也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障碍.哪怕是在小学数学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也会有初中数学太难学的感觉.这种学习上的障碍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学习上的障碍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知识结构方面的原因,另一个是学生思维习惯的原因.
  1. 知识结构的原因
  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几何,初中的几何已不同于小学的几何,不仅是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更主要的是小学时学几何,就是简单地画图和简单的数学运算,主要考查的还是单一的“数”之间的关系和“图”之间的关系,要求的是简单的计算能力和绘图能力,几何的学习需要的形象思维比例比较大.而到了初中,几何的知识要求的是要“求证”一个结果,“证明”一个事实,不再是简单的计算和绘图,是要能用图来说“理”,要说明白前因后果.解题时需要的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占了更大的比例.而在函数的有关章节,函数的概念本就抽象难懂,应用函数要解决的问题又是有“数”有“图”,而学生们在小学习惯了解未知数、解方程、解不等式,到了初中,学生们要把数与图结合起来,并且要自由地“游走”于数与图之间.知识结构的大变化是学习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学生思维习惯的原因
  在升初中之前,由于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思维习惯一直是形象思维的比例比较大.而升入初中后,解决问题时需要大量的逻辑思维,这逻辑思维比例的突然增加使学生的思维习惯一时之间难以得到有效调整.这种不适应是学习障碍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 学习障碍的表现
  学习障碍表现在以下方面.比如说,在几何证明题解答时,搞不清因果关系,知道其然,难知其所以然,即便知道怎么回事,也说不明白,可真是“心里明白,嘴打鳔儿”.大有“茶壶煮饺子”——心里有嘴里倒不出的感觉;脑海里建立不起几何模型,看到数个已知条件摆在那里,却不知如何取舍,从何处下手;术语理解不到位,运用不准确;无法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不等式,数与图的结合遇阻;不会利用隐含条件.
  二、排除障碍的对策
  针对以上初中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排除这些障碍.
  1. 制造多用术语“说话”的机会
  要有意识地进行用术语说话训练,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让自己所说的话有理有据.比如,可以通过不断地复述定义、定理、公理的内容,通过看几何图形来讲述从图形中能看到的已知条件,可能求证出来的问题,通过看例题来自己说出根据和理由等,通过这类方法来解决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心里有数说不明白的问题.
  2. 通过“分节动作”,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首先,通过模仿来熟悉证明题的过程和步骤.把例题抄下来,然后合上书本,自己在练习本上再重新写一遍证明过程,并标注“理由”,证明完成后,再打开书本与例题进行比较,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纠正.尤其是要重点检查每一句证明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实在自己无法用语言说得准确的,可以背记一些证明题中的“范句 ”,熟悉一些 “范例 ”,并能灵活应用这些“范句”和“范例”解决实际问题.书后的练习题多半是与例题相近的,书后的练习一定要及时做好,并且要注意逻辑关系,注意用术语,证明过程一定要注意标注理由.等到熟悉应用后,理由可免去.
  其次,逐渐增加难度系数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证明题从两步推理以熟练之后,再逐渐增加推理步骤,增加推理难度.已知条件也从显性的到隐性的,由全部可用的到部分可用的.一层层深入,一步步提高,最后到证明复杂证明题的层次.函数题可以从方程、不等式入手,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等相结合,来提高“数”与“图”的结合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3. 要充分运用“数”“图”结合,提高解题能力
  无论是几何知识,还是函数知识,都不一定通过画图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分析运算来解决的,而还有许多问题,不画图是无法通过想象来构建虚拟的图形,从而来解决问题的.相反的,把图画了出来,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例 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积为9,点O为原点,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点B在函数y = (k大于0,x小于0)的图像上,点P(m,n)为函数y = (k大于0,x小于0)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并设矩形OEPF内和正方形OABC不重合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
  该题就是要通过分析并画图,数图结合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通过“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积为9,点O为原点,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可以得出A(3,0)或(-3,0),C(0,3)或(0,-3),通过“点B在函数y = (k大于0,x小于0)的图像上,”由反比例函数y = ,当k大于0时,图像在一 、三象限,可以确定点b在第三象限,同理可确定P也在第三象限.通过画图,可以确定A点只能是(-3,0),C只能是(0,-3),进而得出B点为(-3,-3).根据B点在y = 上,从而得出k = 9.根据P点在y = 上,从而得出n = .然后,可根据画出的图得出不重合的面积为:S = -(-m - 3) × (n-3).将n = 代入上式便可得到S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
  总之,解决函数问题,首先考虑用“数”的方法来解决,解决有困难时要运用“图”来辅助分析.
  
  【参考文献】
  丁文才.浅谈初中生学习函数困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都市家教,2011(5).
其他文献
方向性的改革措施 在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价格体系的调整已经进行了几年,成果显著。1985年,又逐步放开了粮.棉、鲜活产品,蔬菜等一系列产品的价格.对价格的“放”或“调”,都是为了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使价格反映价值,反映供求关系,而放开价格则突出了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轨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总结归纳知识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含义  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的若干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方法. “引导”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
“刑罚世轻世重”是我国古比统治者一贯奉行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原则,也是刑罚使用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尽管“刑罚世轻世重”作为客观规律贯穿在历代的司法实践中,但是有些经史注释家对它的解释,却往往无视历史事实,而作任意揣度。这种情况不但存在于古代的经史注释中,而且已经流传于今天的某些经史注释作品中,所以,我们以这一规律在历史上的具体实践作为标准,来对有些解释进行检验和评论,有其必要。
技工院校实施素质教育,除着眼于基本素质的提高,还应考虑技工院校对不同专业应具备的个性,即专业素质的培养。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学不是单纯以身体训练为主,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的专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它抽象掉了人的其他属性,只研究人的“经济人”属性。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演变。随着“经济人”假
【摘要 】 参与意识是个体积极参与各种事物的心理状态. 这是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一个突出特点. 参与意识的长处在于它能促使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事物. 培养参与意识,教育者要因势利导,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 参与意识;创造性教学;激发兴
“省声”是《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的一种“字例之条。”“省声”字中一部分有籀文。古文不省之形或重文、或体可证,确为声源泉不同者,得到了后世的承认,但更多的“省声”字以及整个“省声”条例,还有待进一步分析讨论。
南京大学历史系太平天圄史研究室编辑的《江浙豫皖太平天国史料选编》(以下简称《选编》)由江苏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个史料集共搜集了谢兰生《军兴本末纪略》等十七种资料。《选编》所收的史料,绝大部分都是来公开刊印的善本或钞本。
杨朱的学说在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是比较重要的一家。先秦典籍中常将它与当时“显学”之一的墨翟一派相提并论,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天下之所察也。”(《韩非子·八说》)有人甚至主张要“钳杨、墨之口。”
真理是自古以来人类认识所追求的美好目标,也是哲学认识论中的最高范畴。但是,什么样的认识才能算得上真理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哲学界看法却不尽相同。本文拟发表一点浅见,以就教于大家。 不错的感性认识还不是真理 根据现在通行的说法,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认识里的正确反映。有的同志,在理解真理的这个定义时认为:真理不仅包括了人们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而且还有对客观事物现象和个别属性的正确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