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8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阅读教学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根本体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学生能阅读、愿意阅读、广泛阅读,在阅读中培养、提高自我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质疑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在自我阅读时,才能读得透、有感悟。因此,质疑的能力也就成为衡量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
  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要养成学生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质疑的能力,无疑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更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有助于实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阅读提出问题,有助于理解阅读本身。积极的理解,包括用问题来对课文进行思考,并在随后的阅读中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是最根本而又最有效的方法。在促进理解方面,学生提出问题比教师提出问题更为有效。
  学生在阅读时不能提出问题,原因有多方面,教师包办过多是原因之一。即使是自读篇目学习,学生阅读时,教师也常常要置“疑”,要提示并帮助找寻答案。这样就形成了学生在阅读时的依赖心理。因此,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时,教师首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找寻问题及自我理解而得到的答案。其次,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于怎样才能使学生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学会产生疑问,在阅读中要多问一个“为什么”。为了找寻出规律性的认识,就需要多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具备了这种质疑的能力,学生才能在阅读中提出合理性问题。
  为此,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质疑,实际就是一个学生自我思维、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培养质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包含具体思维、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具体思维,是指就具体问题进行思维理解的能力。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全文以主人公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为主要内容,但为什么不以“祥林嫂的故事”,甚至“悲惨的人生”为题,却用“祝福”为题呢?这就是针对《祝福》这篇小说的题目进行的具体思维,是学生为了克服在阅读中容易出现脱离阅读内容,进行抽象推断的现象而进行的培养学生具体思维能力的活动。整体思维是指从全局出发,进行思维探究。例如:鲁迅先生为何要安排祥林嫂在“祝福”的夜晚死去,鲁镇的人对祥林嫂的态度说明了什么等等,都需要学生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思维探究。这就是从全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学会整体思维,有助于克服学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思维现象。联系思维,是指从阅读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进行的思维活动。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中开头就提到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对于这“颇不宁静”心情的理解,就不能只从文中找答案,还必须联系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写作此文时的思想态度。从而让学生学会联系思维,克服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思维片面性的现象。多角度思维,是指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这样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得到不同的结果。例如贾谊的《过秦论》。从贾谊上疏的角度来看,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国家需要仁政安民;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趋势使然;从国家统治的角度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思维探究,有助于学生克服思维的狭隘性。如果能够从具体思维、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多角度思维等方面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就能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能不断地提高质疑能力,提高自我阅读欣赏的能力。

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逐渐形成独立的质疑能力


  中学生阅读学习中的质疑能力比较低,要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还必须为他们做出有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是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阅读中的质疑是如何進行的。例如: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中主要人物王熙凤的形象分析,对于王熙凤这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等性格特点,学生一般比较容易理解。教师以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作为质疑示范,可以抓住王熙凤出场的描写、王熙凤回王夫人的话进行“质疑”。王熙凤见到林黛玉后表现出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显示了她性格的一个侧面,看到林黛玉的容貌,立刻联系到“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表面上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嫡亲的孙女,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极!提到黛玉的母亲去世后的一系列的表现,瞬间的悲喜变化,赤裸裸地表现了她的善于逢迎和做作。把这样一个“质疑”、探究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就是让学生体会到“质疑”!从具体内容入手,然后联系全文,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的示范多了,学生就会在模仿中去学习如何质疑。教师的示范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批注、点评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并从中获益。当然还可以选用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评点、诗词鉴赏等作为质疑示范,这样既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三、教师为质疑创设条件,给学生以启示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质疑”、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个“质疑”的范围。让学生由此去生疑。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风雪”这一自然环境的描写,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十分重要的,正是这一环境的变化才推动了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风大雪紧,草厅简陋,林冲感到天冷难耐才要喝酒,正是去沽酒的途中才见到山神庙;也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在庙里过夜,所以才在暗中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促使林冲冲出庙门杀敌复仇,完成了林冲性格上的重大转折。倘若不是“雪”,而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那么上面出现的一个个情节就失去了基础。教师“质疑”,抛砖引玉,甚至有意提出相反的场景,相反的思索,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为学生质疑创设条件。

四、拓展阅读,丰富知识


  质疑是以思维的形式出现的,质疑的重要条件就是质疑者要具备多视角的度,广博的知识。没有大量的阅读,广博的知识做基础,质疑就会留于空泛,或者是不着边际。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丰富他们的知识,老师可以提供相关的阅读索引材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当学生的阅读面逐渐扩大,阅读量逐渐充盈,知识积累逐渐丰富,质疑的水平也就一定会日渐提高。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中的质疑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这对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才是真正教给学生自我读书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始终获益。
  ★作者通联:广西桂林市逸仙高中。
其他文献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篇优秀的文章,其前提条件是作者要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教导学生写出好的文章,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帮助学生回到原点,回到作文最简单、最原始的出发点,有感而发、真情表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原点作文强调不忘作文的初心,就是不忘教育的初心。  一、功利追求使作文教学背离原点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有的学生会刻意追求一些套路性的写作方式来获取更高的分数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具有把生化分析中的取样、加试剂、混合、反应、检测、结果处理等过程自动操作的仪器,大大提高了生化检验的准确性、精密度和工作效率,是医院检验科最常用的
目的通过测定血浆中乳酸浓度对蓝球运动员的训练进行指导评价,提高训练成绩。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蓝球运动员的训练前、中、后及健康人群中乳酸浓度。结果健康人群
T细胞功能测定,常用T细胞增殖试验,其原理是:T细胞表面含有有丝分裂原受体,能接受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anA)和美州商陆(PWM)等有丝分裂原的刺激,转化成为淋巴母细胞。其中^3H-Td
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辞藻,而且还要积极地借鉴和模仿范文的写作结构和技巧,同时还要加强写作训练的力度,才能促进自身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一、加强对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写作能力较弱的问题,不管是考试还是日常作文的练习都存在着学生不知怎样准确表达和创作、害怕作文、作文写作兴趣不高等各方面的问
目的建立北京地区儿童全血19种氨基酸含量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临床诊治氨基酸代谢异常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北京地区1050倒正常儿童的19种氨基酸水平,其中包
日本是世界上无偿献血工作做的较好的国家。2007年1月~3月,笔者在日本摘玉县赤十字血液中心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研修,现将研修见闻和思考总结如下,以供各位同仁交流。
借景抒情、托物寓意方式能够丰富作文内涵,丰富情感表达,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所提倡的写作技巧之一。因此,将此技巧深入语文教学中,对当代初中生写作能力锻炼有着重要的意义。一
中国第一纺织网报告显示,1-4月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目前我国服装出口金额呈现正增长,主要是由于我国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已久,服装出口单价得以大幅提升,最终推动着服
阐述临床免疫实验室全流程中潜在的生物危害,探讨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以期检验人员增强防护意识,制定防范措施,建立生物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