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一九九七年第八期打头的两篇文章何兆武先生的《也谈“清华学派”》、葛兆光先生的《学术的薪火相传》,竟让我反复读之再三,说真话,已有好长时间没读到这等过瘾的文章了。
两文看似谈的两方面问题,实有其内在联系,即教与学。看来也是编者有意安排的,前者重在谈师长,后者重在谈士子,放在一起看,其间的关系乃“一批好的教授,就有一批好的学生”。《也谈“清华学派”》在剖析一个学派之形成的同时,无意间还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极普通的道理:作为当今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尤以人文学科),该是朝着会通古今、会通中西、会通文理的博学多识之途径发展,并努力建树自己独特的思想和风格,如是,方能得风气之先而引导时代之潮流,学术的薪火便可代代相传而不至于从哪一代学子手中轻易衰减,甚或丧失,也就不虚妄名师出高徒之说,人才辈出也就不成一句空话。《学术的薪火相传》同样如此,当我们从中粗略了解到二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那一批教授、学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真诚之心,对学生的一片“舐犊”之情,以及学生的善于独立思考之精神时,作者也把一系列问题摆到了读者面前,可谓启人思绪,发人深思:怎样的一校之长才是好校长?怎样的教学方式和教科书才更有助于当前人才的培育?如今学府就读者(包括其家长)所持的又是怎样一种心态?当然,就目前而言,最重要也是最需解决的,则是葛兆光先生已在文章中指出的,“这里也许有一个教育体制的问题,有一个社会环境的问题,但是我们更多关心的只能是一个学术精神如何在大学的围墙内延续的问题。”
誠然,何、葛两位先生文章中所涉及的问题并非新鲜,甚至有点老生常谈,然而,于我仍是所获颇丰,归纳起来说,我之所悟:会通得间,传薪为本。
两文看似谈的两方面问题,实有其内在联系,即教与学。看来也是编者有意安排的,前者重在谈师长,后者重在谈士子,放在一起看,其间的关系乃“一批好的教授,就有一批好的学生”。《也谈“清华学派”》在剖析一个学派之形成的同时,无意间还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极普通的道理:作为当今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尤以人文学科),该是朝着会通古今、会通中西、会通文理的博学多识之途径发展,并努力建树自己独特的思想和风格,如是,方能得风气之先而引导时代之潮流,学术的薪火便可代代相传而不至于从哪一代学子手中轻易衰减,甚或丧失,也就不虚妄名师出高徒之说,人才辈出也就不成一句空话。《学术的薪火相传》同样如此,当我们从中粗略了解到二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那一批教授、学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真诚之心,对学生的一片“舐犊”之情,以及学生的善于独立思考之精神时,作者也把一系列问题摆到了读者面前,可谓启人思绪,发人深思:怎样的一校之长才是好校长?怎样的教学方式和教科书才更有助于当前人才的培育?如今学府就读者(包括其家长)所持的又是怎样一种心态?当然,就目前而言,最重要也是最需解决的,则是葛兆光先生已在文章中指出的,“这里也许有一个教育体制的问题,有一个社会环境的问题,但是我们更多关心的只能是一个学术精神如何在大学的围墙内延续的问题。”
誠然,何、葛两位先生文章中所涉及的问题并非新鲜,甚至有点老生常谈,然而,于我仍是所获颇丰,归纳起来说,我之所悟:会通得间,传薪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