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i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一所农村三星级完全中学,虽然近几年在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上发展很快,但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招收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校提出的“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我认为,我校数学教学“主体参与”有其必要性,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我校实施数学教学“主体参与”的必要性
  (一)我校数学教学的现状
  1,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首先,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据统计,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基本计算不过关,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等;基本数学方法不掌握,如因式分解;基本数学概念不清,其次,学生数学兴趣不高,数学长期以来都被学生视为枯燥、难懂的代名词,再加上其脱离生活实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命是从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落后,缺乏自信,恐惧心理等都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第三,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较差,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较差,他们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记笔记、整理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系统小结的习惯,而这些恰恰是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
  2 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数学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教”与“学”脱节的现象,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脱离实际,教师在备课时起点太高,选题、教案设置一味追求与高考要求一致,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教学方法陈旧,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师生关系紧张,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以批评为主,很少表扬鼓励,不重视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失去信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实施“主体参与”的必要性
  1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主体参与”的模式强调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在学案中,教师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提纲或填空的形式呈现,再配以几个最基本的小题要求学生提前一天完成(学案提前一天发下),第二天当堂检查,由于难度低,学生通过预习就能独立完成,这样一来,增强了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应是解决问题的主体,因此,在遇到问题时,不再是教师分析、讲解,而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质疑、讲解,解决一些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其次,数学的学习和提高离不开解题,“主体参与”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不再所有的学生完成同样的作业,在作业中设置了自我检测和自由发展两部分,前者主要是基础题,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完成;后者难度要大一些,有一定的拓展,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真正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
  3 改变了师生关系,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不再高高在上,学生不再唯教师的命是从,对学生表现出的积极向上,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教师都及时的给予肯定与表扬,这些都扩大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环境中,师生之间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促使学生更喜欢我们的课堂。
  二、实施“主体参与”的反思
  1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忽视教师的“主导”,学生确实是学习的主体,但要适合实际,适可而止,实际上,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尤其是数学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性,很难一下子依靠自己独立学习,因此,在主体参与时教师要有“度”的把握,不宜一下子放得太多,太猛,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一般只注重结果,只在乎题目会不会做,答案对不对,学生往往只会死套公式,死记硬背,不理解概念的本质,因此,教师不能从学生的预习结果简单的判断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其次,在例题的处理上,过分依赖学生的讨论和板演,忽视了教师的示范作用,数学是一门逻辑推理性很严密的学科,而这种严密性,重视的不仅仅是结果,更多的是推理的过程,如何将过程准确、严谨的呈现出来,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这就是板书的作用,也是教师的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有些环节流于形式,“主体参与”模式有其固定的课堂环节,但实际上有很多环节却流于形式,首先是小组讨论交流的环节,小组讨论可以按需设置,没有必要处处讨论,节节课讨论,为了讨论而讨论,其次是当堂检测环节,当堂检测是为了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效果的,由于时间的原因,当堂检测往往变成了课后作业,检测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第三是课后反思环节,课后反思包括教师的反思和学生的反思,实际上,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始终没有提高,原因就在于没有及时进行思考和巩固,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反思,那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了。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成绩,在实践的路上,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不拘泥于形式,不固步自封,从各种模式中汲取养分,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真正体现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他文献
作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总结了防抗热带气旋的具体措施,并提出要正确认识热带低压带来的实际危害,介绍了在主机发生故障,低速运转状况下避抗热带低压的操纵经验。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都作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从网上发布的数学教材来看,打破了原来教材章节形式,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而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这就更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具有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才能适应高中新课改的需要。  一、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随着新课改的大规模推进,教师培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课程标准中的
该文通过多年统计资料分析和探讨了我国海雾的生消规律,揭示了我国海雾的地域和时间分布特点。给出了在航船舶预报海雾生消的三种方法,即卫星云图预报法、地面天气图和船舶观测
本文对我科23年来的自发性气胸49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男:女=72:1≤39岁者占55℅。住院率4.81℅,其发病与病因、病变基础有关。病因主要是肺结核(70.3℅)和慢性阻塞性肺病(14.1℅)。剔除自动出院的46例,对456例治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本身也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解题,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类比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案例分析,并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字:初中数学;类比学习法;案例  一、基于类比学习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分析  初中数学所涉及到的数学方
寒潮,使我国沿海自北向南出现的寒潮大风,是冬半年影响我国近海航行的主要天气。对其大风的产生和不仅要着眼于它与单一的天气尺度系统之间的关系,而且要着重研究与之相关的行星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动态生成”,只有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和自我展现的体验空间,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动”起来,“参与”进来;也才能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本学期我校使用了北师大出版的《数学》(七年级上册),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几乎每一节的引入都创设了一个实际生活情景,如第一节的用火柴摆正方形,分析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根数关系;第四节的矩形娱乐场的面积问题,这些能较好的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哲理。
该文通过航空液压油的气体分离压静态测定实验,取得了几种航空液压油气体分离压与温度,作用压力之间相对应的数据,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取得了一些定性结论。为今后液压元件和液压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发展,想要立足社会生存越来越成为一种竞争,也就是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竞争,因此,如何更好地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意识以迎接新的挑战,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造思维意识;创新;理解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化学概念不仅是学习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