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行走在古诗文经典阅读中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wor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文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重视古诗文经典,回归经典文学,势在必行。然而冷静思考,就自身出发,会得到新的认识,产生新的疑惑:基于目前的语文教学,基于现在的课程,古诗文经典该如何挖掘?在实践层面上,能否将“群文阅读”和古诗文经典有机地结合起来呢?使其富有可学性?
  关键词:古诗文经典    群文阅读    操作策略
  一、缘起
  自“群文阅读”这一理念走进课堂开始,语文界名人名师相继开展语文群文阅读的活动,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量,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這一现实背景下,又一种声音在耳边响起:“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是啊,我们在进行大量阅读的时候,可曾想到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呢?对于经典的古文,我们又是如何对待它们的呢?
  新的问题让我陷入沉思:在现代文群文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不可以给经典穿上“群文阅读”的这一外套呢?如何有效地合二为一呢?经过认真观察,积极听取优秀老师的课例,结合自己的思考,笔者对古诗文经典的群文阅读教学有点儿自己的心得,今天不揣冒昧,呈现于此,求教于方家。
  二、《课程标准》中的古诗文经典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重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的即是长久的,是经久不衰的。
  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第一学段孩子进行大量的朗读、背诵,以此来积累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朗读和背诵是这一学段学习古诗文经典的重要手段;第二阶段孩子开始接触单独成篇简短的优秀诗文,通过背诵的方式进行积累;第三学段孩子开始注意诗文的声调和节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积累背诵。纵观三个学段的目标,在这目标引领下的教师大多通过单篇古诗文经典的呈现,解意,背诵这一方式实现积累这一目标。
  小学古诗文经典阅读教学,指的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悟,感知和理解古诗文经典。语文阅读教学尤其重视“课外阅读”,基于语文教材的课外阅读更有吸引力,从“面”上提供给孩子更多的阅读内容,在“量”上满足了孩子的需求。
  试想,在这三个学段的目标引领下,结合时下最为流行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能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能否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效果,能否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否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连串的问题,一连串的思考,付诸行动则更有说服力!
  三、基于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经典群文阅读操作策略
  我们处在小学阶段,其中第一学段的教材中共出现了18首古诗,以《一去二三里》、《画》、《春晓》、《草》、《宿新市徐公店》为例,多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以认字和写字为主要任务;第二学段,诗、词、文(选句)各种题材都有,共19首,以《小儿垂钓》、《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游子吟》、《送元二使安西》、《独坐敬亭山》、《乡村四月》为例,多从思想感情上着手,字里行间透露着的或是忧伤、或是安逸,或是淡然、或是深沉;第三学段,增加了曲和文言文,共有诗歌22首(包括阅读材料和拓展练习的),包括《诗经》《泊船瓜洲》、《秋思》、《明日歌》、《元日》、《清明》、《竹石》、《石灰吟》等,总体上表现为内容广泛、体裁多样,数量合理且难度上升。
  面对以上这些古诗文经典,结合小学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在进行古诗文经典群文阅读时,在适当拓展课外古诗文经典时,离不开“教材”这一依托,只有基于教材,且高于教材,孩子们才会有“量”的收获,有“质”的提升。在这些理论的支撑下,尝试着以下操作:
  (一)同一作者,即可“成群”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古诗文经典主要经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阶段,数量上以唐诗最多,成就上以唐诗为高,文人墨客也属诗人最多。在研究古诗文经典时,结合小学阶段的特殊性,主要以唐诗为主。
  纵观小学阶段的教材,多以李白、杜甫等的诗为多数。如何在课堂教学古诗时,做到“群文阅读”呢?
  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诗时,引导学生感受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理解诗人通过寓情于景的方式,描绘出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送别图。诗句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此地此人,此情此景,绚丽中带着离别的忧伤。当学生感悟理解到此处时,及时引入李白的《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登峨眉山》一诗最后一句“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写出了诗人寻仙访道,这虽然是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李白追求纯真善美,反对虚伪丑恶的表现。
  从教材中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到《登峨眉山》,从多角度认识作者,了解作者的经历,感悟作者的心境,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诗的掌握,提升鉴赏古诗的能力。   这样的呈现方式可以举一而反三,相比较而言,王维、杜牧、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陆游等等,同一诗人的作品,“以一篇带多篇式”的呈现,举不胜举!
  (二)内容一致,即可“成群”
  古诗文经典内容十分丰富,按不同的类别可以有很多种划分方式,大体上分为:写景诗(春夏秋冬)、爱国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友情诗、思乡诗、动物诗、托物言志诗、边塞诗等。
  人教版第六册第22课《月球之谜》课后出现了写月亮的一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无处不在,这些诗句属于“读读背背”的范畴,让学生在朗读中领略诗歌的工整对仗和语言美,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并为自己的写作奠基。在学习这四句诗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引入描写月亮的诗,比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再比如:李商隐的《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不同的诗人,不同情境下的月,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文学底蕴,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月,增加文学的积累,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情感相投,即可“成群”
  一首诗,一首词,其中都蕴含着作者当时的感情,或高兴,或忧伤,或孤独……同一种情感的诗词可以独立“成群”,在一定量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感悟诗词中的情感基调。
  在教授人教版第五册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诗因为诗人在重阳节那天思念亲人而作,但要真正了解诗背后的故事,需从了解作者的背景开始: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身在长安谋取功名。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借“佳节”——重阳节到来之际,表达了诗人王维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
  每一種情感的激发都有一个“激发点”,比如睹物思人,望月思乡,当然,秋天,也是一个让人感伤思乡的季节——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借“佳节”,一个借落寞的秋天,都表达了诗人当时对家人和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从情着手,深层次挖掘作者的心境,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情真意切,水到渠成。
  (四)表达方式相同,即可“成群”
  表达方式,即为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可分为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在古诗文经典中,同样存在叙事诗、抒情诗等不同方式构成的文体,同一种表达方式的诗词,可作为一个类别,进行群文教学。
  (1)在教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杜甫的名篇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在听到家乡收复时,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衣裳,简直到了发狂的境地,准备即刻回乡的兴奋心情,用诗的形式,完整地记叙了作者从一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的一连串事情,即点明这是一首叙事诗,同样的文章,还有很多,比如《过故人庄》、《早发白帝城》、《秋歌》、《冬歌》、《长恨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都可以成为叙事诗的范本,让学生从中感受诗歌中所记叙的事情。
  (2)诗词歌赋,多半是作者借诗词以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感情,人之感情,可分为很多种,有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之情,有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一个“愁”字,涵盖了作者为国为民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理解了龚自珍的“愁”,我们可以再感受一下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欧阳修的“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各种不同的“愁”,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作品,走进了作者。
  (五)古今相通,即可“成群”
  古文和现代白话文的结合,又是另一种呈现方式,有的在理解白话文的基础上,冠以古文;有的是学习短篇文言文后,附以最直白的现代白话文;有的是把小古文作为补充材料。不管是以什么形式呈现,古今结合,相得益彰,不但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更多的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国汉语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经典的兴趣。
  (1)人教版第六册中,《夸父追日》一文中,可在结尾处引入《山海经》中的一段文字,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其感受古文的经典。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人教版第十册中,教授《将相和》一文时,曾听到过这样的例子,授课教师在介绍“和氏璧”时,引入这样一段文字: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有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有以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石也,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民曰“和氏璧”。
  一块玉的命运,一波三折,玉的主人更是可悲可泣,短文一出,学生们异常认真,216字的文言文,短短几分钟就理解了,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学生也受益良多。
  有了这段小古文的铺垫,理解了“和氏璧”的珍贵,再学习下文,对于秦王和蔺相如的故事,则是水到渠成,无师自通了!
  四、结语
  可以说,“古诗文经典群文”是一种尝试,是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的单篇教学模式,在同样的课堂上,灌以更丰富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鉴赏经典诗文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呈现古诗文经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举不胜举。探索尝试之路“慢慢其修远兮”,但不管怎么样,群文阅读是一种趋势,重在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的能力,同时不忘关注略读、默读方法的指导,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让我们一起携手行走在古诗文经典阅读之路上!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版
  [2] 李小芹.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周红芝 吴新华.例谈诗词引用和诗意化用的策略[J]. 小学语文教学  2015.04
  [4] 孙美娟.体现新课标理念的古诗词教学实践[J].小学语文教学  2015.04
其他文献
有一种情境叫 “哀而不伤”。如果我们仔细揣摩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便能充分感受到文中处处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挥之不去。这份忧伤所产生的情感价值和文学价值,让我深深地沉醉在淡淡的月光下的那片刻宁静的梦中。  如果忽略了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我们仅从简单的文字揣摩作者在文章中传达的情感思绪,往往很难理解出佳作的真谛。比如欣赏诗经里的《黍离》,我们只有了解到是周大夫“行役于宗周,过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期刊
摘 要: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世人赞美她的才情,也羡慕她与赵明诚的美满爱情。但真的如此吗?通过她的词作我们可以看到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她的词中尽是缠绵相思之“愁”,但经历了幽怨曲折的情感变化,后期词表现爱情的忧患感和失落之“愁”,语意幽咽。  关键词:李清照 赵明诚 爱情 愁   最为人们耳熟能详是李清照赵与李完美和谐的婚姻,他们对金石书画的公同爱好,他们踏雪赌
期刊
摘要:初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是一个逐步深入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概念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和反映。它是数学学科的核心,是学生进行计算、解题、证明的依据。数学概念是数
期刊
环节一:故事引入,导入新课  Flash动画“青青草原上的体检”故事引入:智羊羊免费为羊村的朋友体检。第一位村长(体检结果:糖尿病、老花眼),第二位美羊羊(体检结果:红眼病),第三位沸羊羊(体检结果:健康),第四位懒羊羊(体检结果:坏血病)......灰太狼趁大家都在体检的时候抓走了美羊羊,大家预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入手,吸引学生兴趣。罗列出一些常见的病“糖尿病、
期刊
摘 要:2015年全国课标Ⅰ卷的作文命题继续遵守“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一方面继续积极引领考生关注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另一方面又有着明显的创新之举,即用书信这种实用性较强文体写作新材料作文,因此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关键词:课标Ⅰ卷 作文命题 启示  201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尘埃落定,备受关注的各地作文命题自然主动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总体说来,2015年全国课标
期刊
摘 要:激励是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是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缺的环节和活动。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而又认真地完成小学学习任务;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动力保证,是实现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管理手段之一。  关键词:教学管理;动力保证;快乐成长  激励是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是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缺的环节和活动。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而
期刊
东尼博赞所写的《思维导图》是一种良好的思维记忆工具,它能很好的拓展发散思维,展示思维的立体化过程,让知识在符号、颜色、线条的衬托下变得生动有趣。我从接手文科班起就尝试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一、为什么用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学科特点和学情原因:  (一)高中政治学科有这样两大特点:  1.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时政特点。  高中政治课本的设置上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模块。即思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每一册教科书里都安排了一单元的文言文课文供学生阅读和学习,这就要求高中文言文教学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增强语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和积累,但是得分仍旧不高,就在于迁移能力差,翻译方法没有掌握,我想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那就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注重
期刊
摘 要:花蕾的绽放需要灿烂的阳光,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关爱。尤其是那些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学困生,本身已背负着自卑和迷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理解、尊重、关爱、赏识。一句安慰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作业本上一句恰到好处的表扬,会让他们觉得这是老师给予他们的莫大荣誉,犹如得到温暖的阳光。有了这颗爱心,朵朵花蕾都会在爱的阳光下绽放。  关键词:理解 尊重 关爱 鼓励 赏识 安慰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
期刊
想象力就是创造力,创造力就是竞争力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想象力,才能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事物。构建文章,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想象力。学生写不出作文,不是因为词少,而是没有想象。  在实际作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以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作文教学为例谈谈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状物写景:启发观察,打破“定势思维”的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