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产业机构升级的问题,在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财政支出是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各省截面数据,通过回归分析研究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本地效应。
关键词:财政政策;产业结构升级
一、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迎来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而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效率提高的结果。我国实行以市场经济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经济体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财政支出,因此,研究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财政支出政策的产业效应研究,大致分为两个观点。促进论如张宏霞通过计量方法得出长期政府投资的增加能够促进产业机构的升级;王保滔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财政支出与产业机构升级具有正向相关关系的结论;阻碍论如高娜通过统计方法研究得出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负面效应的结论;刘建民利用面板数据对湖南省财政支出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二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三、作用机制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可知,地方政府利用财政支出对经济进行调节时,会通过两种效应作用于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分别是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乘数效应通过将增加的财政支出投入流通领域,循环累计成倍数增长,进而推动结构升级。挤出效应指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的上升,企业贷款减少,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在两种效应共同推进之下,会逐渐对周边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产生不同的外部效应,但正负外部性的变动幅度较大。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各省内的本地效应。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文章选取了2012年我国31个省的截面数据,主要探讨财政支出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本地效应。各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1.被解释变量
产业结构升级指数(TS):本文选择将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TS值越高,产业结构越趋向于高度化。
2.解释变量
(1)财政支出的增加值(F):本文研究的是2012年各省的数据,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以2007年为基准,2012年与2007年之间的差额作为在此期间财政支出的增加值。
(2)税收收入(TAX):以2012年的实际税收收入为准。
(二)模型设定
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选择以TS为被解释变量,以F与TAX作解释变量,同时为了减少异方差影响,将F与TAX进行对数变换,变量的对数形式表示为lnF、lnTAX。本文所有计量分析均采用stata15计量软件。
TSi=α0+β1lnfi+β1lnTAXi+εi
其中,i代表每一个省份,TSi是各省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标,α0为常数项,Fi为各省财政支出增加值,β1、β2分别代表解释变量Fi、TAXi的系数,εi是随机误差项。
(三)模型检验:
1.拟合优度:决定系数R2 = 0.8190较高,修正的决定系数 R2= 0.8061也较高,表明模型拟合较好。
2.F检验:检验整个方程显著性的F统计量为63.35,其对应的p值为0.0000表明这个回归方程是高度显著的,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对于上述方程,考虑财政支出的系数估计是否为-1.27,即检验原假设“H0=β1=-1.27”,结果显示p值=0.9891,故无法拒绝原假设。
(四)回归结果与结论
财政支出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即说明财政支出总量上的增加不利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认为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决策的复杂性与信息的不正确传递。理论上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通过导向作用影响社会需求结构,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促进產业结构的升级,但是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多个主体进行正确地传导,而现实生活中,这种行为的间接性过强,影响企业决策的因素过于复杂,易出现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
2.投资比重的合理性。在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在每一个行业投资的比重严重影响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与预期,各个行业的投资比重的不协调会影响各个行业的均衡发展。
3.外部性效应影响大。由于贸易自由化不断地推进,资源的自由流动性和利益的驱动性,本地的资源和投资不会禁锢在本地区内部的发展,通过资源的自由配置会导致周边其他地区或其他相关地区的发展,甚至超过带给本地区的内部效应,导致本地区的发展成效逐渐降低。
五、启示
(一)在财政支出引导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提高信息传递的透明度,明确政府的要求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将预期设定目标公开化,使得各类企业准确地接受政府所传递出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效地规避方向性错误。
(二)在各类产业的投资比重的设定中,政府部分应该组织成立专业的调查团,进行分行业的精确调查,基于本地区资源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之上,结合本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设定合理且符合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财政政策,在突出各区域之间差异化发展的同时,精准有效地将资金投入到需要的行业以及企业当中,达到资源利用率的高度化。
(三)在财政支出带来的外部效应大于本地的内部效应方面,各省政府应该主动与其他省份建立良好的贸易与合作关系,立足于本地区内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更多的协同发展的计划和战略,各省份之间相互扶持,优势互补,致力于产生更大范围的规模效应,实现全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宏霞.地方政府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J].经济经纬,2010.
[2]王保滔,张婷,杨一文.财政政策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4.
关键词:财政政策;产业结构升级
一、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迎来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而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效率提高的结果。我国实行以市场经济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经济体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财政支出,因此,研究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财政支出政策的产业效应研究,大致分为两个观点。促进论如张宏霞通过计量方法得出长期政府投资的增加能够促进产业机构的升级;王保滔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财政支出与产业机构升级具有正向相关关系的结论;阻碍论如高娜通过统计方法研究得出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负面效应的结论;刘建民利用面板数据对湖南省财政支出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二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三、作用机制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可知,地方政府利用财政支出对经济进行调节时,会通过两种效应作用于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分别是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乘数效应通过将增加的财政支出投入流通领域,循环累计成倍数增长,进而推动结构升级。挤出效应指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的上升,企业贷款减少,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在两种效应共同推进之下,会逐渐对周边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产生不同的外部效应,但正负外部性的变动幅度较大。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各省内的本地效应。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文章选取了2012年我国31个省的截面数据,主要探讨财政支出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本地效应。各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1.被解释变量
产业结构升级指数(TS):本文选择将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TS值越高,产业结构越趋向于高度化。
2.解释变量
(1)财政支出的增加值(F):本文研究的是2012年各省的数据,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以2007年为基准,2012年与2007年之间的差额作为在此期间财政支出的增加值。
(2)税收收入(TAX):以2012年的实际税收收入为准。
(二)模型设定
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选择以TS为被解释变量,以F与TAX作解释变量,同时为了减少异方差影响,将F与TAX进行对数变换,变量的对数形式表示为lnF、lnTAX。本文所有计量分析均采用stata15计量软件。
TSi=α0+β1lnfi+β1lnTAXi+εi
其中,i代表每一个省份,TSi是各省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标,α0为常数项,Fi为各省财政支出增加值,β1、β2分别代表解释变量Fi、TAXi的系数,εi是随机误差项。
(三)模型检验:
1.拟合优度:决定系数R2 = 0.8190较高,修正的决定系数 R2= 0.8061也较高,表明模型拟合较好。
2.F检验:检验整个方程显著性的F统计量为63.35,其对应的p值为0.0000表明这个回归方程是高度显著的,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对于上述方程,考虑财政支出的系数估计是否为-1.27,即检验原假设“H0=β1=-1.27”,结果显示p值=0.9891,故无法拒绝原假设。
(四)回归结果与结论
财政支出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即说明财政支出总量上的增加不利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认为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决策的复杂性与信息的不正确传递。理论上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通过导向作用影响社会需求结构,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促进產业结构的升级,但是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多个主体进行正确地传导,而现实生活中,这种行为的间接性过强,影响企业决策的因素过于复杂,易出现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
2.投资比重的合理性。在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在每一个行业投资的比重严重影响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与预期,各个行业的投资比重的不协调会影响各个行业的均衡发展。
3.外部性效应影响大。由于贸易自由化不断地推进,资源的自由流动性和利益的驱动性,本地的资源和投资不会禁锢在本地区内部的发展,通过资源的自由配置会导致周边其他地区或其他相关地区的发展,甚至超过带给本地区的内部效应,导致本地区的发展成效逐渐降低。
五、启示
(一)在财政支出引导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提高信息传递的透明度,明确政府的要求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将预期设定目标公开化,使得各类企业准确地接受政府所传递出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效地规避方向性错误。
(二)在各类产业的投资比重的设定中,政府部分应该组织成立专业的调查团,进行分行业的精确调查,基于本地区资源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之上,结合本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设定合理且符合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财政政策,在突出各区域之间差异化发展的同时,精准有效地将资金投入到需要的行业以及企业当中,达到资源利用率的高度化。
(三)在财政支出带来的外部效应大于本地的内部效应方面,各省政府应该主动与其他省份建立良好的贸易与合作关系,立足于本地区内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更多的协同发展的计划和战略,各省份之间相互扶持,优势互补,致力于产生更大范围的规模效应,实现全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宏霞.地方政府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J].经济经纬,2010.
[2]王保滔,张婷,杨一文.财政政策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