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时代有新的特性,高校军训承载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代替的作用,作为高校军训组织者在新时期必须不断创新军训内容,提升学生参与军训热情,提高军训质量,巩固和保障军训成果,让军训为育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军训;创新;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170-02
大学生军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要求。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和实践课,其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赋予了该课程强大的教育扩展性和延伸性。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观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等多领域中,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发挥着特殊的综合育人功能,是高等院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正确认识军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军训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一,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中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军训让大学生进一步认清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锻炼了学生的体质和意志,培养了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军训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与国防有关的教育活动服务国家国防建设,它与国家的战略需要紧密结合。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有着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现役部队的不断减少,客观上要求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不断加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和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建立强大的国防。而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对中国强大国防的构建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现阶段高校军训的几点不足
1.军训资源紧张影响军训效果。近年来,中国每年参训的学生近百万,承训部门的压力增大,承训部队更替频繁,致使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生动性,已影响到军训的质量,难以提高学生的军训兴趣,军训难以收到良好效果。
2.军训模式老旧,流于形式,忽视了其自身意义。大学生军训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过于重视军训的内容而忽视了军训的意义,导致出现军训“踢踢正步打打枪”的形式化;军训是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手段,但目前进行的普及型军训使得大学生的兵役义务并未完全履行;军训是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举措,但大学生军训并未被列入国家和军队的预备役训练管理体系;由于军训各单位争优激烈,容易过分追求军训成绩而忽视军训实际意义。
3.短期军训无法巩固教育成果。通过军训,大学生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意志品质的锻炼上进步很大。但是军训结束以后,没有一个长效机制跟随,其作用会逐渐淡化,得不到巩固。
三、与时俱进,创新灵活的军训模式
每个时代的大学生,甚至每一届的大学生,都有其独有的个性和特点。以往的军训教学模式不可能对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能起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以现代大学生为例,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和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经济年代,这种特殊成长背景赋予了他们浓重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社会特色。相对而言,他们具有智商高、容易接受新事物,但自控能力差;自信独立、张扬个性,但心理脆弱;维权和竞争意识强,但沟通和合作能力差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军训计划时要与时俱进,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教学大纲,灵活制订可行的军训计划,巩固优势,改善弱点。
1.积极创新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对军训教学的兴趣。丰富军训内容,突出时效性、前瞻性、丰富性。做到与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与热点问题紧密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跟踪最前沿的军事高科技信息,在符合保密要求的情况下,讲授一些现代军事科技知识,介绍最新的武器装备;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增加与自身专业相近、符合实战需求的训练内容,如电子对抗训练、防空袭作战训练、快速抢救伤员训练等。军训期间,还可以讲座形式穿插国家安全知识、灾难医学(心肺复苏)、心理健康(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抗压和调节能力)教育等理论教学内容,两者搭配,刚柔相济、相得益彰。既避免了军事课相对单调枯燥,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积极创新教学思路,不断改进教学形式。为了使军训教学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军事理论课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形式,使军事理论课教学形象直观,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学习兴趣。现代大学生已经离不开网络,我们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建立军事信息网站,及时发布最新的军事新闻,介绍我军的光荣历史和武器装备,讲评国内外军事热点问题,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提高他们学习军事知识的积极性。
3.积极创新教学思路,采取灵活多变的组织方法。要改变走走队列、打打枪的传统军训模式,把相对枯燥的体能训练与军事知识竞答相结合,增强对抗性,提高体能训练的趣味性;组织学生到驻地部队和国防教育基地参观,请军队院校的专家教授到学校开设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组织大学生开展军事夏令营活动,大学生定向越野比赛、轻武器射击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军事技能的积极性。
四、创新军训成果保障机制,建立军训保障团队
新形势下,只有努力开创高校大学生军训的新局面,在各环节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做好大学生军训工作。 (一)建立军训成果保障机制,确保军训成果得到巩固
1.军事教研室要坚持研究教学法,研讨授课提要、思路和重点;研究电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课件的制作、组织试讲,检查教学准备情况。在教学开始、期中和结束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军事素养掌握情况。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开展学术研究,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学生军训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2.注重辅导员在军训中的作用,学生军训辅导员不仅要参训,而且要在这种特殊的活动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辅导员不仅在军训期间担任军训连的政治指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且在军训结束后要继续负责学生四年的思想教育和学习生活等工作,因而辅导员对军训的效果起着导向作用,要重视军训中辅导员的工作。
3.每年新生军训结束后,可组织一次新生老生代表队综合军事素质对抗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结合部队每年组织的紧急动员演练、付突发事件演练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综合性实战演习,组织大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和锻炼;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设立军训站点,为大学生发表军事言论、研究军事思想、探索军事领域构建平台。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期间,处处体现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饱满的爱国激情、良好的校风校纪和极大的集体荣誉感,使大学生军事训练所产生的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二)建立军训保障团队,确保军训教学有声有色开展
高校军训的顺利开展,需要结合教学大纲、学员特性、课程计划、后勤保障、组织协调、师资配备等多个环节密切配合。因此,需要建立一支过硬的团队予以保障。
现在高校的军训力量基本上是军事教研室和人武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人员上要加强组织管理,专人负责,责任落实;物资上要确保设备及时更新、饮食等后勤无忧,学术上军训学科建设要与其他学科建设同步发展,并结合军事课教学特点,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军事教学之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效果。搞好“三室一库”建设,保障军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主要是由部队派出部分官兵进行帮训。但随着学生军训工作的全面展开,学校需求和部队承训能力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要改变目前大学生军训基本由部队“包训”的状况,根本出路在于提高院校的自训能力,走部队帮训与院校自训相结合的路子。派遣军官是学生军训工作的主要力量,现代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事物、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而且,现在的青年学生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十分注意了解和掌握世界最新科技知识和学术前沿的创新成果。派遣军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军训质量的高低。为此,各高等院校要始终把加强教员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派遣军官不仅是军事理论、军事技能的传授者和训练的具体组织者,也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播者。能否把派遣军官选好配强,直接关系到学生军训的质量,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军队的声誉和形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07]7号)[Z].2007.
[2] 胡亚军.浅析高校学生军训工作中的薄弱环节[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2).
[3] 袁海萍.大学生军训工作实施策略研究[J].才智,2010,(7).
[4] 徐九春.重视大学生军训期间的心理变化及思想政治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5] 杨大伟,胡立宏.高校新生集中军训的质量问题[J].航海教育研究,2006,(2).
[责任编辑 吴 迪]
关键词:高校;军训;创新;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170-02
大学生军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要求。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和实践课,其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赋予了该课程强大的教育扩展性和延伸性。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观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等多领域中,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发挥着特殊的综合育人功能,是高等院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正确认识军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军训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一,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中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军训让大学生进一步认清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锻炼了学生的体质和意志,培养了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军训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与国防有关的教育活动服务国家国防建设,它与国家的战略需要紧密结合。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有着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现役部队的不断减少,客观上要求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不断加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和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建立强大的国防。而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对中国强大国防的构建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现阶段高校军训的几点不足
1.军训资源紧张影响军训效果。近年来,中国每年参训的学生近百万,承训部门的压力增大,承训部队更替频繁,致使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生动性,已影响到军训的质量,难以提高学生的军训兴趣,军训难以收到良好效果。
2.军训模式老旧,流于形式,忽视了其自身意义。大学生军训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过于重视军训的内容而忽视了军训的意义,导致出现军训“踢踢正步打打枪”的形式化;军训是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手段,但目前进行的普及型军训使得大学生的兵役义务并未完全履行;军训是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举措,但大学生军训并未被列入国家和军队的预备役训练管理体系;由于军训各单位争优激烈,容易过分追求军训成绩而忽视军训实际意义。
3.短期军训无法巩固教育成果。通过军训,大学生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意志品质的锻炼上进步很大。但是军训结束以后,没有一个长效机制跟随,其作用会逐渐淡化,得不到巩固。
三、与时俱进,创新灵活的军训模式
每个时代的大学生,甚至每一届的大学生,都有其独有的个性和特点。以往的军训教学模式不可能对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能起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以现代大学生为例,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和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经济年代,这种特殊成长背景赋予了他们浓重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社会特色。相对而言,他们具有智商高、容易接受新事物,但自控能力差;自信独立、张扬个性,但心理脆弱;维权和竞争意识强,但沟通和合作能力差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军训计划时要与时俱进,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教学大纲,灵活制订可行的军训计划,巩固优势,改善弱点。
1.积极创新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对军训教学的兴趣。丰富军训内容,突出时效性、前瞻性、丰富性。做到与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与热点问题紧密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跟踪最前沿的军事高科技信息,在符合保密要求的情况下,讲授一些现代军事科技知识,介绍最新的武器装备;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增加与自身专业相近、符合实战需求的训练内容,如电子对抗训练、防空袭作战训练、快速抢救伤员训练等。军训期间,还可以讲座形式穿插国家安全知识、灾难医学(心肺复苏)、心理健康(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抗压和调节能力)教育等理论教学内容,两者搭配,刚柔相济、相得益彰。既避免了军事课相对单调枯燥,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积极创新教学思路,不断改进教学形式。为了使军训教学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军事理论课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形式,使军事理论课教学形象直观,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学习兴趣。现代大学生已经离不开网络,我们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建立军事信息网站,及时发布最新的军事新闻,介绍我军的光荣历史和武器装备,讲评国内外军事热点问题,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提高他们学习军事知识的积极性。
3.积极创新教学思路,采取灵活多变的组织方法。要改变走走队列、打打枪的传统军训模式,把相对枯燥的体能训练与军事知识竞答相结合,增强对抗性,提高体能训练的趣味性;组织学生到驻地部队和国防教育基地参观,请军队院校的专家教授到学校开设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组织大学生开展军事夏令营活动,大学生定向越野比赛、轻武器射击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军事技能的积极性。
四、创新军训成果保障机制,建立军训保障团队
新形势下,只有努力开创高校大学生军训的新局面,在各环节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做好大学生军训工作。 (一)建立军训成果保障机制,确保军训成果得到巩固
1.军事教研室要坚持研究教学法,研讨授课提要、思路和重点;研究电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课件的制作、组织试讲,检查教学准备情况。在教学开始、期中和结束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军事素养掌握情况。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开展学术研究,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学生军训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2.注重辅导员在军训中的作用,学生军训辅导员不仅要参训,而且要在这种特殊的活动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辅导员不仅在军训期间担任军训连的政治指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且在军训结束后要继续负责学生四年的思想教育和学习生活等工作,因而辅导员对军训的效果起着导向作用,要重视军训中辅导员的工作。
3.每年新生军训结束后,可组织一次新生老生代表队综合军事素质对抗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结合部队每年组织的紧急动员演练、付突发事件演练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综合性实战演习,组织大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和锻炼;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设立军训站点,为大学生发表军事言论、研究军事思想、探索军事领域构建平台。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期间,处处体现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饱满的爱国激情、良好的校风校纪和极大的集体荣誉感,使大学生军事训练所产生的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二)建立军训保障团队,确保军训教学有声有色开展
高校军训的顺利开展,需要结合教学大纲、学员特性、课程计划、后勤保障、组织协调、师资配备等多个环节密切配合。因此,需要建立一支过硬的团队予以保障。
现在高校的军训力量基本上是军事教研室和人武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人员上要加强组织管理,专人负责,责任落实;物资上要确保设备及时更新、饮食等后勤无忧,学术上军训学科建设要与其他学科建设同步发展,并结合军事课教学特点,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军事教学之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效果。搞好“三室一库”建设,保障军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主要是由部队派出部分官兵进行帮训。但随着学生军训工作的全面展开,学校需求和部队承训能力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要改变目前大学生军训基本由部队“包训”的状况,根本出路在于提高院校的自训能力,走部队帮训与院校自训相结合的路子。派遣军官是学生军训工作的主要力量,现代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事物、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而且,现在的青年学生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十分注意了解和掌握世界最新科技知识和学术前沿的创新成果。派遣军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军训质量的高低。为此,各高等院校要始终把加强教员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派遣军官不仅是军事理论、军事技能的传授者和训练的具体组织者,也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播者。能否把派遣军官选好配强,直接关系到学生军训的质量,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军队的声誉和形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07]7号)[Z].2007.
[2] 胡亚军.浅析高校学生军训工作中的薄弱环节[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2).
[3] 袁海萍.大学生军训工作实施策略研究[J].才智,2010,(7).
[4] 徐九春.重视大学生军训期间的心理变化及思想政治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5] 杨大伟,胡立宏.高校新生集中军训的质量问题[J].航海教育研究,2006,(2).
[责任编辑 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