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是对成功的最好注解

来源 :青年时代·中学生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y_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出自韩愈·《进学解》,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随大流。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是唐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文章到了他的手里,就变得汪洋恣肆,生机勃勃,人们尊奉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文章和四书五经、李白杜甫的诗歌一样,是古文领域的一座顶峰。人们眼中的韩愈,是一位兢兢业业的教师。他苦口婆心地劝告学生:不要自以为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任何人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他分析了老师的责任和学生的义务,指出面对知识每个人应该具有的态度。
  武侠小说里经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个武功一般的年轻人,突然发现了一本秘籍,也许是内功心法,也许是拳经剑谱,然后闭门修炼一段时间,出关后就天下无敌了。或者,吃了什么千年不遇的灵丹妙药,然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内力和武功大进。那么有没有这样的药物,吃了可以使人聪明百倍呢?
  也许你会想到广告里经常宣传的“提高智力”的药物、“增强记忆”的补品,医学研究证明,这些药物确实有增加营养、调节气血的功能,但是哪一种药品吃了以后,都不能使人提高智力。
  “提高智力”的药物到底有没有呢?有,但不是丸药,也不是汤剂,而是勤奋加重复。韩愈有一句名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意思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他认为,只有勤奋才能让人学有所成。
  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个使用过这种“药物”的人,清代的大学者阎若璩。阎若璩是清代汉学发端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文献整理上有重大的学术成就,他那种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阎若璩小时候是一个不聪明的孩子,他上学的时候,别的孩子一上午能背的书,他要花好几天,以至于私塾先生很看不起他,认为他没有什么前途。
  阎若璩长大一点后,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想,为什么别人能背的书我不能背呢?难道是我智力不如别人吗?他想,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从来不会忘记呢?因为天天用,看来,背书没别的办法,只有不断重复。于是他开始研究背书的方法,他把书一页页拆开,贴在桌子上,每天贴几张,规定自己一定要背完,背不完不休息。
  开始的时候,背起来相当困难,贴的页数也很少,渐渐的,他发现,自己背书的能力提高了,开始每天只能背一两页,后来就是三四页,过了几个月,他一天能背十多页书。
  在十六岁的一天晚上,阎若璩回顾了自己几年背书的历程,理顺了思路,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背书心得。从此以后,他记忆力大长,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他知道,这是自己几年来背书的胜利果实。
  西方有格言说:“一件事重复做十万遍,你就是做这件事的专家。”所以不断地重复,熟能生巧,总有一天,会突破自己的极限,让自己的智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无数的事例证明,这个用功的阶段,其实并不长。
  虽然韩愈说的“业精于勤荒于嬉”道理非常简单,但是我们经常被幽深博大的学问之山吓倒,总觉得成功离我们很遥远,不相信“勤”字就是开启智慧宝库的钥匙。
  黄侃和陆宗达师徒都是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陆宗达年轻的时候,投拜黄侃为师,要黄侃教他学问。黄侃什么都没说,叫陆宗达去买一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国最早的字典)来。
  当时的书,还是竖排繁体的,没有标点符号,读书的人要顺利读下来,就要自己加标点。黄侃说:“你把这部书从头加标点,一直点到结尾,然后我再教你。”陆宗达心想,虽然麻烦点,但也不难,就老老实实地把书拿回家,从头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地加,过了半年,整整一部书终于点完标点了,陆宗达兴冲冲地去找黄侃,只见黄侃把书收了去,又拿出一本新的《说文解字》来,和原来那本一模一样,说:“回去再从头点起。”
  陆宗达说:“不是交给您一部点好的吗?”可是黄侃眼一闭,不理他了。陆宗达只好拿回去继续奋战,过了几个月,第二本《说文解字》也标点完了。黄侃收了去,又拿出第三本一模一样的《说文解字》来,说:“还是这部书,再拿回去标点一遍。”
  几个月后,陆宗达拿着点好的第三本去见黄侃的时候,心想:“这回总该可以交差了吧,难道还有第四本吗?”等到了黄侃家黄侃,果然黄侃又从抽屉里取出第四本《说文解字》来……
  三年过去了,陆宗达什么也没干,把《说文解字》标点了一遍又一遍。一本完了,黄侃就又给他一本新的。直到换了七八本,陆宗达把这部书快背下来了,只要报出任何一个,他都能随口说出这个字的注音和意义。这时,黄侃才把自己的知识全部传授给他。由于基础扎实,陆宗达进步很快,终于成了一代大师,后来被人们誉为“活字典”。
  相信大多数孩子,看到老师一本又一本地让自己做练习册的时候,烦躁至极。难道这样不停地枯燥重复就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吗?真的是这样的。这个过程是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省略的。一切高明学问的获得,无不从这种最简单机械的工作起步。可惜的是,越是简单,人们就越容易怀疑,觉得一定有更巧妙的途径;越是枯燥,人们就越容易厌倦,觉得一定有更便捷的窍门。所以,很多年轻人没能顺利走到终点。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收获美好的果实,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勤奋是对成功的最好注解,也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勤奋是成功的秘诀,懒惰是成功的大敌。青少年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克服懒惰。一勤天下无难事,养成勤勉努力的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就会成为你终生受益的法宝,它会帮你克服困难,取得人生的成功。
  课文是要一段段背诵的,单词是要一遍遍默写的,习题是要一道道解答的,能坚持住,就能获得知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更好的办法。面对知识的海洋,我们不能动摇怀疑,也不能贪图省力,只要认准两个字——勤奋,成功终将属于自己。
其他文献
当下,真人秀体验类节目热播,使“吃苦教育”、“体验式学习”等教育方式再次引起社会热议。有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青少年的吃苦精神,有人则认为此类做法违反教育规律。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1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8%受访者赞同父母对青年少进行“吃苦教育”。65.7%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受访者认为磨练青少年的意志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
期刊
今天的学校,需要洗净铅华;社会的“师道”,需要返璞归真。  课时、论文、公开课、评分……在论及各级学校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等弊端时,我们的老师实际也被置身于另一个指标争夺名利场:在形形色色打着“科学”旗号的量化考核背后,挂钩着教师们的职称、晋升、身价……  这些指标,真的符合教书育人的初衷吗?种种评定,真的有益于社会的教育前行吗?在第3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冷静的思考、认真的倾听,也许是最好的礼物。
期刊
“恨铁不成钢”是老师普遍存在的心理,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每一个班级无论怎么样,都会有那么几个学生让人感到头疼——尽管是极少数的几个学生。有时教师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往往收效甚微。每每提及这类学生的时候,大多的教师都会表现出一种怨恨的情绪。细细想想这其中的原因:一是老师觉得自己的付出和这类学生的点滴进步远远不能成正比,有时甚至想尽多种方法也只是暂时控制住而已,这些学生根本没有从思想上对自我的偏颇有一个正
期刊
一直以来对几何体等数学内容比较感兴趣,而后发现一些数学内容从古埃及时期就存在。我试图探索其规律,这样更有助于我理解艺术。艺术本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不能用纯科学的方式将其系统分析。但本着探索艺术内在的本质,我选择从数学结构方面入手,来分析其内在的变化。  在我们这个时代,新的媒体艺术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候,笔者希望通过对新的几何学—分形几何—进行研究,挖掘它在新媒体中运用与表现的可能。分形的自然几何
期刊
摘要:壮族民间文化丰富又多彩,嘹歌文化是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一种。对于壮族文化的开发和利用的出路,将以最具代表性的嘹歌文化来探讨。而平果又是嘹歌文化的中心发源地,加上近几年来其开发与利用也是壮民族人民的关注点,所以本文将浅探嘹歌文化的商业化、生活化和以教育为发展方式等开发和利用模式及其意义。  关键词:壮族文化;平果嘹歌;开发利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成长的印记,从猿到人、从石刀到火药、从个体到社会
期刊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期刊
摘要:辛弃疾罢免官职后,在信州度过了十八年的归隐生活。在此期间辛词除了保持一贯豪放慷慨的主要风格外,清丽婉约的词作大大增加,词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信州的地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他在当地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也影响了信州的人文环境。本文试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辛弃疾与信州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辛弃疾;信州;影响;地域文化  辛弃疾,本字坦夫,后改字为幼安,中年之后自号稼
期刊
周扬(1908—1989),湖南益阳人。原名周起应,主要笔名有周览、纺影、企新、谷扬等,。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夏大学,l 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参加领导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曾任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委书记、1937年赴延安,曾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1946年至1949年.先后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局宣传部长。第一次文化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建国后历任中央文化部
期刊
看到这个题目,便不由得自问:教书的事,会让我们感到幸福吗?尤其是在广大教师对学生的事不敢管,怕管之后,很多同事都感叹:不是我们教育学生,是学生教育我们了。难道这样都还幸福吗?真是这样的吗?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自己:“只有和学生在一起,我们才能找到幸福。”  从走进松林小学那天算起,一晃做教师已经有16年了。在记忆的深处,有很多我与学生的故事挥之不去:故事有泪水、有欢笑、有委屈、有感动……是这些故事教
期刊
摘要: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提出了物化理论,即人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成为了对自己来说是客观的、对立的东西。他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物化现象并提出了解决和消除物化的途径和方法,在这里,他运用总体性的方法,把世界当成是一个整体来理解、分析和把握,从分析表面的经济现象出发,进而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并试图揭示现象背后所存在的本质的东西。通过分析卢卡奇对物化的扬弃,探寻其物化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