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物理德育渗透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jxl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当然应该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学科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德育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在十几年的物理教学中,认真探索物理德育渗透,以下是我从教多年来,在物理教学中对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和体会。
  一、安全重于泰山,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是物理德育渗透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具体事例,渗透安全教育。例如:在讲解惯性现象时,通过讲述行驶中的汽车和自行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因此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为了避免由于来不及刹车而造成交通事故,交通部门对机动车辆的时速进行了限制,教育学生骑车要中速行驶。在讲解电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电阻很小,电流很大,超过电路中充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这样就容易引起火灾。在讲解光的反射时,讲述司机夜晚开车时不开灯的原因是如果开灯,车内的物体就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如若把“像”当成是车前的物体,就会看不清车前的路,那么就会造成交通事故。为保证行车安全,因此汽车在夜间行驶,车内不允许开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既深刻理解了物理知识,又加强了自我防范,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了安全意识。
  二、思想决定出路,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辩证思想是物理德育渗透的关键
  物理规律本身包含许多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共发现太阳的九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而第九颗行星冥王星由于轨道离太阳太远最近被排除这个家族,这说明科学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发展。讲分子运动论时,一个分子的行为和大量分子的行为完全不同,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存在共性和个性,量变到质变的辨证统一观点。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大至宇宙星系,小到基本粒子,从力、热、电、光到原子物理,从实物到场,无不证实自然界的物质性及多种形式的运动及其规律性,从而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力的相互作用、电磁的统一、原子中的正负电荷、光的波和微粒二象性等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物态变化、物体运动的临界状态的改变、原子核的转变等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的实例,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等说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价值。这些都说明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遵循辩证法的。
  三、授之以渔,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物理德育渗透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一门学科,就更应该,也更容易找到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点。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授之以渔”,切实贯穿创新思维的呢?
  (一)启发诱导学生大胆猜想。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任何科学学说的发现起初都是大胆猜想,牛顿由“地球吸引苹果落地”猜想到是星体间也存在引力,进而猜想“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引力”,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由此描绘了人造卫星的宏伟蓝图。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物理教学中除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外,还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善于对猜想进行科学论证。
  (二)鼓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勇于探索。
  在物理教学中,应尽可能在着重讲明基本概念、观点及提示有关材料基础上,把寻求结果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去体验智力劳动的甘苦,从而激发其探索精神,使其创新思想得到培养。至于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倒无关紧要,要紧的是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思维是有极大帮助的。
  (三)培养学生观察、实验与动手的素质。
  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一种素质。通过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从而发现新现象,新问题,提出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李政道博士在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一次演讲中说,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有动手做各种用具、家具的习惯,动手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实验以及开放实验室可为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
其他文献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石。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渗透着许多德育内容,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化学知识,解题技能和技巧,同时还应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抓住德育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及环境保护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化学教学中是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  一、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期刊
一、二维动画的发展  20世纪中国的二维动画取得了动画学派的辉煌,但在这之后一直处于迷茫和模仿时期。尤其是近些年三维动画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的跟风现象,大家忽视了动画创作的基础以及二维动画的艺术价值而一味的去学习三维动画技术,过分的抬高了三维动画而贬低了二维动画。现阶段我国动画的发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缺乏官方必要的引导;编剧和造型方面的发展缓慢,缺乏与动画相关专业的人才;长期处在加工业的发展
期刊
在《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不管是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还是在整个人类的早期,说、唱、舞、画等艺术活动经常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我国传统的乐舞、戏曲以及西方的歌剧、舞剧等,都属于多种艺术能力相互渗透的艺术表现方式。这种多类艺术形成的综合,也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轻松、随意,更活泼多样,使艺术能力的获得变得更自然、容易。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是具有情感形式的创造劳动,在以往的美术活
期刊
双语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一举多得的功能,能为高中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高中生的汉语运用能力,让高中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充分调动起高中生的积极性,使高中生在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加大汉语使用力度,提高高中生语言运用能力。  一、逐渐渗透汉语教学,让高中生有个缓冲阶段  刚开始生物教师在用双语进行教学时,高中生接受能力较弱,因此生物教师要一点点渗透,切不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制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学生和国外的学生比起来,在知识积累及综合分析方面,中国学生显示了绝对优势,但质疑的能力却存在着很大差距。质疑是物理教学的灵魂,没有质疑,也就不存在物理。由此可见,在物理
期刊
新课程实施是我国教育界的一场变革,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突破与创新。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它包含课程结构、课程实践与课程理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初中化学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但由于新课程在的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等与传统课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作一探讨。  一、新课程在化学教学实
期刊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的教学活动形式,著名的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戴安邦教授指出“上好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为化学实验中,不仅学到第一手化学知识和动手技术,更受到科学方法和思维的训练,还得到科学精神和品德的培养。”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本质分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引导上升的过程,就是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过
期刊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全新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正丰富着我们的教学。从教材来看,改变了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相继出现了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苏科版等教材。从内容来看,尽管三种版本的教材知识体系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的是知识的编排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比如出现了“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练一练”等板块,将学生的主体位置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