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最主要和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自噬是高度保守的依赖于溶酶体降解自身胞内大分子和细胞器的分解代谢过程。自噬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并参与维持细胞存活、分化及内环境稳定,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该文就自噬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机 构】
:
310003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变态反应科,310003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变态反应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最主要和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自噬是高度保守的依赖于溶酶体降解自身胞内大分子和细胞器的分解代谢过程。自噬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并参与维持细胞存活、分化及内环境稳定,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该文就自噬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低技术级别的治疗性亚低温在设置重症监护设施的单位中足月或者接近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后病死率、出院时神经后遗症发生率和6~24月龄时神经后遗症发生率的影响。结论对三个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低技术级别治疗性低温治疗显著降低重症监护室的死亡率以及存活者出院时神经后遗症的发生率。
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喂养困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发病率高。影响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喂养困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窒息、原发疾病、胎龄、开奶时间、孕期因素、环境因素、激素水平等,该文就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喂养困难病因、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喂养困难的防治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目的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pleuropulmonary blastoma,PPB)的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例儿童PPB病例,对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胸部CT及增强CT特点、病理分型、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总结漏诊原因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儿术前误诊,例1误诊为胸腔积液,例2误诊为右侧膈膨升。术后依靠病理诊断PPB,其中例1术后2周即出现
目的非典型感觉处理过程常见于极早产儿。我们研究极早产儿(ELGA,extremely low gestational age )感觉处理能力并且分析了新生儿的风险因素,神经解剖学发现和神经发育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44例ELGA儿童,其中42例分别在纠正胎龄足月和纠正年龄2岁时进行了脑部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利用婴儿/幼儿感觉资料问卷评估
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酸(cGMP)、环磷酸鸟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PKG)在多种组织细胞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功能。基于NO-cGMP-PKG途径与心血管疾病的紧密联系。该文对近期与NO-cGMP-PKG通路、心血管疾病等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与回顾,总结NO-cGMP-PKG信号通路的生物作用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旨在为心血管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
目的通过对30例婴幼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肺部影像学特点和异物的镜下位置、异物种类、异物对气道的刺激后黏膜的变化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支气管异物患儿临床特征、肺部影像学、支气管镜下特点及局部麻醉下应用小儿电子纤维支气管镜(fiber bronchoscope,FBO)技术在婴幼儿支气管异物确诊和取出中优势。方法对2014年9~12月在盛京医院小儿支气管镜室应用FBO证实并取出异物的30例患儿,年龄0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占所有肝脏肿瘤的50%~60 %。儿童肝母细胞瘤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肝移植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也可以应用于儿童晚期或难治性肝母细胞瘤的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对化疗敏感,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该文主要针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的化疗治疗及进展进行讨论。
新生儿疾病脏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难以通过常规检查进行早期诊断。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对尿液中一些特殊成分的检测有助于新生儿多种脏器损伤的早期诊断。而且,尿液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该文综述新生儿尿液检查对肾脏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缺血缺氧性脑病、代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是早产儿具有特征性的脑损伤形式之一,易造成小儿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小儿以后的运动发育和生活质量。早产儿PVL无特异性症状,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经颅超声能对PVL做出初步诊断及预后评价。结合MRI可评价PVL患儿的损伤程度,预测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该文对早产儿PVL的影像学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
特应性皮炎的自然进程一直都是医师与患者所关心的课题。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与皮肤屏障受损和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有关。特应性皮炎在发病年龄、病程、加重及缓解因素和对治疗的反应上都有个体差异。近年来,随着遗传学研究及临床大量回顾性研究进展,对特应性皮炎自然进程的认识更为全面,这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与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