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掺杂三维分级纳米Bi2WO6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活性增强机理

来源 :无机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_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Fe3+掺杂的三维分级纳米Bi2WO6,借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HRTEM)、能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样品的相组成、形貌和谱学特征进行了表征。选择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研究所得样品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3+掺杂Bi2WO6为新颖的分级纳米结构,且Fe3+掺杂能有效提高Bi2WO6的光催化活性,Fe3+掺杂量对Bi2WO6活性的影响显著;实验结果还表明,所得Fe3+掺杂Bi2WO6催化剂的稳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雕刻机及数控铣与加工中心的特点,针对它们的优缺点,采取雕刻机与数控铣联合应用的策略,扬长避短,以获得较好的加工工艺。
采用回流法在水溶剂中合成了2个含氮配体单核镍配合物[Ni(phen)2(H2O)2(1,6.nds)·2H2O(1)和[Ni(phen)3l(1,6-nds)·10H20(2)(1,6-nds=1,6-萘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配合物l中,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Ce0.8Lu0.2O3-α质子导体。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该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在500~900℃温度范围内,应用交流阻抗谱和气体
1988~1990年。采用二次饱和 D—最优设计,对影响小麦,夏玉米产量的氮肥、磷肥用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吨粮田小麦、夏玉米产量形成的施肥函数模型,并确定了吨粮田小麦氮肥(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品种来源 长治5613/晋麦63号特征特性 幼苗半匍匐,叶色浅绿,株高70~85cm,茎秆韧性强,茎叶挺秀,穗呈纺锤型.长芒、白壳,护颖为卵型,颖嘴鸟嘴型,颖斜
将新鲜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分别和土、自来水按1:1:3的比例混合,在温室条件下沤制半年后,加水取其浸渍液,并将浸渍液喷洒于小麦叶片上,两天后用自然发病产生的白粉菌接种。2周后记载
3年试验表明,山西省吕梁、太岳山烟区烤烟下移栽较普通膜上移栽增值提质效果明显,平均增加产值3018.8元/hm^2,上等烟比例提高4.7个百分点。膜下移栽的烟叶香气量增加,吃味改善。10cm地温较膜下移栽平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Mn(cbba):(bimb)]n(1)和[Cd(cbba)2(mbix)]2n(2)(Hcbba=2.4'-氯-苯甲酰基)苯甲酸,bimb=1,4-双(咪唑基-1-基)丁烷,mbix=1,3-双(咪唑基-1-基)苯)。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品种来源 SS302A×黑恢1,原名晋饲杂2号;特征特性 株高209cm左右,穗长28cm左右,穗呈纺锤形。红粒,千粒重31g左右,穗粒重91g左右。植株持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