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小说短评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l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为故乡“叫魂”的“伪”小说


  ——谈《“痒大爹,我家无人了”》之深意与抵达
  1807至1911年间,云南曾爆发30次大规模鼠疫。“鼠疫”又名痒子症。“痒大爹,我家无人了”的大意即:“鼠疫啊,我都喊你大爹了,快别祸害我,去别家吧!”如此标题瞬间将读者带入恐慌与悲愤之中。歌行体诗歌《鼠死行》以引文形式客观呈现当年鼠疫爆发、尸横遍地的凄惨景象,而被鼠疫夺去年轻生命的作者师道南的居住地——弥渡,离蒙自仅隔几百公里,如此设置更是加重读者的悲伤与无奈。毋庸置疑,这是一篇关于“鼠疫”的文字,但作者无意于像《鼠疫》《白雪乌鸦》等作品一样正面描述鼠疫,表达人类在灾难中的生活常态和难以抗拒的惨烈命运,而意欲借助鼠疫阐述蒙自的各种“小”以及作者的复杂情绪。
  有一种“小”,叫蒙自的“小”。首先是地理空间的“小”。到底有多小?朱自清在《蒙自杂记》中有着形象描述,作者在开篇的“饺子”事件中也做了现场演示。而在众多“小”中,最核心的则是心“小”。地理空间小了,螺蛳壳里还可做道场;心灵空间小了,则装不下诸如信仰、历史、记忆以及人情世暖等,甚至滋生出无可救药的“懒”:懒得关注、懒得解释、懒得奢求……如此,则不难理解蒙自多次大规模发生鼠疫的原因。对此,作者将其归咎于三种老鼠即长蚤的鼠、叫魂的鼠、养蛊的鼠。长蚤的鼠乃病之源,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后两种。在作者眼中,叫魂的鼠则指民众,“懒”字当头,要么哄抢,要么迷信,无论互相诅咒还是搞内斗,目的不为防疫控疫,只为转嫁灾祸,损失平摊,人性之恶泛起。养蛊的鼠则指部分无良官员,“利”字当头,封锁疫情,贻误时机,事后慰藉,于事无补,制造出更多的“毒”。
  其实,蒙自的“小”并非蒙自专属,其超越地域、族别、国籍、时间等而存在。往远了看,法国的《鼠疫》则以隐喻方式描绘了狂妄无知、掩饰推诿、利用灾难获取利益的政客;凭借黑市门路倒卖禁品的小人物;恐慌无助、自私贪婪、每天过着颓废生活的小百姓等。往近了看,新冠病毒的侵袭,蔓延全球的恐慌,上演的依然是部分无良政客与平民百姓的各种“小”。
  鉴此,作者的内心也许和解了,稍用心或许能品出刻薄抨击的背后所隐藏着的各种“大”:第一个海关、第一家邮政局、第一条民营铁路、第一间咖啡馆、最早的集邮组织会员等。而在当下的新冠疫情中,“五方代表”让读者看出蒙自人的进步,他们学会了质疑和防御,相对于当年的无知与无助,让人看到了希望。
  蒙自虽小,但寓意深远。作者借短短数千字,杂糅引文、述评与文献,穿插故事、情节与人物,在真实与虚构、历史与现实中穿梭,以既像小说又非小说的文体形式,为读者勾勒了蒙自的前生今世,诠释着对故乡既爱且怨的复杂难辨之情。

一次勇敢而艰难的致敬


  ——谈《子君的手记》对《伤逝》的“续写”
  “续书”是件颇具难度的事情,续写短篇亦不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为鲁迅唯一的爱情题材小说,《伤逝》的经典性毋庸置疑:一是主题思想深。《伤逝》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歌颂恋爱至上的作品,也不同于传统名著中以死殉情的悲剧,其用小说的形式,将妇女婚姻和青年知识分子的问题与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变革联系起来,以启示广大青年摆脱个性解放和个人奋斗的束缚,使文学承担起干预社会之重责。二是文学价值大。《伤逝》采用手记形式和人物独白方式,以诗意的语言演绎了一场从优胜到消逝的恋爱,人物性格鲜明,细节丰满传神,心理描写细腻,结构紧凑巧妙,堪称短篇小说写作之典范。三是影响范围广。《伤逝》自问世以来,被电影、歌剧、连环画、昆曲、豫剧等各种艺术形式改编,直到当下依然是大家关注的中心。四是同行评价高。如叶公超认为鲁迅刻画绝望、空虚、沉痛的心境乃其能事,《伤逝》本是极平凡的情节,但“真实”给了其异样的色彩。茅盾则称其于故事中听到了被压迫者疲困的宛转的呻吟,像冬夜窗隙里的冷风,令人毛骨悚然。
  以《伤逝》作为续写对象,彰显出续写者非同寻常的勇气,同时也必然要经受经典所带来的挑战与压力。原著一万余字,续作仅一半篇幅,容量缩减,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运用的手法自然受限。续作亦以子君独白的方式,交代其与涓生相识、相恋、相处以及分离的过程。从主旨立意看,续作突出的是子君作为一代新式青年,所经历的一次失败的恋爱,导致失败的原因是“困窘”的生活。子君最终反省“没有挂念他的艰苦,让我们走到如今的碎裂”,如此觉悟使得人物失却“五四”时代特征,也使续写在一定程度上偏失原著的写作意图。从情感表达看,原著中鲁迅描述子君作为新式女子旧式心,在恋爱中有过幸福、满足以及伴随而来的颓废、无聊和凄苦,符合旧时女子可悲、可怜、无助的地位与身份,而续作中子君面对自己由“被爱”到“不爱”的不堪与失落,表现出的是不理、不解、寒心、默然离开,没有充足的内心痛苦与挣扎,俨然一副獨立善良、被抛弃只好放手的现代女性面孔。从表达方式看,原著对子君的刻画多通过神态、动作、细节等来表现内心变化,但续作中仅有子君的口述,自述内容限于二人世界,少了周边诸如景物、环境、人物等烘托,也少了生活细节上的渲染,相比原著只显粗略的骨架。
  限于篇幅,不再展开。其实,续写更大层面上是仿写,在腔调、氛围、人物、语言、叙事走向等方面皆受限于原著,从此角度看,续写就是学习,是一种对经典的致敬。鉴此,续写者作为一名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行文从容,克制含蓄,尤其在叙事腔调上颇得鲁迅之风,展现出一定的文学才华。若放开篇幅,再调整心境,取其腔调或用其结构,进行小说诸要素的再次整合,深信其空间无限。
其他文献
忧 伤  一连几天  瓦盆里的菜叶和玉米,几乎没动  十月最后的幾天,正是候鸟南迁的季节  天上飞过的鸟群中  当然也有大雁和天鹅  每当听到叫声,我家的鹅就歪着头  骨碌碌转动眼睛,然后用长脖子把头塞进翅  膀底下  重新把自己盖好。变咸的石头  我妈腌的菜好吃  一块压菜石  在菜缸里  一泡就是多年  慢慢变得赭黄,黧黑  有了厨房  与锅灶的颜色  摸一摸,感觉它  不再那么凉  那么硬 
期刊
看到一句话十分感动:“青春不死!”言下之意,就是《青春》杂志不死。而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这世间一切生命的理想和欲望都是想永葆青春活力的。然而,青春易老,駐颜难求,唯有文学才能使青春不死。  多年前,当方之在为筹办南京市的一个杂志而殚精竭虑,耗尽最后一息生命之时,中国文坛记住了1979年这个难忘的金秋——在那个充满着文学青春活力的时代,《青春》杂志诞生了。她照亮了许许多多文学青年圆梦的道路,几十年间,
期刊
《星在深渊中》,以一桩独居女青年公寓谋杀案的侦破过程为线索,徐徐展开的,却是几个从故乡到异乡奮斗的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画卷。他们来自原生家庭的烦恼,成长过程中的困扰,以及现代生活带给都市人的无限焦虑感和自我认同危机,就像一道开闸的水坝,随着默音的故事倾泻而出。  凶手必被绳之以法,作为悬疑小说的部分,最终尘埃落定。但作为成长小说的部分,却只是漫长人生里的一个片段。默音在小说里告诉我们:所有人,要勇敢啊
期刊
1  《布瓦尔与佩库歇》,福楼拜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一部无尽之书,也是一部虚无之书。据说,福楼拜为写作这部关于人类无知的小说,读了1500本书,这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精力,导致他过早死亡。  福楼拜死于1880年,这部生长了数年的小说也停摆在了这一年。人们习惯上把1880年看作向过去告别的年份,也是现代主义曙光初露的年头。这部被视作现代主义源头的小说,百科全书式写作的滥觞,是一个奇异的混合物,它残留着
期刊
房伟刊发于《十月·长篇小说》2020年第1期上的《血色莫扎特》,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正式推出单行本。房伟以无比真切的生命经验为创作基础,以经济转型社会背景为经纬,塑造了与那个时代密切相关的葛春风、夏冰、韩苗苗、吕鹏等栩栩如生的各色人物及其各自的命运遭际,深刻再现了70后一代永恒的青春印记和挥之不去的精神创伤。一、现实经验及其表达  文学创作与作家经验之间的关系可谓微妙而神秘。文学创作可以说是作家
期刊
授奖词 散文抒写如何兼顾诗性抒情与精密叙事,个体经验如何在独特性和普遍性中找到平衡,《胭脂水仙》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水仙花球成为年轻写作者为经验书写安置的隐喻层面的道具。因爱之名的无知养料所催生的血色水仙,成为一代女性胭脂泪染的命运写照。  我家住在河口镇的北边。清早鸡还未叫,街口的集市便吵嚷着醒过来。担菜大爷、叫卖的妇人、斤斤计较的贩子、扫地工人、跑夜工的摩的司机……他们在白茫茫的晨雾里活动,像坝
期刊
一、新诗创作的繁荣与旧体诗词的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新诗创作繁荣,以高校师生为主要成员的新诗社团活跃。其中,后期“新月派”诗人群和“土星笔会”为创作实绩较突出的团体。1927年,时任第四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宗白华聘闻一多为外文系主任。闻一多发掘了两位“新月派”后期的代表诗人:陈梦家、方玮德。1929年,徐志摩到中央大学英文系兼职任教结识了陈梦家和方玮德,又通過他们结识方玮德的姑母方令孺,并
期刊
1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抬头看看,天色正暗下来。坐在人行道板上,点燃一支烟,猛吸一口,剧烈的咳嗽声被围墙反弹回来。  不要下雨啊!他默默祈愿。  电话响了。他急切地掏手机,带出来裤兜里一些零钱和纸片。看到号码,他顿时泄气。  “老板!”  “怎么还没来上班?”  “我……有点事情,嗯,身体不舒服。”  “到底怎么回事?”  “请假!我请假一天。”  “原因不明,不能算病假!算事假已经很对得起你了
期刊
被评选为“文学之都”,是世界对南京的肯定,也是未来对南京的期许!  南京,是一片被文学家深耕过的沃土,也是一座被文学作品播种过的城市。多年以来,我始终固执地认为:打开南京的方式无疑形形色色,但是,最为主要的只有两个:第一个,是秋天。季节一入金秋,南京就会美成了“金陵”;第二个,则是文学。  圣维克多山不过是一座丘陵,位于法国南部塞尚家乡的附近,但是,在塞尚的名作《圣维克多山》问世之后,就成为一座名
期刊
刘按停笔十年后又开始小说写作。这是难得的事,这也是必然的事。叙述的冲动,真的是不好抑制的内动。除非行为太充实,压根静不下来,才可能忘记我们还准备说些什么。  十多年前,刘按是一个师范大学的学生,因为喜欢上网,在网上认识了一些写小说的人,比如吴又,也就喜欢上了写小说。也许相反,本来就喜欢写小说,就有意認识了同是写小说的人。四五年时间吧,居然写得人模人样。最近有好事之徒翻出一些,把许多90后活跃的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