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背后的物欲症候群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u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醒的马尔萨斯幽灵
  一个杜绝浪费的“光盘行动”,成为春节期间最为热门的话题。在一个以丰盛为荣的节日里,提倡节省、与节日气氛有些格格不入的“光盘行动”,却受到不少人的追随。不过是浪费盘子里的些许残羹,何以引起人们的共鸣?除却如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般惊人的数字与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的孩子之间令人震撼的对比,“光盘行动”也隐隐触动了人们对于隐藏在浪费粮食这一表象背后暗涌的欲望的担心。要知道这小小的盘子里,可是藏着一只沉寂许久又蠢蠢欲醒的可怕幽灵。
  从刀耕火种起,这只恐怖的幽灵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它就是马尔萨斯人口陷阱。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他著名的《人口论》一书中,提出呈几何数级增长的人口总是会超过呈算术级数增长的食品供应,而当两者达到一定差时,就需要战乱、饥荒、瘟疫等抑制手段来大大削减人口数量,否则人类将陷入导致毁灭的马尔萨斯人口陷阱。想要尽量延缓步入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的步伐,就要采取如控制人口、减少浪费等道德手段抑制。
  这个理论在学术上有颇多争议,可是在那个物质并不太丰富的年代确实有着警醒的作用,对人类的影响也颇为深远。这个理论,也被人们称为困扰人类的马尔萨斯幽灵。而农耕时代人们对于餐桌上不浪费粮食的传统,其实也正隐隐基于对粮食不足的隐性恐慌。
  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产量的不断提升,马尔萨斯所担心的全球化饥荒出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全球人口增长在经历了爆发期后,也渐渐趋于平稳。这只恐怖的幽灵,似乎被人们用科技封印到了潘多拉魔盒之中。
  可是当人们步入一个鼓励消费的时代之后,内心的欲望被不断扩大。沉寂多年的马尔萨斯幽灵在这个时代也开始了进化,从有限的粮食数量增长与人口飞速增长之间的简单矛盾,变成了整个地球有限的资源、环境与人们内心急速膨胀的无穷欲望之间的终极矛盾。同为英国人的杰里米·格兰瑟姆在这个时代提出了新警告:“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食物问题和资源损耗的目前增长趋势保持不变,未来一百年内地球上的增长将达到最高限度……我们面临严重的全球食物危机已达五年之久,且不太可能摆脱此危机。这将加剧贫穷国家的营养不良和饥荒问题,甚至还可能拖垮这些国家。资源争端和食物导致的迁移潮将威胁全球稳定与发展。”
  那么是什么诱使我们欲望飞速膨胀,给可怕的马尔萨斯幽灵提供了变异的能量呢?
  纣王的筷子和物欲症
  《韩非子》中写过这样一个寓言:昔时的纣王还算是一个明君,有一天他得了一副象牙筷子,很是喜爱。纣王的叔父箕子看到之后,劝说纣王扔掉这副筷子,纣王不听。离开王宫之后,箕子伤心不已。别人问其缘由,箕子便说如今大王喜欢这双象牙筷子,看上去不是什么大事。可是用了象牙筷子,渐渐他就会觉得陶碗陶杯配不上象牙的名贵。换了犀角玉杯,他又会觉得一般的菜饭配不上豪华的餐具。等他吃上如豹胎这类珍贵的食物,又会对衣服、住所不满……这样下去,整个天下只怕也无法满足他的欲望。
  盘子中的浪费固然惊人,可更让人担心的正是像韩非子所讲的寓言那样隐藏在盘子背后的欲望。用“象牙筷子”勾引出我们的欲望并使其加速膨胀的,正是我们所处的消费时代所盛行的消费主义。
  我们正处在一个疯狂的消费时代。在这个时代,几乎一切东西都被物质化、符号化、标签化。人们的消费行为早已经远远超出生活所必需,我们的人生被解构成为一件又一件商品的排列组合,根据价格分成不同的套装,再用最直抵人心深处欲望的广告附着在无孔不入的各类媒体之中,让我们产生身份归属的焦虑,为我们“制造”着生活。而人们生活的目的,就是用这些商品让自己取得生活于这个社会的存在感。原本简单的生活,被那些不断制造又飞速更新的物质标签弄得纷乱,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人们不断地消费。
  在消费时代,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指出了这个消费社会让人泥足深陷的最根本原因:“人们通过消费体现着自己的社会地位与身份。”在科技为我们带来极大丰富的物质之后,人们在消费时代开始迷失。在迷乱人眼的物质诱惑下,消费、拥有成了最简单而直接的心灵满足。可是这种满足却是短暂的,更何况为了加速消费频次,商家会用更多更新的物质诱惑来让你更快地厌倦上一次购买的东西。于是购买,满足,被新的物质诱惑而厌倦,再购买……在消费时代,人的一生就陷入了这样的循环当中。对于物欲的追求,成了一种强大的流行病毒,在推动经济飞速发展和科技更新的同时,也在摧毁着我们的心灵。
  最先发现这个问题的,是最早进入消费时代的美国人。美国人的消费能力一直都让全世界的人羡慕,美国民间自然保护组织西拉俱乐部2007年的数据显示,一个美国人平均购买的商品数量是中国人的53倍;一个美国人的能源消耗量等于35个印度人。当然,一个美国人一生中平均造成的对环境的损害也是一个巴西人的13倍。快速增长的收入、良好的经济前景,让上个世纪处在巅峰期的美国人有足够的信心充分享受消费时代的快乐。可是当消费时代所带来的物欲快感渐渐让美国人的神经麻木之后,愈来愈多的美国人开始反思消费时代所带来的弊病。美国作家约翰·格拉夫提出了流行性物欲症的概念,在他的书中,他看到了沉溺于物欲给美国人带来的烦恼:“物欲症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社会病,由于人们不断渴望占有更多物质,从而导致心理负担过大,个人债务沉重,并引发强烈的焦虑感。它还会对社会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这是一种在整个社会蔓延的恶性病毒,在全世界每一块大陆上都不难找到这种病毒的身影。”
  除了社会问题之外,更重要的伴随疯狂消费的是疯狂浪费。2012年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统计数据发表的分析报告称,美国人每年扔掉的农产品、肉类、海产品、奶类等,最少总值1650亿美元。据估计,每年美国约有3600万吨食物送往堆填区。一个美国4人家庭,每年丢弃相当于2275美元的食物……与此同时,在这个富裕的国家中,还有六分之一的人口不能保证餐餐有饭吃。
  你会觉得这些眼熟吗?是的,现在中国人正在雀跃地走上美国人的老路。可是这个世界用了35%的资源来满足占世界人口6%的美国人的需求,它还能拿出多少来满足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人飞速膨胀的欲望呢?也难怪有人说,当中国也日渐陷入消费时代的疯狂之后,那沉睡的马尔萨斯幽灵离苏醒也近了一大步。
  从面前的盘子开始,别让“象牙筷子”的寓言在我们身上成为现实。
其他文献
当消费时代来临,更具备感官美感的人因为成为某种具有诱惑力的生活消费方式的符号而成为偶像。他们契合了消费时代盛行的商品符号化、阶层化的方向,并且在背后的商业推动下成为其粉丝消费的巨大动力。  这是一个偶像遍地的时代,各种类型的偶像从消费社会的商业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着,变换着姿态尝试诱惑到属于自己的粉丝;这也是一个偶像单薄的时代,当偶像渐渐变成用来吸引粉丝消费的工具,他的价值与内涵就愈来愈商业化和同质化
期刊
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  在普通人的眼里,愿意为环保付出一生的人不是傻子就是疯子,因为环保是件既不功利又十分辛苦的工作。做环保,可以,偶尔为之,就当烧香拜佛了,天天做,我能有什么好处?那是一件太“无聊”的工作,我没有那么伟大。  赵亮,就是这么一个“既疯又傻”的人,辞了公务员的工作,和相恋四年的女友分手,为的只是做环保!  遭遇恐慌  2010年
期刊
小心,你的盘子里也许就盛着暗涌的欲望病毒。别小看了那盘子里被剩下的佳肴,在看似简单的浪费背后其实是一种病毒在推波助澜,它们就是这个时代所传染给我们的膨胀欲望。  当一切事物都在这个引诱消费的时代被物质化、标签化,当消费的程度成为人们社会地位的标杆,这种欲望就绝不会乖乖地只待在盘子里。等到盘子里的欲望暗流汹涌,在这漩涡中迷失的就是你的人生。
期刊
女孩需要怎样的偶像?  这是一位忧心忡忡的母亲发出的天问。原因是,母亲发现贴满女儿房间墙壁的尽是身材苗条、脸蛋漂亮、爱穿短裙的女明星,而不是像安格拉·默克尔和希拉里·克林顿那样呼风唤雨的智慧女性。母亲担心女儿被娱乐明星洗脑,三观扭曲,浮躁过后最终一事无成。  这位母亲可谓头脑清醒有见地。可是就事论事地讲一句,在一个“外貌协会”统治地球的时代,小女孩贪靓实在难说有错。如果有谁不爱身材苗条、脸蛋漂亮的
期刊
与一个朋友聊天,快三十的人了,因为爱情哭得呜呜咽咽,说曾经相爱的人爱了别人不爱自己,痛苦得死去活来。她说为什么自己那么爱他,而他就是不爱自己?因为爱得太深,无法排解,朋友常在背地里一个人痛哭,哭到天昏地暗,疼到肝肠寸断。  她走上了爱的死胡同。  这天下有多少痴情的人,执于一人一事一念而放不开。明明知道前方是一条死胡同,却要走进去,还要一条道走到黑。  其实你何妨告诉自己一句:这个世界,有的人跟你
期刊
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情笃深厚、意也浓浓。鲁迅接母亲到城里居住,搬家离开故乡的那一刻,鲁迅先生写道:“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渐渐地远离了我。”那景、那情,可以入梦。  故乡我家的老屋让我难以忘却,那里,逝去的往事令我不能释怀,住在老屋的温馨,是真正意义上的家的感觉。  老屋是六十年代初期砖瓦厂的废弃厂房,原来只有空空的房架子。为了改善居住环境,父亲决定在废弃的房架子里筑新居:
期刊
主持人:  刚刚过去的2月,随处弥漫着爱的味道。  你可以不知道圣瓦伦丁是谁,但你肯定知道情人节,电影院上映着《101次求婚》,即便你只买一张票,你也会听到爱的恋歌。  但爱,绝不仅仅是爱情。特别是在2月,有中国最重要的表达情感的节日——春节,一个对父母、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甚至是对陌生人送上祝福的独特日子。或许,含蓄的你始终无法面对面将爱说出口,于是选择一封邮件、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去传递
期刊
在马伊琍身上,你很难找到作为娱乐明星所独有的高傲气质,她微笑时露出的小虎牙,更是让人感觉亲切万分。  仔细回忆,马伊琍的角色人生,不管是古装戏还是现代戏,都饱含着一股江南女子的温婉纤弱。但是不要尝试用压力去征服这个女人,否则,她的反弹力会让人不寒而栗。  导演赵宝刚曾经这样评价马伊琍:“马伊琍就是夏琳,一个独立自主的女人。”  1976年,马伊琍出生在上海一条普普通通的弄堂里。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独
期刊
他是一块石头,没有呼吸,没有声音,没有颤抖。  冰天雪地。瓦西里静静地趴在雪地上,架枪瞄准一头野狼……手指,轻轻扣动扳机。  进入瓦西里狙击范围的德军狙击手高宁上校已知死期将近,他缓缓站直身体,摘下帽子,扭头看向瓦西里,脸上浮起一个近似释然与绝望的微笑……下一秒,额头洞穿,应声倒下。脸上,笑意未尽。  电影《兵临城下》中,狙击手,神秘,冷酷,向死而生。  2013年2月2日,前美军海豹突击队员克里
期刊
你结婚多少年了?  当孩子渐渐成长,夫妻之间越来越像左手对右手一样没感觉,婚姻中的各种责任义务却越来越堆积如山……眼看着岁月一点一滴地流逝,你是选择任劳任怨地埋头在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中,还是把注意力放到他的身上,随时制造一点儿小新鲜和小惊喜?  亲,家务事今天做完明天又有,身边人如果一直被你忽略,很快就老了。  把菜篮子搁一边,约个会什么的才是正经。  你和他每天的交流就是谁送孩子上学,公司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