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课程,为学生成长奠基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为学生成长奠基”的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整合孟河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 “cheng”课程群,旨在通过“城”“呈”“承”课程群,提供给学生更有效、更快乐、可选择的课程体系,通过小学阶段六年的课程实施,最后培养出身心健康,文化底蕴深厚,兴趣高雅,心系祖国,有责任有担当的博爱、诚信、博学、创新的“孟城学子”,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cheng”课程背景;理念;目标;架构体系;实施与评价
  一、“cheng”课程背景
  1. 文化背景
  家乡孟河,也叫孟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清朝中后期,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创造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医盛时期。孟河医派文化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也是孟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孟河医派传承下来的核心精神就是“诚”。我校在2009年起围绕孟河医派的核心精神“诚”开展了省级少先队课题“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孟河医派精神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对孟河医派核心精神进行了延伸拓宽,最后形成了“cheng”文化建设。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我校又深入挖掘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当前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要求,将学校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延伸和拓宽,形成了“cheng”课程文化背景下的学校课程体系。
  2.“cheng”课程的解读
  “cheng”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由“城”“呈”“承”三大课程群构成。
  (1)“城”课程(基础课程):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城”课程是“cheng”课程体系的基础,取家乡孟城之“城”为名,旨在以生为本,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使每位学生都能拥有“城”一般深厚的文化底蕴。
  (2)“呈”课程(拓展课程):呈,显也;精彩纷呈也。该课程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遵循学校教学规律,将学科课程与校本选修课程、社团课程紧密结合,建立精彩纷呈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拓展课程,以实现统一与自主、共性与个性的多层次融合。
  (3)“承”课程(特色课程):承,传承,担当。从祖国的历史、国内外形势以及孟河医派文化内涵出发,建立“承”课程,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的核心素养,传承孟河医派精神,在成长中成事成人,是我们全体孟小人最高的教育追求。
  二、“cheng”课程理念
  为学生成长奠基
  三、“cheng”课程目标
  我们努力培育具有五大“cheng”课程特质的“孟城学子”。
  1. 要有健康的身心。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有健全人格,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 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城”课程(基础课程)的学习、体验,学生能了解语言与阅读、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品德与人生、运动与健康等的认知方法,全面掌握小学阶段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断修炼内心、完善自我品格;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同时把学习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一个博学少年。
  3. 要有高雅的兴趣爱好。通过“呈”课程(拓展课程)的实践,学生能更深入地学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项目,从而培养一种高雅的兴趣爱好(如阅读、唱歌、绘画……),或学会一门生活的技能(学会写作、采访、演讲……),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在合作、探究、实践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彰显个性,成为一个创新少年。
  4. 要有强烈的家国情怀。通过“承”课程(特色课程)的学习、体验,学生能更深入理解孟河医派文化、祖国的历史与当前形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待人真诚友善,说话恪守信用,并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交流沟通,努力践行;传承孟河医派精神,做个讲诚信,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博爱、诚信少年。
  5. 要有自我规划与管理的能力。“承”课程的建设,不仅聚焦学生当下生活的幸福体验,也关注作为未来社会人的基本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我规划,学会服务,懂得奉献,感知管理,体验民主,在成长中成事成人,是我们全体孟小人最高的教育追求。
  四、“cheng”课程的架构体系
  在基础課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三层体系下,以三大课程群的学习内容共同培养出身心健康、文化底蕴深厚、兴趣高雅、心系祖国、有责任有担当的博爱、诚信、博学、创新的“孟城学子”。
  三大课程群的具体内容见表1。
  五、“cheng”课程的实施
  1. “城”课程的实施重在整合。就是在某一门基础学科内,在原有的国家统一标准、地方统一教材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富有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打破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学进度,依据知识能力结构体系进行单元内的长程两段式的结构化开发,避免匀速前进和低效重复,实现课时的集约化,减量不减质,腾出一定的课时进行拓展内容的学习。
  围绕“城”课程,我们进行了课堂转型,同时对备课结构进行了变革,设计了交往互动式备课结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改变,“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学习新常态。初期就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全班同学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以确保全员参与;并重点对组长进行了培训,强化其分工、组织、提问、激励、检查、提醒、总结等能力。
  2. “呈”课程的实施重在选择。从语言与阅读、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等领域开设校本选修课程、社团课程、节日课程、开学期末课程、仪式课程、安全教育课程等拓展课程。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与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进行丰富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分年级、有梯度地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实施情况,拓展课程在五大领域的基础上从内容到实施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结合学校文化布置、成长档案袋等多种平台进行拓展课程实施成果的展示,每学期末组织优秀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的评选。
  3. “承”课程的实施重在创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立足校本,深入挖掘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整合孟河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融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于一体,从家文化传承、国文化传承、校文化传承、学生自我规划四个维度创生课程,努力培养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博爱、诚信少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我规划,学会服务,懂得奉献,感知管理,体验民主,在成长中成事成人。
  六、“cheng”课程评价
  1. 评价原则
  建立起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鼓励与指准性评价相结合,多元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体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 评价方式
  (1)课程评价
  “城”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周期性地對课程本身进行评价,从课程结构、课程计划、课程教学进度、课程使用教材适用性、课程实施成效、学生喜爱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调整课程内容,改进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对“呈”“承”课程的评价,主要看课程的开发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课程是否切实可行;等等。
  (2)学生评价
  “城”课程的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改变以“学习成绩”为主的德智体三方面的等级评价,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评价体系的核心任务。结合各学科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更具学生立场的评价体系,从量化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两个维度,多个项目整合融通式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体现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成效、特长形成和发展、潜能培养等评价功能。
  “呈”“承”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而是动态评价过程,依托学生成长手册,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可通过参加各类活动等方式,记录学生参与课程的过程、积累以及相关资料,体现每个阶段学生的表现。评价以学分为计算单位,考评学生学习的量与质。评价人员主要由学生本人、小组同学、老师、家长组成,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方面评价的综合认定。
  课程的独特价值就是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不一样的成长方式,让学生获得合适的发展。我们将积累经验,逐年完善与积淀,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课程,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科学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斌贤.课程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韩立芬.特色课程开发的7项核心技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要】“画-话”习作教学法,是指利用直观、形象的图像来激发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描写或叙述,在叙述或描写活动中逐渐掌握英语语言符号的特殊所指,并初步形成良好的第二语言语感,促进英语习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语感;习作;图像;目标设计;实践  一、“画-话”习作教学的研究观点  第二语言的习得,是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是缺乏语言环境,因为环境的缺失,而
期刊
【摘要】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模拟、再现和塑造的活动,是一种蕴含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创造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构想、操作和造型是其基本要素。幼儿运用多样化的材料,依照自己的意愿构思、动手操作、构造物体等,丰富地再现着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建筑物、建筑活动和建构格局。  【关键词】幼儿;课程游戏化;自主  一、缘起:基于孩子的需求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
期刊
【摘要】在实施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中,如何优化送教流程,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是每一个培训组织者、实施者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县域送教诊断示范阶段为例,对实施有效的教师培训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教师培训;送教下乡;有效培训  2015年秋,我县启动“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送教下乡培训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开展送教下乡培训,旨在为乡村教师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提高乡
期刊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但在教学中存在字文脱节、训练机械、理解僵化等现象。在实际的教学中,可采用随文识字、趣味辨字、追本溯源、归类识记等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优化;识字;策略;提高;学力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意见: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
期刊
【摘要】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目前,幼儿园急需对这个群体进行职初培训。本文依托“建构式培训”的理念,从关注学员缺什么、关注学员学什么、关注学员怎么学等方面探索了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为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师资素质做了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建构式培训;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  随着二胎生育高峰的到来,各地区幼儿园教师告急,无锡也不例外。但是近年来师范类和职高类的幼师
期刊
【摘要】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片段,尝试从学生发展出发,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猜测、归纳、分析、整理等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概念。  【关键词】概念教学;教学片段;分析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传统数学概念的教学比较注重概念的形式,却忽视其实质和实际背景,忽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忽视推理以及其所具有的数学创造性。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概念时,我尝试真正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在
期刊
【摘要】幸福教育就是办幸福的学校,做幸福的老师,培养幸福的学生。智慧的课堂有了适宜的温暖和润泽,学生的愉悦感、幸福感便会自然而然地洋溢出来。校园文化这种流动的空气成为洋溢弥漫的精神,成为学校最美的春色。  【关键词】 课堂;校园;博爱;读书  幸福,是许多人追问的话题,特别喜欢绘本《石头汤》,三个和尚用心灵的感化,让原本冷漠自私的村民懂得了合作分享,从而领悟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故事简单而耐人寻味,每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展开,广大教师积极向新课程靠拢,如何切实有效地把任务型教学贯彻到课堂中来是当前教师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苏教版译林英语三四年级Fun time板块正是任务型教学的典型课例。然而细观这几年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任务型活动很多都是“伪任务”。英语教师应走出认识误区,力求提升任务型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本文围绕这一中心,基于苏教版译林英语教材Fun time板块
期刊
【摘要】任务单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简称,是教师在“翻转课堂”理念指导下,设计出的以文字或图表形式呈现的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抓手和凭介。任务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决定着课堂中交流内化的目标达成度。  【关键字】任务单;翻转课堂;自主学习;质量  任务单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简称,是教师在“翻转课堂”理念指导下,设计出的以文字或图表形式呈现的指导学生在
期刊
【摘要】依据基础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紧紧围绕“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开展学习活动;创设情境,在浓厚的探索氛围之中探究新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自主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激活;探究;练习;建构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来探究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为以后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打好重要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