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理论与实践创新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都是国有经济的具体经济形式,两种不同具体经济形式各有侧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从而推动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既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也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正确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把二者有机统一和衔接起来,关系到真正实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近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要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其他文献
双边投资协定除了依据成立地判断公司国籍之外,应兼采宽松的实质联系标准,从而更好地促进资本跨境流动.我国在双边投资协定中使用较多的"住所"要求在本质上只是实质联系标准的具体要求之一,但并非全部,相关要求有进一步放宽的空间.宽松的实质联系标准带来的"搭便车"问题可以通过"拒绝授惠条款"得到有效控制.在《民法典》实施后,公司国籍的法律适用应当继续采取国际条约优先的做法.由于公司国籍在晚近发展中呈现出场合化现象,所以国内法与双边投资协定可以采取不同的国籍标准.同时,国际争端解决机构对公司国籍的认定应尊重缔约国的意
南斯拉夫实践派以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为立场的批判理论被人所熟知.其关于经济问题的讨论往往被指认为其批判理论的论据和附属而被低估.南斯拉夫实践派对于经济问题的探讨与关注尽管必然遵循其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但是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论域,即以异化理论为核心的理论内核、以人道主义进程为核心的理论旨归、以政治和经济关系为核心的理论框架的经济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构成理解南斯拉夫实践派整体思想的重要线索,而且对于其正反两方面理论经验的反思、对于我们思考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以及在比较视阈下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之间的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球化开始,当代艺术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以物为导向的实践,包括拉丁美洲的"非物"艺术、意大利的"贫困艺术"、日本的"物派"艺术,以及美国的"极简主义"艺术等.从物导向哲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重要的艺术实践,可以揭示当代艺术的发展与物的三个基本关系:在对物的显现中,艺术的感知力从视觉感知扩展到身体的经验感知;在对世界的感知的再分配中,艺术体制从美术的再现体制扩展到艺术的审美体制;在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践中,宇宙性的艺术成为人的世界和物本体的世界之间接触的通道.对这些艺术流
资源匮乏、能力缺失与机会不足造就的经济、健康与社会脆弱性,共同构成了个体及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在纾解这一脆弱性风险的过程中,由于脆弱性治理仍然秉持规避、抵御和控制的策略,往往致力于解决更易观察与干预的物质贫困问题,治理议题逐渐转向追求调适平衡的韧性治理.相应地,在经历了以脆弱性治理为重点的减贫阶段、以包容性治理为重点的扶贫阶段后,治理范式将步入以韧性治理为重点的反贫阶段,需要围绕经济资源、健康能力与社会机会调整政策方向,围绕减贫、扶贫与反贫优化政策机制,围绕脆弱性、包容性与韧性完善政策体系来实现贫困治理的政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生成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它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整合力和批判力的思想内核;从历史逻辑来看,它贯穿于由革命时期的形成、建设时期的巩固,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深化发展这一中华民族由独立走向富强的历史始终;从实践逻辑来看,它体现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理念,以及坚持意识形态领导权制度建设的实践保障等多重诉求.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生成,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武装,在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逻辑的交汇统一中,不
杜继春,1970年出生,吉林省通化县人,现供职于吉林银行通化分行。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一届硬书展。吉林省世纪书法大展,吉林
本文案外人是指与仲裁程序争讼标的具有利害关系,但未参与仲裁程序的民事主体.仲裁当事人通过采取虚构法律关系、捏造证据等方式达到侵害案外人物权、债权或裁决形成的事实对案外人不利的情事时有发生.《关于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18年的相继出台,体现了最高司法机关对虚假仲裁和案外人权利救济的关注,尽管如此,我国仲裁案外人权利救济仍然存在许多难点.本文对仲裁侵害案外人权益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现行法律对案外人权益尤其是债权保护的不足,阐述了对案外人
可撤销决议的诉讼救济问题是公司法适用中的重要问题.《公司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决议撤销之诉作了一些规定,但较为笼统,尤其在诉讼主体和诉讼程序方面皆存在陋缺.对特殊情形下原、被告资格的诸多争议问题未作出详细规定,起诉期间、诉讼担保和裁量驳回等程序制度也都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应当适当扩张决议撤销之诉的原告范围,完善诉讼保障的程序制度,并厘清伪造股东签名决议的效力.在借鉴境外先进立法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完善健全可撤销决议诉讼的救济规则,以期实现对股东权益的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