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意更浓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情意构筑的世界,抒情和写意是散文的特質。亲爱的同学们,在八(上)第四单元,初初将带领大家开启一程散文阅读之旅。穿行在由真情和意蕴构筑的文字世界里,不断朗读、品味、欣赏,你们的心灵定会丰盈、情趣定会高雅、精神定会焕发。
  第四单元的散文类型多样:它们有的美丽婉转,有的意味深长,有的如飘忽天际的云彩,有的像扎根大地的树木。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目睹朱自清父亲蹒跚却充满爱意的背影;可以感受白杨树正直、伟岸的身躯;可以直面生命,思考活着的意义;可以领略昆明雨季的美景。阅读这些文章,一帧帧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一幅幅意蕴深远的社会生活画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萦绕在我们的脑海。
  学习这样一组散文,初初给大家如下阅读建议:
  1.声情并茂朗读,领会作品情思,培养审美情趣。
  2. 关注写景写人,把握景物特征,感受人文内涵。
  3.学会品味欣赏,发现语言美点,提高鉴赏水准。
  4.注重理性思考,积累人生感悟,丰富精神世界。
  散文的天地无限宽广,散文的形式丰富多样。本单元的散文,集写人记事、托物言志、阐发哲理、写景抒情之大成。现在,就请大家和初初一起开始拓展阅读,让更多经典的篇章滋养我们的灵魂吧!
其他文献
在武汉因新冠疫情“封城”的第三天,休假在家的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决定出门,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上下班。这像是一部英雄电影的开头。之后的几个月,汪勇像一个支点,撬动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能量。这个36岁,单眼皮,高个头,走出家门时手头资源仅有一辆小轿车的快遞员,集结起一众素不相识的同伴,自发搭建了一条医护后勤服务保障线,为武汉抗疫一线的众多医护人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他因此被人们称为“生命摆渡人”“
农村女青年林美凤高考落榜之后,受尽世俗冷落,遂与花相依为命,并与一位边防战士产生了生死恋情。江南风情、女孩心事、乡村花语、边塞相思,处处温馨。这位终于成为军嫂的林美凤究竟是不是作者心爱的妻子呢?读者不妨猜度。1  女人如花。  这个比喻有点老土了,要是谁再提起,借用流行的网络语,那可就是out了。不过现在想来,最初想到这个比喻的那位先人真是绝了,这也让别出心裁的后人绝了念想,再说起女人,老是跳不出
名师简介:任家斌,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现为南京市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初中语文研训员。  技法指点  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同学们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是:无的放矢,原文引述过多;内容杂乱,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写好读后感,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寻找“感点”,亮明观点。作品读完后,感触会很多,但写作时,不宜大而全,应找到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即“感点”)。这个点既可以是作品的
作为一个乡土派现实主义作家,刘庆邦始终不忘关注乡土中国农民在今天的精神状况。对于中国今天的发展,他无疑带着内心的赞许,但他并不忘记作为一个作家的责任,他时时要敲打一下遗留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传统病根”。这一次他把目光投向我们早已遗忘并且视为理所当然的生活选择。这篇命名为《生人》的短篇小说,虽然故事题材并无特别新奇之处,但他提醒我们依然要去反思的某些传统遗产,特别是男性的自我意识。  这个故事讲述一位
名师简介  陈晟:江苏省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现任教于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  名著信息库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听过罗曼·罗兰这个名字吗?这位作家可是一位名人,他曾于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除了文学创作之外,他还积极投身政治活动,为争取人类的自由、民主与光明而进行不屈的斗争,被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誉为“世界的良心”。  对于这样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名望的人而言,什么人值得他为之立传呢?是长
我始终相信,任何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最佳的法宝或者说最好的力量,就是去奋斗。   对于我来说,农村孩子长大唯一可能的归宿就是在农村。我14岁初中毕业,紧接着命运就对我做出了宣判。在那个时候,我就料定自己这辈子大概只能在农村了。但是,老天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我的初中老师想起了我,说俞敏洪是一直喜欢读书的人,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他破例重新放到高中里面来。我
1  家庆那年去韦城,已二十一岁。他感觉兴奋,这是他头次独自远行。他看过一本小说叫《十八岁出门远行》,讲什么记不清了,他总是记不清。他头次出门远行,比小说里的人大三岁。相同的是那种兴奋,想象远方,总有不一样的事情等着自己。是坐火车,买硬座票,88块,是好数字。火车开进夜里,视野中偶尔有灯火,有时候巨大的一片黑,里面夹杂一星灯火。他想,那盏灯下,是不是只有一个人住着?有时候眼角晃过一片城市,灯火辉煌
自幼时,我便不喜食面条,何况母亲喜烹清汤面:几丝葱花,软软碎碎的鸡蛋,常常不见一点荤腥。小小的我甚为执拗,每当那熟悉的味道飘来,便倔强地拧着头,或索性跑出去玩耍。回来时,母亲总是抚着我的头,轻轻地说一句:“淡,也有淡的味道。”  那时,我并不明白个中滋味,直到现在,才有了领悟。一次,父亲约友人来喝茶,泡的是碧螺春。开水徐徐注入,似一股清泉,若一线飞瀑,碧绿的叶缓缓舒展开,是那么蓬勃,那么欢喜,仿佛
四十年前,伴随改革开放的号角,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原仪征化纤职工子弟中学)在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胥浦河边落地生根。接着,纤风文学社应运而生,一群怀揣文学梦想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乐园。  纤风文学社本着“为未来发展积淀文化因子,为幸福人生厚铸人文素养”的理念,引导一批批社员关注生活、记录生活,通过开展作文比赛、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让社员们在文学的舞台尽情放飞自我。近年来,多名社员先后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代代传下来的古训,是我们这个民族对师道的敬畏。  “父”存在于血脉中,“师”存在于精神里。  我的师长们在我的精神园地里,永远是一片灿烂的阳光。当我业绩有进时,他们光亮而温暖地照耀着我,为我的长进而快乐;当我遇挫难行时,他们更加光芒四射地照耀着我,唤我奋进,催我前行。  我心里记着每一位教过我的师长,然而我却始终没有攒够笔力来描绘他们。他们太平凡,然而却平凡得深厚。我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