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论治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ca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索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治疗过程中证治规律的应用特点。方法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总结目前对NAFLD中医治则治法,提出新的研究思路。结果中医对脂肪肝的治疗,根据其病因不同,治法亦不相同。结论通过病证方结合的思路进行相关研究,为脂肪肝的病情演变规律及其中医药作用特点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中医;脂肪肝;治法;治则
  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5-0091-03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是现代医学的名称,中医学中没有“脂肪肝”的记载,根据其症状、体征,可归属于“胁痛”、“癥瘕”、“湿阻”、痞满”、“肝着”、“肝癖”等范畴[1]。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2]。对于这一复杂的、系统性的代谢性疾病,很难针对某一靶点设计出理想的治疗药物,这是现代医学目前仍缺乏理想治疗药物的原因之一[3]。而中医药对疾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已在这一复杂性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中体现出其优势和特色。中医对脂肪肝的治疗,根据其病因不同,治法亦不相同。因此正确认识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论治,对于发挥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优势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1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
  随着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步升高及其发病的年轻化,这一疾病越来越被重视,而脂肪肝一词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并无记载。根据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过度肥胖,久坐少动,精神压力等)、病位(肝脏)和临床表现,不少学者试图从中医文献中寻找一些病因。季光等[4]根据《内经》中的“肝满”“肝胀”的论述认为其主要症状为胁胀,胁痛而认为符合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又根据《景岳全书·积聚篇》和《景岳全书·胁痛篇》中“积聚之病,凡饮食、血气、风寒之属皆能致之”,“但察其有形无形,可知之矣。盖血积有形而不移,可坚硬而拒按,气痛流行而无迹,或倏聚而倏散”认为本病病位在肝,与肝胆脾胃肾均有关。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等均可引发本病。
  很多中医学者亦从临床实践中分析了脂肪肝形成的病因。刘迪旺等[5]认为其病因有二:其一为饮食不节,肥甘厚味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常,水湿不化,酿湿生痰。其二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日久痰瘀互结胁下,肝脏肿大隐痛不适。尹周安[6]认为湿热邪毒内侵,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或它病及肝,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湿热痰瘀互结积聚于肝即成脂肪肝。张太坤[7]认为脾虚肝郁是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机制,痰瘀互结贯穿始终。秦应娟[8]认为本病病机乃过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或湿聚生热,以至肝失疏泄,土壅木郁,久而血瘀,或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横递犯中,脾土失运,化生湿浊,湿阻气机,产生血瘀为病。张学文[9]通过临床实践总结认为肝经郁热、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是脂肪肝发病的重要病机。
  综上所述,脂肪肝的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瘀血内阻等。其病位主要在肝,与脾、肾功能关系密切。其病机主要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阻络、瘀血阻滞、肝肾阴虚等。
  2脂肪肝的临床辨证分型及治则
  2.1辨证分型论治脂肪肝的病因和病机的较为复杂,临床上对脂肪肝的辨证分型及治则也各有不同。丁怡敏等[10]根据中医辨证特点将脂肪肝分为3型:肝气郁滞型、痰湿内阻型和痰瘀阻络型。陈藤云等[11]将脂肪肝分为5型:肝胆湿热型、肝脾不合型、瘀热互结型、脾虚湿盛型、肾虚血瘀型。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治以祛痰化瘀、清热化湿、疏肝理气、调和肝脾、补脾益肾等法,通过纯中药治疗,配合积极的运动及合理的饮食结构进行治疗。蔡敏等[12]认为治疗时应抓住痰湿、瘀血、气滞这3个重要病理因素,在辨证的基础上重用祛湿利水、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之品,可大大提高疗效,阻止向肝硬化方向发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根据患者的特点随证加减。韩加强等[13]分3型论治脂肪肝:(1)痰湿内积型治则:燥湿化痰。方药:导痰汤合泽泻汤加味。(2)肝郁脾虚型治则:疏肝健脾。(3)痰瘀交阻型治则:化痰散结、祛瘀消积。佘大德分脾虚偏重和阴虚偏重2型。脾虚偏重者以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阴虚偏重者用自拟方加减。王娅玲[14]对有症状的脂肪肝患者,结合其症状、舌象、脉象,分以下4型论治:(1)痰湿中阻型。治拟燥湿化痰、理气降浊。三子养亲汤合四逆散加减。(2)肝郁气滞型。治拟疏肝理气活血,柴胡疏肝散加减。(3)瘀血阻络型。治拟活血化瘀通络,膈下逐瘀汤加减。(4)肝肾阴虚型治拟滋阴柔肾养肝,滋水清肝饮合六味地黄汤加减。罗军[15]按临证所见,认为单纯脂肪肝可按以下5种基本证型辨证论治:(1)脾虚痰湿型。治法:健脾化湿。方药:参苓白术散或二陈平胃散加减;(2)肝郁气滞型。治法:疏肝理气。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3)湿热蕴结型。治法:清热化湿。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4)瘀血阻络型。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方药:旋覆花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5)肝肾亏虚型。治法:补益肝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袁建芬[16]临证常用以下5法辨治:(1)痰湿因脾: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2)肝气郁结: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3)湿热内蕴型:方用茵陈蒿汤加减;(4)痰瘀互结:方用导痰汤合隔下逐瘀汤;(5)肝肾阴亏:方用一贯煎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曹建春[17]按中医辨证论治分为3型:(1)痰浊中阻型,治拟燥湿化痰祛浊,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2)脾气虚弱型,治拟益气健脾化痰,参苓白术散加减;(3)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活血、化瘀通络,血府逐瘀汤加减。韩树颖[18]分5型辨证论治脂肪肝:(1)肝气郁滞型。治以疏肝理气以条达肝木,佐以化瘀通络法,常用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合失笑散加减。(2)湿热内蕴型。治当以调理肝脾,清热利湿,理气通下为主,兼以和血化瘀通络。常用柴平汤、二陈汤合五苓散加减。(3)气滞血瘀型。治以扶正祛邪为主,活血化瘀通肝络,配养血柔肝以软化肝质,条达肝木,益气健脾以助气血生化之源。常用方: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一贯煎、养肝汤加减。(4)肝阴不足型。治以补益肝肾,化瘀以通肝络,健脾以助气血生化。常用方: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5)阴虚浊阻型。治以温补脾肾,柔肝疏肝化瘀。常用方:实脾饮、真武汤、济生肾气丸。   综上所述,脂肪肝临床辨证分型颇多,但以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痰浊阻滞、气滞血瘀、肝肾亏虚为主。各家治法方药不一,根据其病因而有“湿毒而治[19]” 、“痰治”、“瘀治”等不同的观点,也有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祛痰、补益肝肾等不同的治法。总体上是针对脂肪肝发病原因(痰、湿、瘀、滞)而立法,以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湿、活血祛瘀为基本治法。
  2.2治则与治法翟成牛[20]认为健脾疏肝、祛痰化瘀是脂肪肝的治疗大法,其中健脾疏肝重在针对脂肪肝形成之病理基础,祛痰化瘀重在针对脂肪肝形成之病理关键。范红霞[21]认为脾失健运为其病本,是脂肪肝的发病基础,肝脾在生理病理上均相互影响,“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通过健脾化湿,可使脾胃气化功能旺盛,有利于痰湿膏浊的消退和气血的化生。叶放[22]认为从脾论治脂肪肝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因为脾气的亏损不仅是本病的始动环节,而且贯穿并影响疾病的全过程。治疗必然要抓住健运脾胃这一中心,配以疏肝、化痰、活血等法,实为治本之举。脾得健运则绝生痰生湿之源,痰湿之邪得运外出,最终疾病向愈;常用方药有平胃散、参苓白术散、枳术散等。陈静等[23]认为脂肪肝的治疗早期以肝郁气滞为主,进一步发展可能以痰湿、血瘀为主,晚期以肝肾不足为主,其病理因素始终贯穿发病全过程。辨证也需与辨病相结合,有主有次,或多环节并举,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苏涟教授[24]主张脂肪肝的诊治应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诊疗原则,总结提出脂肪肝的健脾、活血、柔肝的治则,以"去脂软肝汤"为基础辨证加减,临床多有效验。
  3脂肪肝早期无证可辨时的论治
  许多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确诊时尚无肝脏疾病的任何症状和体征,大多通过B超检查出来,B超可检出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轻、中度血清转氨酶升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例中最为多见的表现,也是实验室常见的异常指标[26]。对于这种无证可辨的情况,可以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包括B超、血液生化及中医的四诊,以确定病证及方药[26]。许雪荷等[26]经过对有关文献的研究,归纳出对脂肪肝无证可辨时用药频率颇高的如柴胡、丹参、茵陈、山楂、泽泻、郁金、何首乌等中药。韩汉毅[27]应用中医“胆病从肝论治”的理论,用治胆之药(胆宁片)治疗“无证可辨”的脂肪肝,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些有关病理细节研究的成果现在已经开始应用于中医临床,如无症状的糖尿病早期、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现在中医临床并不因为它“无证可辨”而视而不见,而是自觉将四诊的触角深入体内,将早于证候发生的内在病理改变纳入诊治的范畴,借助现代临床科学仪器的检测,使与疾病相关的病理细节变化及时表达出来,根据各种检测指标的变化进行诊治[28]。
  4思考和展望
  综上说述,脂肪肝发病原因有多种,其临床上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也有不同,体现了中医不同的治则可能通过影响脂肪肝发病同一阶段的不同环节或作用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发挥其疗效,这亦符合中医“同病异治”的原则。同时,这也造成了中医对脂肪肝的辨证、诊断和疗效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另外,在脂肪肝无证可辨时的治则和治法,报导也不多;中药方剂常为多靶点、多环节作用,其作用机制不够明确。现阶段,应深入探索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证治规律的应用特点;通过病证方结合的思路进行相关研究,以期揭示脂肪肝的病情演变规律及其中医药作用特点。
  参考文献:
  [1]叶放.中医对脂肪性肝病的辨证治疗方法及思路[J].光明中医,2005,20(4):35-37.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诊疗指南[D].2006,2.
  [3]胡义扬.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报,2007.
  [4]季光,郑培永.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4,22(1):87-88.
  [5]刘迪旺,李连.化痰祛瘀法治疗脂肪肝21例体会[J].甘肃中医,2005,18(9)20-21.
  [6]尹周安.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机理研究概况[J].中医药导报,2006,12(8):108-109.
  [7]张太坤.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现状[J].甘肃中医,2006,19(4):40-42.
  [8]秦应娟,杜林.脂肪肝中医论治五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2):47 -48.
  [9]汪晓军.张学文教授清肝活血法辨治脂肪肝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3,35(2):12-14.
  [10]丁怡敏,马志辉.不同程度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治[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3):20.
  [11]陈腾云,何敏.脂肪肝中医辨证论治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3):2550-2551.
  [12]蔡敏,杨永和,罗凌介.脂肪肝中医临床辨证论治[J].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53.
  [13]韩加强,孟庆敏.脂肪肝的辨证论治[J].亚太传统医药,2007(2):62.
  [14]王娅玲.脂肪肝中医治疗探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3):160-161.
  [15]罗军.脂肪肝的辨证施治[J].陕西中医,2005,26(12):1339-1340.
  [16]袁建芬.脂肪肝辨治5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3):238-239.
  [17]曹建春.辨证治疗脂肪肝6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8):490.
  [18]韩树颖.疏肝化瘀为主治疗脂肪肝[J].山西中医,2008,24(10):61-62.
  [19]何国强,周世印.脂肪肝从湿毒论治初探[J].浙江中医杂志,2005,6:254.
  [20]翟成牛.中医药论治脂肪肝思路浅探[J].中国民间疗法,2008,8:54.
  [21]范红霞.浅谈脂肪肝的辨治[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303-304.
  [22]叶放.中医对脂肪性肝病的辨证治疗方法及思路[J].光明中医,2005,20(4):35.
  [23]陈静,叶柏.脂肪肝证治4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193-194.
  [24]石倩玮,张超.苏涟教授治疗脂肪肝经验和特色[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1.
  [25]范建高,曾民德.脂肪性肝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6]许雪荷,贺松其,段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治规律探析[J].新中医,2009,41(3):8-10.
  [27]韩汉毅.胆宁片治疗“无证可辨”的脂肪肝[J].家庭用药,2007,11.
  [28]皋永利.要辩证地看待“整体观念”[J].中国中医药报,2006:259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性水肿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治疗2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同时监测2组患者的尿量、24h尿蛋白、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7%,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占有史志资料的理解,对彝医药的历史源流进行初步梳理,按照历史沿革,分为六个时期,即百濮医药时期、爨蛮医药时期、乡土医药时期、滇医滇药时期、中草医药时期和彝族医药时期。  关键词:彝族医药;历史;源流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5-0014-05  无论是查阅彝、汉史志文献,或者是考查碑文墓志,字里行间诸如“忘形宇宙之中,寄傲羲皇之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复杂性肛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FTS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措施,FTS组应用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充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创口疼痛程度、尿潴留及排便困难的发生率、出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14 d创口疼痛程度、尿潴留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清肺汤对胸部肿瘤放疗所致的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对TNFα和IL-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经病理确诊的需行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完成常规放疗;治疗组于放疗同时应用清肺汤内服,1剂/d,常规水煎煮2次服用,直至放疗结束。比较2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情况,2组均于治疗前后评价肺损伤情况并测定血浆TNFα、IL-1水平。 结果2组急性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发生
期刊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植物阳荷的栽培现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他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其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展望其开发前景。  关键词:阳荷;栽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5-0111-03  阳荷(Zingiber striolatum Diels.)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野姜、猴姜、瓣姜等[1]。我省主要分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药联合运用治疗美沙酮维持HIV/AIDS患者,美沙酮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6例美沙酮维持的HIV/AIDS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于12、24月观察患者HIV 病毒载量;于0、12、24月观察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于0、6、12、24月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卡氏积分、血常规、肝肾功能;比较治疗前后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滇南血栓颗粒对体外血小板聚集和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比浊法,以二磷酸腺苷(ADP)为诱导剂,测定滇南血栓颗粒的体血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采用结扎大鼠下腔静脉的方法,观察滇南血栓颗粒的体内抗血栓作用。结果滇南血栓颗粒可显著对抗ADP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其半数抑制率(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29.84 mg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接受中医药治疗的AIDS患者或HIV感染者在1年内的CD。+T淋巴细胞、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情况,探讨康爱保生丸和扶正抗毒丸对HIV感染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给予HIV感染者康爱保生丸和扶正抗毒丸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结果康爱保生丸和扶正抗毒丸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无显著性差异,ALT在治疗后明显下降,而ALB在治
期刊
关键词:蝙蝠葛酚性碱;Glil;胰腺癌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 2349( 2015) 03 - 0064 - 02  PAMD为多种脂溶性生物碱的混合物,是从中药北豆根(防己科植物蝙蝠葛根茎)中所提取。为了证实PAMD抗胰腺癌的相关作用机理是否与通过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的激活所发挥的作用有关,本实验主要采用了RT - PCR检测PAMD对人胰腺
期刊
摘要: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放射野内正常的肺组织发生的早期急性肺炎炎症反应,严重者后期容易转化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其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没有被完全认识。目前报道的相关机制有靶细胞学说、细胞因子学说、氧自由基产生过多学说、免疫反应学说。本文就以上学说展开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放射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综述;细胞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