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先生是一座文学靠山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_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4月29日上午,作家陈忠实先生的逝世,引发了三秦大地上的一场精神强震,并迅速波及全国,文学界乃至全社会对先生的缅怀追忆,如江流澎湃,汹涌而来。长安城像是一个文学国度,如我这样从少时钟情于文学,走到今天以文学为志业的人,这里有很多很多,受陈忠实先生文学情怀和人格力量的招引,得先生关心爱护、挈携奖掖的文学后辈,这里有很多很多,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
  我和陈忠实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认识,走动并不是很多,但每有交往总是非常亲切。我感觉中的先生,总是不忽略走近他的任何人,哪怕你再普通,做了再平常不过的一点事,只要你和他相遇和他交谈,就会被他的笑容所温暖,被他的称许所鼓舞,从而对自己的努力满怀了信心。记得我是1995年第一次写了研究《白鹿原》的文章,发表在一个并不起眼的刊物上,自己也未曾想过要去结识作家,倒是先生不知怎的发现了我的文章,然后设法联系到我,当我接起一个报名是陈忠实的电话时,我有点懵了,忘记自己说了什么,没忘记的是先生竟然感谢了我一通。不久后,我去省作协找同学时,终于见到先生,我那时研究生刚毕业,文学教学和研究正在起步中,与敬仰的大作家不期而遇,而且当着同学的面夸我的文章写得好,顿时虚荣心爆棚。那时候真是太年轻,先生说好以为自己是真的好,无知无畏可能也是一种大力量,会让人不管不顾地坚持下去,做出属于自己的最好状态。感念陈忠实先生,他是曾经给我过文学原动力的人。
  以后有过多次向先生求教,但凡有和《白鹿原》相关的文学活动,先生总不忘叫我参加,记得有次打电话让我复印自己的那篇小文章给他存档,还有次电话说看到了对《白鹿原》很特别的一种评说,问我对作者是否了解,他想认真思考其人的观点。点点滴滴的交流,慢慢的你不再觉得他是令人仰望的大作家,而是最可亲近的一位长者和朋友。最近一次和先生谈文学,是2014年年底,我也因自己的家事而劳烦了先生帮忙,先生热忱答应和爽快出手,让我觉得无以为报,于是约了几个相熟的朋友和先生一起年终聚餐。我顺带了两篇发表不久的文章给先生,两篇文章都比较长,属于宏观性和理论性的问题讨论,关于陈忠实的创作是其中一部分内容。这种中规中矩的学术论文读来比较枯燥,我想给先生留个纪念或随便翻翻就好。哪知先生不但仔细读了,而且两天后就打来电话,讨论了半个多小时。我说读这样的文章让您受累了,真不好意思,先生电话那边朗声笑说他觉得很有意思,还没有见到这样讨论《白鹿原》创作的。我在多次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上聆听过先生的发言,他总是那么诚恳地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为每一个哪怕是微小的艺术进步而欢欣鼓舞,那份对文学后辈的体贴和关爱,让我不仅见识了先生的文学慧眼,更为先生的宽广胸怀和仁厚之心深深折服。
  最后一次见到先生是在2015年11月22日西安工业大学召开的“陈忠实文学创作研讨会”上,面带病容的陈忠实先生出现在主席台上,用沙哑的嗓音竭尽全力为会议致辞,全场为之感动唏嘘。先生这次不寻常的出场和讲话,让人们预感到了什么,走出礼堂时先生一下子被人群包围了。我远远地看着,看着先生还在坚持为学生签名,与他们合影,那场面很让人揪心。大会集体合影时我恰恰站在了先生身后,看到他稀疏的白发,看到他消瘦的双肩,我忍住心酸俯身在他耳边轻轻问好,说很想去家里看看您聊聊天,先生侧过脸含笑点头说,好,你来吧。然而先生的病情很快又加重了,终究无法再见一面。2016年春节,先生回给我问候短信的一通电话,成了我与陈忠实这个伟大生命最后的交集。
  5月5日凌晨赶往凤栖山最后送别先生,灵堂前的广场上聚集着越来越多的送行者,我站在其中,身心却被巨大的孤独和虚空包围着,突然间我就想到了1936年鲁迅先生的离世,那个高大身影的遽然倒下,那样疾走着的脚步突然停息,围绕在鲁迅身边的文学同道,追随着鲁迅的文学青年,乃至鲁迅的对手和宿敌,无不陷于一种精神失重的状态中。鲁迅先生说过:“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有多少文学青年是在这“牛奶”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我在这一刻深切地体会到了左联同人痛失鲁迅的心情。站在这广场的每一个人,因各种不同的机缘与陈忠实相遇,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陈忠实,对我而言,先生是一座文学靠山,他所坚守的神圣的文学事业,是我恒久的精神依靠,我们同在一座长安城里生息相通,有先行者的庇护,我和文学就有了一份踏实和安心。我们所生存的时代不是一个最好的文学时代,但我有幸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文学环境中,我们亲眼目睹伟大作品的诞生和流传,我们亲手参与了文学经典的培育和建立,而且能与经典的创造者蔼然相叙、温暖相依,还要如何才能更幸运?而当这位亲人般的伟大作家永远离开我们时,带给我们的又是怎样的悲哀与伤痛啊。
  生老病死原本是人生常态,但注定有的人的死,能让活着的人越过生死物象,领悟一种精神的崇高和不朽。陈忠实先生在对我们这个民族历史和未来的痛彻思考中,在对人的灵魂变迁的深入探索和人道关怀中,写出了《白鹿原》这本大书,也刻画出了自己的灵魂肖像,树立起了自己的光辉人格。发生在陈忠实和《白鹿原》之间的,曾经是怎样惨烈的一场思想较量与心灵搏斗,这场艰辛的艺术创造活动,终于在作家与作品的双向互动中达致双向成就。我们这个时代谈论文学,似乎越来越有了职业化的意味,甚至某种程度上圈子化了,局外人会觉得文学实在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但如果真正读懂了《白鹿原》,读懂了陈忠实的文学世界,一定会惊异地发现,原来一部好小说涵盖的是人生的全部,是对人的存在本源的探照,以及对理想人性的终极追求,即所谓文学艺术的无用之大用。陈忠实先生以他的心血之作《白鹿原》,又一次证实了文学的价值,铸就了文学的永恒。
  人世间的陈忠实已化羽归去,文学依然神圣,也依然需要后继者不懈地努力践行。与其说用文学效命这个非文学的时代,不如说用我们的热爱效命我们惨淡的文学人生。能与先生相遇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人生财富,今后研读《白鹿原》的文学课堂,将会与以往有所别样,我会告诉学生一位我所感受和怀念过的作家陈忠实,带着对先生心灵律动的感应,走进小说《白鹿原》的艺术世界;我也会引导学生从一部文学杰作中读出作家的人格精神,让支撑过我和同代人的文学力量,也能成为后辈学生的精神支撑。唯有此,方可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也才不辜负我们世代传递的文学初心。
其他文献
得到老友陈忠实西归的消息,我正在澳大利亚访问,当即用微信给文学圈的朋友传去了我的哀伤:“痛哭忠实!噩耗传到南太平洋,恳让高天远云、兰海白浪,送去我这位痴长两岁的老人的悲恸!他的作品写出了民族心灵的秘史,他的人生胜任了历史变幻的书记;他用自己的作品提炼出这块土地骨子里的精魂,他以自己的人格凝聚着这方乡亲骨子里的性情!”  回国后,我取消了在京滞留办事的安排,直接转机回西安,又从机场直接赶到陕西作协陈
我不知上天是否真的安排好了世间的一切,但世间的事情冥冥之中好像早已安排定了,我和《白鹿原》便是如此。  我第一次读《白鹿原》是在1993年。那年有两部长篇小说几乎同时出版,另一部是贾平凹的《废都》。那时我正在新加坡一所英文学校学英文,除了上课,没有太多事情,正好仔细品读了这两部巨著。有些情节反复读,以至于一些句子和打油诗都能背下来。我爱人说:“你怎么对这两部小说这么有兴趣?”我说:“我觉得这将是中
“我告诉你,文科都是没脑子的人才学的,你别想选文科!”父亲撂下这句话,狠狠地关上了门。被撕碎的文理意愿单从半空中飘落,像是盛夏中忽然下起了雪花。我杲杲坐在这些碎片中,
我知道,忠实先生一辈子没啥业余爱好,就是好抽卷烟,好听几句秦腔,尤其以华阴老腔为甚。先生不会唱,就是喜欢听。每每听到忘情,就会哈哈大笑或是咬牙切齿、捶胸弹脚。那我就以老腔贯穿这篇悼文的始终,以求得先生共鸣。唱曰:  一  中国文坛一硬汉,来去堂堂七尺男。  秦岭八水情未了,万众注目白鹿原。  2016年4月29日一大早,收到陈忠实先生凌晨逝世的讣告,身心为之震悸,随后渐渐平静下来。一个人独立书房,
每个国家都有庆祝新年的传统,但由于风俗文化的不同,外国人庆祝新年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外国人是怎么过年的呢?俄罗斯:俄罗斯人用餐时间比较短,但是到了节假日,特别是
我常搞不懂人类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比如村东头有一户人家的大门时常打开,像是在等候着什么。而我,是村里的一只狗,时常串串这家的门,逛逛那家的院。记忆中一个温和的下午,阳
俊马腾空辞旧岁,灵羊捷足登新年。早在几万年以前,人类通过驯化,就把山上的岩羊、野羊变成六畜之一,且位居前列。据记载,五千年前,我国西北的先民就选择宽阔的大河沿岸,开始
舞台上,穿着雪白舞衣的女孩在自由地舞动着,犹如黑夜里的一颗明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曲终,她微微一笑,停止了她的表演,优雅地鞠了一躬,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下舞台,一个人来到了
近年来,我国动漫文化事业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就是我国动漫人才缺乏、本土作品创作太少造成的,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动漫事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快我国动漫事业发展的有效办
在高三的众多模拟考试中,我就只进过一次一本线,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二本线上徘徊。幸运的是,在经过了五味杂陈的高考冲刺阶段后,我顺利考上华侨大学,高考成绩高出一本线9分。  在高考冲刺阶段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接下来,以我个人的经历作为讲解,希望能给正在奋战高考的你带来启发。  精準定位,把握好方向  高考将临,你是否感觉力不从心,随手拿起一本书就看,不知不觉一节课已过去大半时间,然而什么收获都没有?这时